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闽都文化 >> 正文

漫谈福州话

2012-11-16 10:47:24来源:文化生活报

      福州话不等于福州方言
   
  话,是从人的口里发出的能表达思想的一种声音。而方言则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某一个地区流行使用的话。因此说,方言比话范围要广,如福州话,属于福州方言区的一种话。福州方言区又称闽东方言区。而闽东方言区又分为南片(福州)与北片(福安)。南片(福州)又分为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古称“福州十邑”(福州与闽侯一致)。北片(福安)又分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
   
  为什么福州方言会包括到闽东地区呢?这跟历史原因有关。福建别称“八闽”是从明代开始的,当时全省分为八个府,并正式开始设立省。这八个府即福州府、兴化府(今莆田地区)、泉州府、漳州府、延平府(今南平地区)、汀州府(今长汀地区)、邵武府(今邵武地区)、建宁府(今建瓯地区)。也就是说,在明代闽东地区还没有成立”府“,在此之前,古代闽东地区一直属于侯官县管辖,所以福州话在闽东地区可以通行。至今,福安、霞浦、宁德、古田、屏南等县市都有闽剧团。有趣的是,这些闽剧团的演员都是当地人,说的是当地话,如屏南人讲屏南话,古田县人讲古田话,福安人讲福安话,福州人听不懂,可他们演出的闽剧,不论唱腔、道白却都是用福州话,所以福州人在闽东地区讲福州话,当地人一般都听得懂,而他们讲的当地话,福州人却听不太懂,这区别在一个腔调问题上。所以福州话不等于福州方言。即使是福州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城里人与城外人发音也不一样。
   
  今年9月19日,闽都文化研究会、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召开《福州话实用字典》专家研讨会。笔者在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如城里人(今指鼓楼区人)叫“白菜”为“罢菜”,城外人(今指台江区人)叫“拔菜”;城里人叫“西湖”为“西无”,城外人叫“西胡”,可见几里之地都有这么不同的发音。所以会上比较一致认为要以鼓楼地区五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发音,作为福州话的标准音。
福州话的三个源头
   
  笔者认为,最早最地道的福州人,是四五千年前生活今闽侯县昙石山地区的“昙石山人”。也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闽族人。他们讲的话,可视为最原始的福州话。
   
  闽族究竟始于何时,不见史籍记载。如果说闽族从旧石器时代算起,那至少也有五千多年到一万多年的漫长历史,这也可以说最早讲当时土著原始的福州人的话,已有几千上万年的历史了,可惜这种的福州话已成了天外之音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从地理疆域来说,闽与浙不但山水相连,而且闽族人与越族人开始了明显的接触。据明王应山《闽都记》卷一“福郡建置总叙”记载“战国时,越王勾践七世陟无疆与楚战不利,徒族居闽,遂为君长。”说明战国时代福州(福建)已属于浙江越族人统治的地区,最高统治者为闽越王无诸。这时原先的福建土著闽族人已被浙江来的越族人所融合。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无诸被封为闽越王,都冶(今福州),可以想见,这时的福州人讲的肯定是“闽越族”吴人的语言,这种语言是浙江越族的“吴语”,与福建“闽族”的“蛮语”相结合的语言。但是,这种闽越族(即闽越国)时期的福州话,存在时间很短。因为无诸死后,其子之间互相残杀,争权夺地,扩大地盘。闽越王无诸传位儿子驺郢时不久被其弟余善杀死,余善谋反自立为王,于是汉武帝派出四路大军从海陆四面入闽攻打余善,其中一路以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航海南下,直逼福州,余善被诛。汉武帝以“闽越悍,数反复,终为后患”为由,下令将闽越国的闽越族军民、百姓全部迁往江淮服劳役。到此,闽越国宣告灭亡,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从此流行的福州闽越语也就是消失了。

  现在福州话形成于唐宋
   
  尽管秦汉时期就有北方人开始入闽,但人数很少,语言上不足以影响福建。而大规模人口迁徒入闽的则是从晋代开始。当时中原地区发生“永嘉之乱”,逃难的人“流尸满河,白骨蔽野”而有钱有势的贵族则形成了历史上所谓“八姓士族,衣冠南渡”,即“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如今福州的晋安河两岸便是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人从河南中原地区迁徒来定居的地方,所以福州民间姓林、陈、黄、郑的人特别多,民谣有”林陈半天下,黄郑满街摆“之说。可以说他们开始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古汉语,对当时的福州开始有了某些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则是从唐代开始。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随兄王潮从农民起义军起兵南下,经江西、广东入闽,连陷汀州、漳州、泉州,最后攻取福州,并建立了唐末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国都在福州。他大量引进中原人才,广设学校,建四门学、教民文章。从此福州人开始学讲中原的“河洛语”,由于当时福州是独立的一个闽王国的国都所在地,这种由王审知从河南固始地区带来的河洛语,便成为最为时尚的语言。这种语言至今一千多年来,一直保存在现在福州话里,成为闽王国的“普通话”。而在河南中源地区,这种语言反而听不到了,原因是中原地区历来是兵荒马乱,战争频发的地区,当地的土语却受到了北方外地的影响,而原始的河南河洛语却被保存在地僻东南海隅的福州话是,成了唐宋古音的“活化石”。如:夏天中午一阵小雨,福州话叫“过云雨”。见于唐代元稹诗句:“江喧过云雨”。
   
