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过节树新风 福州经验传四方
5月8日,在京举办的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我市“树节俗新风 过文明节日”的经验做法,获得中央文明办有关领导的肯定,拟向全国推广福州经验。
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不断赋予时代精神内涵,大力倡导文明过节,将传承优秀文化、树立节俗新风与建设文明城市有机融合,引导市民过爱国节、文化节、仁爱节、节俭节、绿色节、传承节。通过常态化开展各类传统节日活动,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熏陶,人们越发尊重传统、认知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市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情操在节庆文化活动中不断提升。
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融合
今年2月22日,福州市“我们的节日·元宵”广场文化活动在连江陈第公园启动,吸引了数千名群众热情参与。在激情四射的“双龙腾跃庆元宵”舞龙表演中,广场文化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健身腰鼓、广场舞、民族舞、花样腰鼓、柔力球表演、说唱快板操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在公园的美术展览馆里,美术展暨灯谜游园会吸引了众多市民。
当天,我市各基层单位、社区也都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元宵主题活动,民俗展示、体育健身、歌舞表演、灯谜灯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近年来,在春节、元宵节、拗九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期间,我市都组织开展了群众性节日活动,注重突出节日内涵、突出民俗传承、突出文明传播,不断扩大传统节日影响。
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我们的节日”突出闽都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呈现出群众文化特色鲜明、文艺演出精品荟萃、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的特点;清明节,在组织“网上祭英烈”、红歌慰忠魂活动,宣传文明祭祀的同时,我市加强闽都清明文化普及宣传,组织寻找闽都先贤遗踪文化踏青、闽都诗文名篇诵读等活动;端午节期间,福州开展“欢乐端午,民俗游园”活动,刺五毒、做香囊、点雄黄、兰汤浴、午时茶、午时书等一系列闽都特色民俗活动集中举行;中秋举办“摆塔”、“文化庙会”等活动,重阳节举办登高、喊山、描纸鸢等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氛围。
今年,我市将“我们的节日”主场活动扩大到县(市)区,相继在台江、连江、长乐举办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为文明城市建设带来持久正能量
2月24日,闽江公园北园望龙园中心舞台对面的篮球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市曲艺团带来的福州曲艺专场演出在这里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作为今年元宵节文化活动的重头戏,2013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这里拉开帷幕,38项独具特色的福州(民俗)手工技艺展示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探秘”。“我们的节日”活动是沉淀城市文化内涵,延续城市历史记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市积极将传统节日活动与文明建设有机融合,使之焕发时代魅力。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将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转化为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建设带来巨大而持久的正能量。
——弘扬优秀传统。从2008年开始举办的闽都民俗文化节,每年都在福州各县(市)区全面开展,推出数十项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赋予时代特色。在地域特色节日文化活动的传承中,我市始终注重融入时代命题,注重道德传承。正月二十九的“拗九节”,原是福州十邑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从2005年开始,我市注入孝老敬老的现代文明要求,组织开展“拗九孝老爱亲节”活动,使其成为“孝老节”。“七夕节”,原福州仅有煮蚕豆分赠邻里结缘的习俗,我市重新赋予了“相知、相敬、相助”的和谐邻里关系内涵,使其成为“邻里节”。
——运用新兴媒体。在“我们的节日”活动中,我市积极运用新兴媒体设计组织开展节庆活动,传播福州特有的节庆文化,让“我们的节日”更加丰富多彩:连续组织开展短信文化节活动,掀起绿色健康短信新风尚;依托福州新闻网、福州文明网等网站,设计推出节日专题网页,拓展了节日活动的时空。(记者 吕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