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文化福州对策研究
文化立市、文化强市,在今天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各城市相互竞争、相互区别的重要内容和要素,因为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没有文化个性的城市是缺乏人文魅力的城市,没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因此,福州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大潮中不可忽视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应当高度重视文化立市,积极实践文化强市。而福州要想在21世纪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就要不断提升福州城市现代文化品位,塑造出具有区域特色、时代精神的现代城市文化形象,并构筑起充满个性化、现代化的城市文化体系,用独具魅力的现代文化来建设现代福州,来塑造现代福州新形象,让福州成为海峡西岸一座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一体的现代文化名城。对此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这些举措:
(一)制订好福州文化发展战略,为福州文化建设提供科学化、规范化、合理、高效的整体框架。所制订的发展战略(1)要面向现代、面对全球,也就是要用现代意识来构建福州城市文化品位,使福州城市文化具有现代品性、现代色彩,并适应和促进现代福州社会的发展,满足现代福州人的文化需求,同时还应以全球视野来规划福州城市文化建设,积极把握福州城市文化与全球文化的互动、交融,为福州塑造出国际化的都市文化形象;(2)要显示地域个性、呈现历史质感,福州是座城内有山有水、城外靠山临海的唯一省会城市,她保存着众多唐宋以来的古风、古韵、古语,且历代人才辈出,名扬海内外,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福州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要突出自身鲜明的地域色彩,增强自身独有的传统意韵,要保持和弘扬好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国家级荣誉称号和丰富内涵。
(二)要凸显福州文艺在全省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福州文艺在全国的知名度。如在戏剧方面应确立这样的目标:1、在省戏剧会演上应在一、二等奖的获得上都居其他地市之首;2、应争取有剧目参加中国戏剧节、中国艺术节,要争取获得中国戏剧界最高奖——中国戏剧“曹禺”奖和中国文化界最高奖——文华奖;3、要全力打造福州市歌舞剧院、福州市闽剧院在全国既叫好又叫座的一、二部品牌剧目。由于目前福州戏剧创作队伍老化、人才不足,因此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应借助“外脑”力量,即聘请国内戏剧界顶尖人士来帮助打造精品剧目,我们福州应策划、组织好题材、素材,如可开发有关昙石山、马尾船政的系列戏剧产品。再如在电视剧方面,应充分发挥福州市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国家队作用,同时还要充分调动福州的多方社会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尽快改变福州电视剧生产落后状况,而这又需要一方面认真抓好剧本的策划和创作工作,要集中本市力量和借助外力来开展这项工作,在剧本的选材上一定要有市场观念、精品意识,使所制作的电视剧能走向全国,产生影响、获得好评;另一方面应建立起适应市场社会的生产机制来,使资金筹集和使用能到位、有效率,使拍摄人员有干劲、有活力,使后期发行能顺畅、有效益。
(三)开发文化资源,打造福州品牌文化旅游项目。福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文物资源。应在保护和利用相并举的原则上,积极开发文化资源,精心策划有个性、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并全力把它们打造成福州品牌文化旅游项目。目前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以昙石山文化、马尾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和寿山石文化为主体的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福州旅游业。为此文化部门应积极参与,文化部门不妨成立福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一是可以借此介入前述四大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发挥文化部门自身优势,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获得自己的效益;二是可以借此积极主动且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发更多的有个性、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来大力发展福州文化旅游业。在发展福州文化旅游业时,一要重视挖掘所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内在丰厚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二要重视所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如与此相关的餐饮、宾馆、纪念品等,三是要重视对所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包装,可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电视专题片以及各类传媒来进行宣传、营销。
(四)发展福州文化产业,推动福州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并使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福州在21世纪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为了改变福州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的状态,(1)要尽快制订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给予福州文化产业发展以政策支持、理论支持,使福州文化产业能够有计划、有系统且有前瞻性的发展,对此应先对福州文化产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有策略性地来制订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应成立福州市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该中心的建立将有助于对福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有效的跟踪调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此外,可通过该中心来召开相关发展福州文化产业的座谈会、研讨会和课题调研,以此为发展福州文化产业进行把脉、明确方向、做出规划、指导实践;同时可通过该中心来直接介入、策划有关福州文化产业的项目,以高起点、高水准来推动福州文化产业发展;(3)应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集团,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的文化产业集团在中国文化市场必然有一番激烈的竞争,福州必须建有若干有实力有品牌的文化产业集团以迎接这种挑战,就文化部门来说,可成立福州市演艺集团,以此整合福州演出力量,精心策划、打造福州的品牌演出产品,力争占领福州本土演出市场,进而向全省、全国乃至海外扩大演出空间。
