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闽都文化 >> 正文

福州古代教育的典范

——谈林瀚教育思想及行为

2012-08-11 10:31:15来源:福州日报

    在福州孔庙举办的福州古代教育展里,介绍了福州古代教育的历史和名家。其中,以林瀚为代表的福州林浦林氏家族一段科举、仕途的煊赫事迹,堪称教育之典范。

      一门三祭酒古今罕见

      福州林浦林氏,系唐末五代间从河南固始避乱迁徙而来。从现存资料看,林氏先祖来到闽江支流濂江之畔这一宝地后,安居乐业,重文兴教,一度家族鼎盛昌达。始建于宋,供家族子弟读书研学的濂江书院,先哲朱熹两度来此讲学,足见林氏先祖对教育的重视。

      林瀚字亨大,号泉山,明宣德九年(1434年)甲寅二月二十五日出生于福州林浦。成化二年(1466年)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弘治元年(1488年)孝宗即位,召修《宪宗实录》,充经筵讲官。后迁国子监祭酒,典国学达十年。弘治九年(1496年)晋礼部右侍郎,乃掌国子监事。弘治十三年(1500年)拜南京吏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九月二十九日卒,享寿86年,赠太子太保,谥文安。

      国子监既是封建社会最高学府,又是管理教育的机构,祭酒是国子监最高长官,可谓皇家大学校长。继林瀚之后,其子庭机、孙林燫亦任国子监祭酒。一门三祭酒,古今中外实属罕见。

      明朝初始,因重视教育,林浦林氏家族,尤其林瀚一脉,获得了“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国师三祭酒”“五世十牧州”等史之罕见的家族科举仕途、崇道重教的殊荣。这不仅是林氏家族的荣耀,更是闽人的自豪!

      家书家训重视家族的传承教育

      纵观史乘,林瀚十分重视家族的传承教育。林瀚祖父林观,明洪武间隐居不仕。他性厚而直,乡人深受其感化。他曾求得一块吉地打算安葬父母,术士顺势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后世当出公卿大夫。林观回答:“我是村夫野人,岂敢有此奢望。”于是把族人二十四瓮骸骨尽掩埋其中,并说,倘若有福,愿与宗人共享。县令知道这件事后,大加赞扬。林瀚父元美,永乐辛丑科进士,曾任上犹知县、宁海知州、抚州知府。他做官勤政清廉,为时贤所重。天顺元年(1457年),郡人吴与弼(1391~1469年,字子传,号康斋,抚州崇仁人,明理学家,被宪宗帝朱见深称为“此老非迂阔者务令就职”),有感元美“宽厚廉公”,书“金井水,玉壶冰”6个字赠与。能得到他的褒扬,可见元美之威望。元美致仕时,抚州百姓哭泣送别,不忍离去。元美去世后,上犹、宁海、抚州皆有立祠祭祀。乡友戴弘龄曾在宴席上对宾客说:“元美公有‘四知’,诸公知乎?”见宾客答不上,戴则告诉大家:“历官知县、知州、知府,人皆能之,至其知足,人鲜能也。”后来,元美曾孙林烃任尚书重修家庙时,建“四知堂”,以纪念曾祖,激励后嗣。至今,“四知堂”仍保存在林浦林氏祠堂里。

      先辈为人为官的高风亮节,林瀚都用作教材,通过言传身教、家书家训,不断对儿孙子侄、族人乡亲进行传承教育。当时,林浦村奋发上进,蔚然成风。传承教育,本质是榜样教育。坚持榜样教育,影响很大,效果很好。林瀚一生倡导“内行修洁”,并身体力行。在他的影响下,儿孙数代人正官显,甚肖林瀚,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九儿子庭机,平生宽和廉静,事不近名,道德文章,大似其父。莆田人康司空在其书斋书一匾曰:“学林”,表示终生要以庭机为学习榜样。进士、通议大夫、广东按察使陈奎在他为林氏家族撰写的《世忠祠后记》里,充分肯定了传承教育的作用:“乃其秉道疾邪,修深纯诚之行,先后如出一辙。”

      后代儿孙曾收集林瀚著作,编《林文安公文集》,其中有许多示儿孙家书。这些家书,对要求儿孙严于自律、修身齐家、清正为官都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儿子庭 的仕途升迁,林瀚给予极大的教育和激励。有一封寄庭 书,林瀚这样教诲:“我思先考尚书公(指其父元美,因子贵赠尚书),当时北上春官,自行无仆。至我得举,进游太学,一仆林坦抱病思家而返。独居内号,日倩他友家人汲水,躬自炊爨,至有今日,汝辈不可不知。”举父亲和自己当年上进之艰辛来激励后者,可见林瀚育人之苦心。

      养正教育培养儿孙道德品行

      养正教育,亦是林瀚的一种教育形式。养正,就是培养他的道德、品行。林瀚有九个儿子、两个女儿,除长子庭桂、八子庭枝中举后进太学而病卒外,其他七个儿子均因养正得法,先后为官,且官声甚好。三儿子庭楷,是九个儿子中最有意思的一个。他少年倜傥不羁,年逾三十始知检束。这正是林瀚对之养正教育的结果。清乾隆丙寅《濂江林氏家谱》中记载:“父命习劳乡居,以固其志。乡族多长老,敦朴尚礼,衣冠举动有古风,久与之处而化,一洗从前积习。”就是这样一位“浪子”,后出息为福建都司指挥佥事(正三品军事长官),终其生无过,“更以恂谨称于乡”。

      林瀚一生,行履端方,问学该博。他去世后,武宗皇帝朱厚照在诰命中盛赞他:“位已登于八座,名实重于两京。出入三朝,始终一节。”林瀚用自己的正气完名始终坚持养正教育。不论是对皇帝百官的经筵侍讲,对国子监诸生的讲学教育,还是对儿孙子侄、族人乡亲的言传身教,随机施教,都使受教者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林瀚谢世之前,在外为官的儿孙多疏请还籍终养。弥留之际,老人家环视床榻四周亲人,声音低微地道出三个字:“学吃亏。”这则遗训,表达了他终生不忘教育,时刻不忘教诲的心愿。

      今天,每当我们念及或书写这则遗训时,心中都会油然生起对这位历史名人的无尽追思和咏叹!

作者:林章清 林宇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