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榕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风采展示
近年来,市文明委高度重视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全市广大志愿者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建设添砖加瓦,铸就了一座座爱心丰碑。如今在福州,“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理念得到大力弘扬,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常态化,有力促进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值此“学雷锋纪念日”,本报刊登近年来我市涌现的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优秀志愿者的事迹,以飨读者。
曾世康:小巷很短 志愿情长
曾世康家住三坊七巷安民巷30号,从小在这里听评话、看闽剧长大,几十年没有离开过这片养育之地,对街巷里弄、古居民宅、历史文物、奇花名木以及三坊七巷的市井文化、风俗习惯、奇闻轶事有着深深的印记和情感。随着三坊七巷古民居的保护、修复与开发,知名度提升,游客越来越多,曾世康做志愿者无偿讲解三坊七巷景点文化,从2010年8月至今他为各地游客讲解184场。
邱春玲:热爱志愿服务这份事业
2012年6月,福州市质监局被首批授予单位冠名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岗”,邱春玲是服务队负责人。她在网络上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朋友切磋取经,总结提炼了“三服务”的应对措施。一是“全员服务”,发出“每一位福州质监人都是文明福州一张名片”的全员志愿者倡议。二是“错时服务”。根据志愿者年龄、家庭、身体情况和局机关、办证窗口、直属单位工作性质特点,科学安排上岗时间。三是“靠前服务”。她让志愿者们制作写有交通安全标语的小红旗,在红灯时向排队等候的人群出示,把志愿者自身的形象和气势“树”起来。
闽江学院附中志愿者服务队:在平凡中坚持不懈
闽江学院附中根据师生的年龄特点,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主要力量为少年雷锋班,依托少先队中队来组建,主要开展清洁卫生、慰问老人、文艺表演、爱心义卖、文明劝导、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结合各类节日和宣传日,进社区开展文艺演出、知识宣传、写春联、送拗九粥等志愿服务活动。网上雷锋班依托高中团支部来组建,通过微博、QQ群、优酷视频等渠道传播正能量,进行环保、节水、节电、依法纳税等知识宣传。
橄榄树助盲志愿者团队:助人乃快乐之本
20多位盲人朋友日前齐聚闽侯白沙湾,唱歌、说笑、做游戏,这是由福州市橄榄树志愿者团队组织的牵手联谊会活动。该团队负责人陈美莺说:“盲人朋友行动不便、很少出门、交友有限,因此组建家庭成了难题。我们想通过这次活动,让盲人朋友相识、相交、相知,早日告别单身。”
橄榄树志愿者团队组建于2008年5月,以帮助盲人为主要志愿服务方向。团队创立并开展了“有爱就有光明”系列助盲志愿服务项目。同时,根据盲人实际需求和特点,设计了适合盲人参与的趣味运动项目,每两年举办一次盲人趣味运动会。
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秉持“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
台江区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3月,是我省首家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该团队主要提供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学业辅导等服务,多层次的志愿者工作团队为服务青少年提供了更为有效、更为灵活的团队支持。6年来,社工和志愿者共同开展了乐学园俱乐部志愿服务项目、闲散青少年帮扶项目、心理健康项目、法制项目、网瘾矫治项目、青春期性教育项目等多个青少年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心理咨询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开展课业辅导等,成功帮扶700多名青少年走出困境,走上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萤火虫计划联合助学团队:关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因为被福州周边贫困山区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所感动,2006年8月,福州许多志趣相合的志愿者共同发起成立“萤火虫计划”。一个纯民间的志愿者组织,一个结合城乡的助学平台,一群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聚集在这个平台上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公益助学活动。志愿者每年轮流组织受助的孩子来福州参加萤火虫夏令营活动,进入博物馆、科技馆、电厂参观访问。6年多来,志愿者走访的足迹遍布70多所乡村中小学,共协助资助贫困学生400多人,捐赠图书1000余册,开展周末支教和下乡科普活动70余场(次),受教学生4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