(五)应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目前文化部、省文化厅已制定有关政策来保护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福州也应有相关的政策,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采取行动去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如就福州传统艺术的闽剧、评话、伬唱而言,在对其保护上,要积极建设好艺术队伍,使它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要多渠道培养懂得且乐于欣赏它们的年轻受众,以利于它们拥有得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在对其研究上,要挖掘它们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现实价值,要探讨它们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时代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应不定期召开一些座谈会、研讨会,并编撰一些论文集、专著,如《福州闽剧与福州方言、福州文化》、《福州评话与福州方言、福州文化》、《20世纪福州闽剧史》、《20世纪福州评话史》等;在开发利用上,要使它们成为展示福州地域文化的亮丽风景线,成为广大福州市民乐于选择的文化娱乐消费对象,成为福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成为福州联络港澳台乡亲的重要纽带。
(六)建设一两个成为现代福州标志性建筑的文化设施和举办一两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品牌文化艺术节。由于金山新区是福州市实施“东扩南进西拓”战略的中心区,至2010年,这里的常住人口将达到30万,崛起的新城,将成为闽江南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福州众多文化单位已落户在金山新区,因此应在金山新区建一个现代福州标志性建筑的文化设施,最好能在金山新区建设系列主题性文化设施来赋予金山新区的现代文化内涵,把金山新区建成现代文化新城,从而提升金山新区的魅力和吸引力。另外,福州应认真总结其他城市在创立、举办品牌文化艺术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结合福州的本身人文资源、地理环境、现代水准等因素,来群策群力地创办一两个能够吸引现代大众注意力、有广泛影响、长盛不衰的文化节,使之能够很好地塑造出现代福州新形象,产生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福州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道亮丽的新景观。
(七)加强对福州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在福州文化建设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现象、新情况,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这就极其需要及时地对它们进行研究探讨,以寻求对那些新现象、新情况的深层认识和把握,寻找到解决那些新问题的对策,并且宏观性、前瞻性地把握和规划好福州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福州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挖掘和探求福州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将有助于推进福州文化建设,为福州文化建设提供历史文化资源。为搞好对福州文化的研究工作,可成立福州市文化研究所,这可使对福州文化的研究工作系统化、规模化、效益化,并融策划、组织、研究为一体。另外,在当今争夺注意力、重视自我形象的时代,福州也应重视对自我文化形象的展示,即应重视对福州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进行宣传报道,这可采取多种办法:(1)可通过自己的刊物和网站。如可恢复原内部刊物《福州文化》和建立福州文化信息网,把它们作为外界了解福州文化历史、现状、未来的重要窗口;(2)可通过报纸。如借助《福州日报》、《福州晚报》和《福建日报》等本市、本省的报纸来进行,特别是要在《中国文化报》不定期开辟专版来进行宣传报道,因为《中国文化报》是中国文化界影响面最广的报纸,全国许多省、市都在该报定期或不定期开辟专版对本省、本市文化建设进行宣传报道;(3)可通过电视、网络媒体进行。应有计划、有系统地拍摄、制作有关福州文化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电视专题片和电视新闻报道,并使这些电视专题片和电视新闻报道在福州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福建东南卫视台、中央电视台以及国内知名网站进行传播。
总之,要用大文化观念、全球意识、历史情结去构建21世纪福州文化:(1)要多层面、多视野、多方位去开拓福州文化的发展空间、去丰富福州文化的现实内涵、去提升福州文化的现代品位,把福州建设成为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现代都市;(2)要积极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大胆吸收全球文化中积极、有用的东西,使福州文化能与世界文化对接,能与全球文化对话,把福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文化色彩的现代都市;(3)要努力开掘福州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并在其中提炼出最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应积极培养和形成具有鲜明的福州地域特征的文化品性来,并且兼收并蓄地使外来文化本土化,从而把福州建设成为充满传统韵味和地域风情的现代都市来。
(李仲才/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