  儿子叫父亲为“郎罢”,儿子叫“囝”。见于唐代《顾况诗》:“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囝别郎罢,心摧血下”。宋代陆游诗:“阿囝略知郎罢老”。
    
  儿子叫母亲为:“妳”。见《通雅》唐李贺:“阿妳”。
    
  称妇女为“珠娘”。见《任昉述异记》:“越俗以珠为上宝,生女谓之珠娘。”《闽小记》:福州人呼妇女为“珠娘”。
    
  叫“作”为“佐”。见唐代《杜甫诗》:“士人送客无所佐”。
    
  叫“来”为“厘”。见唐《际德明经典释文》:“诗贻我厘年”。
    
  叫“无”为“毛”。唐颜师友曰:俗谓“无”为“毛”。
    
  叫折花为“拗花”。见唐代元稹诗:“今朝谁是拗花人”。
    
  叫死为“过世”,见《晋书符登传》:“虽过世为神”。
   
  叫天昏暗为“暝”,见唐诗人孟浩然诗:“夕阳渡西岭,群壑倏已瞑。”
   
  称女子化妆时用的镜子梳子脂粉之类的妆具为“镜心”,见唐代张籍诗:“越女新妆出镜心”。
   
  称“小巷”为“弄”,见《南史》:“东昏侯遇杀于西弄”。
   
  称男子为“唐補人”,见《葭草堂集》:“中州人随王氏(按:即指王审知)入闽,故福州呼男子为唐補人。”
   
  称首饰为“头面”,见宋《东京梦华录》。
   
  称出嫁女子丈夫的父亲为“老官”,见《南唐书》李家明传。
   
  称灯一架为“一盏”,见《唐书》杨绾传。
   
  称小孔洞为“窟笼”,见宋《景文笔记》。

  福州话与谐音
   
  今年9月19日,由闽江学院副院长、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赵麟斌教授领衔编纂的《福州话实用字典》工作,在乌山北麓的闽都文化研究会召开专家、学者学术研讨会。笔者认为编纂该书的目的,应该是把流传千百年的福州口头语言,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文化遗产留给后人。有人提出用《福州方言字典》作书名,笔者认为“福州方言”与“福州话”有所区别,不能等同视之。因为“福州方言”是一个大概念,它与闽南方言、闽西客家方言、闽北方言,南平方言、闽东方言等大的方言区而说的。福州方言包括整个今宁德及南平地区,但这些地区方言,其发音、声韵均与正统、标准的福州话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福州话叫“阴乌天”,永泰人叫“乌暗天”,福州话叫“失火”为“火烧厝”,永泰人叫“烧去了”,福州话叫公猪为“猪角”,永泰人叫“猪哥”,福州话叫接生婆为“婆奶”,长乐话叫“拾仔妈”,福州话叫“茭白”为“茭笋”,长乐话叫“茭蔬”,福州话叫“奶妈”,长乐话叫“能奶”等。而其它古田、屏南、福清、连江、闽清以及宁德地区的许多县市都各自有自己的方言,但都属于“福州方言区”。所以笔者在会上提出这部字典的“定名”应定在“福州话”而不能定为“福州方言”,这一点会上许多专家学者最后都意见一致。
   
  那么,在这部字典里福州话用什么声韵标注它的标准发音?笔者提三种标注方式。一是谐音标注,二是切音标注,三是汉语拼音标注。例如,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二千年前汉朝人许慎编的《说文解字》,就是采取“切音”标注的。如“抗,古浪切”,“扑,古角切”,“抨,普耕切”,梦,莫忠切“,等等。而《福建通志·方言志》,也采取“切音”。如“富,呼蒲切”,“娝,铺罢切”,“佐,则箇切”等,至于“汉语拼音”、“国际音标”等不够通俗,尤其是中老年人学福州话不很方便。笔者认为最简易的学福州话的办法还是第一种“谐音法”。下面稍作举隅(以福州话发言为例):
   
  枝——芝  鲎——孝  糯——罗、锣  鱢——搓  鳖——别  妻——栖  囝——仔  冰——兵、斌   公——功、攻  伊——衣、依、伊  高——糕  联——年、簾、连  路——怒  地——递  宫——弓  庙——妙  天——添  你——女、汝  苏——酥  羊——洋  星——新、心  国——郭、廓  屏——平、萍、瓶  三——山、珊  素——数  垫——殿  风——封  发——法  风——峰  黄——亡  奸——干、甘  纸——宰  夫——扶  舌——吃  福——复  州——焦  上——尚  下——夏  冬——东  春——椿、冲  元——原  菜——蔡  辉——灰、挥  场——长  梅——霉  甘——干  力——历  良——梁  布——怖  家——加  男——难  整——振、震  名——明、铭、民  义——艺、蚁、谊  画——话  蛙——娃、挖  明——闽、茗、铭
   
  以上略举的几个例子,不但是福州话谐音字,同时也是普通话相谐音,所以这是学习福州话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除此以外,当然也可以同时用切音字,汉语拼音、国际音标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学习福州话的人,有多种选择余地。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