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构建海峡西岸文化中心的思考及对策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中福州要落实和贯彻好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福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就福州文化发展而言,我们认为应当根据中共福州市委会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和《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州市文化强市建设纲要》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福州建设成海峡西岸文化中心。
一、把福州建设成海峡西岸文化中心是福州在建设海峡西岸中文化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福州,作为福建省会城市、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理应在建设海峡西岸中起着龙头、带头的作用,去积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去全力促使海峡西岸成为21世纪中国最具活力、最有魅力的区域之一。正因此今天福州在文化建设上应当从建设海峡西岸这一战略角度出发去高层次、高水平、高品位地推进福州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把福州建设成海峡西岸文化中心,以此来引领海峡西岸文化发展,突显海峡西岸文化特征,塑造海峡西岸文化形象,展示海峡西岸文化魅力,这可以说是福州在建设海峡西岸中文化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海峡西岸”,作为地理的概念,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而它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区域,只是近年来随着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而凸显出来的,特别是2005年末和2006年初“海峡西岸”被写进中共中央和国家政府重要文件之后,建设“海峡西岸”、发展“海峡西岸”,就成为世人关注的目标和热点。而使“海峡西岸”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基地,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区域,可以说是福建在新世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的重要发展目标。作为福建省会城市、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福州应当紧紧把握住这一历史大机遇,在建设海峡西岸中扮演领军角色和发挥核心作用,使福州成为海峡西岸最为耀眼的明珠和最有影响的都市,这可以说应当是福州在新世纪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基于此,福州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上就应当走在全省的前头,确立起自己在海峡西岸文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通过生产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建有高水平的文化设施、开展高品位的文化活动、拥有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展示高品质的文化精神,打造海峡西岸文化品牌,推进区域色彩鲜明的海峡西岸文化建设和发展,从而使福州成为引领八闽文化、代表海西文化的海峡西岸文化中心。
二、把福州建设成海峡西岸文化中心的条件优势
福州要建设成海峡西岸文化中心,不是毫无基础的在建空中楼阁,而是有着与海峡西岸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条件优势:
一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福州位于海峡西岸中心,东临台湾,南、北面分别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圈相连,是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是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福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众多省直机关、省属媒体、中央驻榕单位所在地。福州素有八闽首府之美称,曾多次成为都城或行都:元代,设“福建行中书省”于福州,福州成为省城;明末,唐王朱聿健入闽称帝,福州又称“福京”;清代,福州设为府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为福建省省会。
二是有着丰富厚实的资源优势。(1)历史文化资源。从福州闽侯昙石山考古发现表明,福州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兴建“冶”城开始,福州至今已有建城22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福州地区学风兴盛,人才辈出,文化昌盛,积淀深厚,被誉为“海滨邹鲁”。1986年,福州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民间文化资源。福州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风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构成了地域色彩鲜明的民间文化体系;(3)榕台文化资源。目前在台榕籍乡亲有60多万,台湾省各市县均设有福州同乡会,两地史缘久、地缘近、人缘亲,两地有着众多的相同相似的民间风俗和民间信仰,两地有着割不断的情缘,两地人民可谓一家亲;(4)华侨文化资源。福州市又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据统计,至2004年,福州地区拥有华侨华人近110万人,分布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2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华侨华人是驾起福州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互来往的重要桥梁和通道;(5)省会文化资源。作为省城,福州是全省各厅局机关的所在地,是省直单位的聚集地,其中省属艺术院团、博物院、艺术馆、图书馆,省属高等院校,省级出版社,省级电视台、电台,省级报社等这些省级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单位,这些省直单位拥有省级水平的智力优势、省级层次的发展实力、省级规模的影响范围。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福州建设成海峡西岸文化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福州建设海峡西岸文化中心的重要思想指导,在福州文化发展上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推进福州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好福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全面促进福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福州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要协调好福州文化发展与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协调好福州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要让福州文化发展走上可持续之路,对各类文化资源的使用应立足于长期性、持续性,力避短期性、一次性的行为和做法。
(二)要高度认识和重视把福州建设成海峡西岸文化中心的现实意义,即要把福州建设成海峡西岸文化中心看作是福州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有机且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现代福州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使福州文化发展在福州城市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提高福州城市形象、扩大福州城市影响的重要途径,使现代福州不仅在海内外得到关注,而且还能引领海峡西岸城市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应根据建设海峡西岸文化中心的目标和要求,对福州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优化,使它们更加适应、满足海峡西岸文化中心建设,要充分开发利用所选取的文化资源,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海峡西岸文化中心建设,发挥这些文化资源在构筑海峡西岸文化特色,打造海峡西岸文化品牌,彰显海峡西岸文化魅力,高扬海峡西岸文化精神中的积极作用。
(四)要着力打造海峡西岸文化品牌,凸显福州文化之海西特色。打造海峡西岸文化品牌意味着福州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所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等能够代表海西文化特征和风貌,并蕴含着海西文化内涵和价值,同时能够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因此,福州在打造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等闽都文化品牌时要把握和展示其海西文化历史文脉,挖掘和体现其海西文化内涵和品质,赋予和加强其海西文化色彩;同样在其他文化产品生产如福州闽剧院、福州歌舞剧院的精品剧目生产上也应强化这种海西文化品牌意识。
(五)在建设海峡西岸文化中心中要全力提高福州文化实力和影响力,可从这十个方面来着力进行:一是使城市有比较高雅、精致的文化品位;二是使城市有比较开放、健康的文化环境;三是使城市有比较灵活、先进的文化机制;四是使城市居民有比较高尚、健全的文化素质;五是使城市有比较完善市场体系与发达产业体系的文化经济;六是使城市有比较多数量、多样化的文化精品;七是使城市有比较规模、个性的文化设施;八是使城市有比较高规格、特色化的文化活动;九是使城市有比较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队伍;十是使城市有比较传播广、辐射强的文化影响。
(李仲才/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