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2022-10-19 10:10:19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论断之后,进一步把坚持“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的一个根本所在。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维度,就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进行系统的阐述,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逻辑演进关系、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所包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对我们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认知。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中,是从“现实历史”和“物质实践”两个维度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把马克思主义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其中包括“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和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的内容;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饱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结;习近平进一步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坚持了“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力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彰显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地位,充分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因此,完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二、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价值

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血脉,在中国历史变迁的长河中历经磨砺却更加坚韧。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思想,既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引领着近代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创新,为中华文明再创辉煌谱写着新的篇章。

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七项重点任务。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标识,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同时,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文化创造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汲取营养,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增进人们的道德自觉,既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基因为中华民族的世代赓续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又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形成的文化基因和构筑起的精神谱系,为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强大精神支柱。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路径

坚持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汲取了中华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赋予“实事求是”这句古语以新的哲学内涵,使其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再如,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化中贯穿着深厚的民本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是相通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唯物史观基本观点,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为其核心内容而发扬光大的,是党的群众路线而得以充分体现的,更是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第二,把握好“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关系。毛泽东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的态度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指出必须立足民族的特点来吸收外来文化。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他一方面认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认为“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进而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作者:孙占元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