漫话鳝溪白马王祖庙
鳝溪,一名善溪。地处榕城鼓山镇鼓岭西麓,有“闽都第一溪”之称。是历史悠久的东冶名胜古迹。冲济广灵白马孚佑王庙俗称“白马王祖庙”,坐落于莲花山、蚶山环峙,风景绮丽之溪畔。古庙两千多年来奉祀着一位舍身为民除害英雄的人物——越王勾践十六世孙驺寅。据明代王应山《闽都记》载:“鳝溪,在桑溪里,鼓山之北,大乘寺之南。峡有二潭,下潭广六尺,深不可测,距上潭五里。相传闽越王郢时有大鳝,长三丈,为民害。白马三郎者,郢第三子也,以勇力闻,射中之,鳝缠以尾,三郎人马与鳝俱死,其害遂绝”。
据汉书载,高祖刘邦五年(202年)封无诸为汉闽越王,后传至郢,郢之季子寅,年少英勇,善射猎,好骑白马,军中称“白马三郎”。传说白马三郎于春日正月游猎至此,见一村民啼哭甚哀,叩问其故,诉说吾村溪潭之中潜一大鳝,常为人害,每当出游,便山洪暴发,冲毁田园庐舍,且每年正月十五日须备一对童男童女往祭,才告无事。适该家贫困,无力购买小孩,为期甚迫,是以啼哭。三郎说,此事无妨,吾能解之,决心为民除害。迨至十五日之期,三郎披弓策马,前往溪边,见巨鳝浮游水面,凶恶异常,即张强弩,矢射鳝喉,鳝负痛腾空甩尾,将三郎连人带马卷入潭中,顷刻人马与鳝俱休矣。乡人为感三郎无量功德,在峡口立庙,朝夕奉祀。从兹,每年正月十一日皆有迎神之举,境民设宴接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事者头戴笠缨,皆汉时装束,以八人大轿抬着白马王爷等神像踩街。正月十六夜,神民共闹元宵,户户张灯,花炮连绵,彻夜热闹非凡。二月初二为白马孚佑王圣诞,古今沿俗举行隆重庆典,献戏酬神等庙会活动。
鳝溪白马王庙,汉时为广应庙。《闽都记》载:“在府治,自唐大历(766年)以前,闽城得通祀者,钓龙台、善溪、城隍、西湖庙,并此而四”。足见白马王庙在历史上地位之尊显,影响之深广。古往今来,传薪分灵进香拜祖者众,庙属派系遍布八闽及台湾、马祖等地区。已知分庙有近200百余处之多。马祖山陇境和东引境白马尊王庙各300信仕曾前后两次组团前来祖銮,拜谒白马王,并敬献银质疏文牌以及“威震环瀛”和“威灵显耀”等横匾,体现了两岸之间血脉相连,同根同祖同信仰之亲缘关系。共同传承和发扬白马王文化,使之成为构筑两岸同胞崇贤、神缘和民俗活动之平台。
宋时改建白马王祖庙,按宫殿式结构建筑,为四扇三进土木结构,庙宇巍然壮观,建筑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庙四周十余棵千年古榕广荫,环境清幽。庙前正中石阶左右立一对石狮,中间设铜铸宝鼎一座,正门悬竖“奉旨祀典”一匾,面墙立庙志石刻一方。正栋双龙翘起抢珠,四边飞檐翘角,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梁柱拱斗紧密连接,屋面淡黄色琉璃瓦铺盖,殿内丹垩辉煌,朱柱屏立,楹联金字耀眼夺目。庙前座为戏台,中座拜台左右侧钟鼓楼,后座大殿供奉白马王爷和夫人,前列姬、留将军、六部尚书,偏殿左列阿都柳元帅,偏殿右列红、白两舍人,左庑毓麟宫列临水陈太后,右庑现供奉登场境金车尊王等神祗。
据载解放前夕,大殿因蚁害濒临倒塌,经多方缘金重建,于民国西亥(1947)十二月初三日举行隆重拜梁大典。解放后,庙曾长期改作鳝溪小学校舍,前殿尽拆,1991年小学迁出,后承蒙四方弟子、信仕及港、台同胞鼎力相助,按原貌重建,再塑白马孚佑王等神像,庙貌为之一新。
庙中原存放毓麟宫东墙一凿龛里青石雕刻鳝鱼头,端石铭文一面,供人观览,惜于“文革”时丢失。数面具有一定文物价值之残碑尚屹立于前埕两侧。
白马王庙是福建现存历史最悠久庙宇之一,1961年9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立碑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入福州十大名片鼓山景区范围。白马王庙自唐宋以来演变为祈雨所在,并尊白马王为“司雨之神”。唐贞元十年(794年)福建观察使王翃祈雨庙中有应,天降甘霖,于是新其庙,扩其宇,亲自祭祀。咸通六年(865年)观察使李瓒奏封为“龙骧候”,唐末五代贞明中(915年)闽王王审知奏封“弘润王”。宋庆历六年(1046年)旱,郡守蔡襄自为文祈之,读毕大雨,修葺其庙。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敕封“冲济广应王”。宋元丰六年(1082年)癸亥季春十六日,太守刘瑾入庙祈雨,其摩崖石刻尚存。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增封“灵显”。绍定五年(1232年)又加封“孚佑王”。淳佑八年(1248年)郡守陈垲侍朗以祈雨至,谓“神亲杀鳝,其灵在神,不在鳝也”。故易名善溪。
境由灵着,地以人传。东冶名胜鳝溪白马孚佑王祖庙为历代官府所推崇,百姓所敬仰,形成了舍身为民除害之白马王文化民间信仰体系。二月初二迎白马王庙会活动,其文化底蕴深厚,内涵十分丰富,成为闽台地区崇贤、神缘,民俗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千百年来历代名人骚客在白马王庙里留下了不少诗词墨迹。北宋民族英雄宰相李纲留有“千年鳝骨专车在,百丈龙湫瀑布重”楹联。宋代著名词人张元干游鳝溪时吟下“夕阳初落鳝溪路,云气半遮狮子峰”佳句。宋福州太守程师孟《上已游东禅寺》诗中吟有:“出城林径起苍烟,白马遗踪俗尚存”之句,道出对白马三郎怀念之情,清林枫《榕城考古略》一书作者在《东山览胜鳝溪》七言诗云:“云里崩腾水碓声,山前庙貌古峥嵘。松阴父老谈遗事,喜说三郎白马名”,近代福州才女刘蘅解放前写下了《鳝溪怀古》一词,大力讴歌白马王功德。庙中至今尚存十余对古今楹联:“射鳝当年为民除害功不朽,屠龙往昔于己施劳德犹芳”、“驱鳄先韩文,恶溪千古,善溪千古;斩蛟同汉武,帝祚万年,王祚万年”、“万古名标白马庙,千秋迹着鳝鱼潭”、“绩奠闽州垂万世,名留东冶仰千秋”等佳句。
鳝溪白马王庙虽历尽沧桑,几经兴废,香火乃久盛不衰。在风景如画溪涧之中,“鳝鱼潭”、“射鳝台”、“观音潭”,宋、明、清时期摩崖题刻等重要历史遗存保护十分完好,成为福州著名之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