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让党史宣讲“声”入人心
这个暑假,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40余名平均年龄不超过14岁的青少年,加入了当地青少年宣讲团,化身“小小党史宣讲员”,结合威海市独特的红色资源,用稚嫩的声音,努力讲清、讲明党百年奋斗的故事。这也是威海市为持续深化党史宣讲深度、宽度进行的全新探索。
宣讲百年党史,凝聚奋进力量。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威海市以“1+5+N”宣讲矩阵为统领,持续深入开展“行走的党史宣讲”活动,推出了“个性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套餐”,通过一次次涤荡心灵的学习,一场场热血沸腾的宣讲,一堂堂红色资源实境教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热在基层。
2022年以来,威海市通过发动革命后代、“五老”人员、青少年红色讲解员等各方面资源,市县两级同步组建百人“红色宣讲团”,巩固用好“鲸园直播间”“船声筒”“黄金一刻钟”“百姓故事会”等宣讲品牌,开展“行走的党史宣讲”活动5600多场次,助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踔厉奋发迈上新的赶考之路。
筑牢阵地 搭建宣讲“大舞台”
理论宣讲是加强理论武装、凝聚人心的重要形式。那么,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威海市给出的答案是,筑牢宣讲阵地,为党史宣讲搭建“大舞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8月19日上午9时许,环翠区鲸园街道的“鲸园直播间之党史专场”如约“开播”。
担任本次主播的是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丛翠霞。“开播”期间,她用亲切的威海方言、生动的党史案例、互动式的线上交流,揽获万余名“粉丝”在线收听,留言区更是被“这是最‘红’的直播间”“这是最好的党史宣讲阵地”“这样的直播多安排几场”等内容刷屏。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环翠区便依托辖区资源,开设“鲸园直播间”,邀请辖区居委会主任、老党员、居民代表等,围绕党史等内容上线“开播”。同时,依托该平台,鲸园街道结合“长征树下讲长征”“爱花书记讲党史”、线下“学习强国”主题公园等宣讲品牌,组成了具有鲸园特色的宣讲阵地,让党史宣讲贴近生活、贴近居民。
“线上”阵地的搭建,持续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性与参与度,“线下”平台则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沉”下去、深下去。
“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青年读党史、百年再回眸。大家好,我是崂山街道宣讲员小张,由我带大家一起回顾‘党史上的今天’……”在荣成市崂山街道,村民们会在茶余饭后“村村响”大喇叭里定时收听青年志愿者讲的党史故事。这样的学习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为更好地将餐前一刻钟、课前一刻钟、演前一刻钟、堂前一刻钟等碎片化时间整合起来,荣成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了最优解——搭建“黄金一刻钟”宣讲阵地,以“微内容、微形式、微传播”为特色,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宏大理论宣讲主题落细、落小、落实,打造群众爱听爱看、具有荣成特色的社科普及宣讲品牌,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整合“碎片化”资源,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心、走实的还有威海高新区。眼下,秋风刚送走了几分暑热,威海高新区怡园街道再次被“热浪”席卷——依托辖区设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题为“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活动全面推开。
“我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课堂阵地,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化身‘宣讲员’,围绕威海高新区红色革命故事和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上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威海高新区怡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分层分众 讲好时代“主强音”
“建党百年成效多,各个时期创辉煌,‘两个确立’顺民意,坚决拥护党中央……”连日来,这段节奏铿锵的快板说唱,在威海南海新区百姓间引发了一波传唱热潮。
“总听新闻提及党史宣讲,本来觉得会枯燥,没想到编成小曲,宣讲内容立马‘活’了起来。”威海南海新区居民崔文君说,就连70多岁的父亲,也开始哼唱这段快板。给文字加上朗朗上口的曲调,这是威海市创新党史宣讲形式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荣成市持续开展“船声筒”“红马扎”“小螺号”等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让党史走上了渔船、走进了学校、走入了农村和社区、走到了田间地头;威海经开区面向社区开通“红色电波”,每天向居民广播红色故事,讲述熟知的英雄事迹,让群众在积极参与中强化了党史记忆;威海临港区组建8支各100人的特色宣讲队,巧用“粑粑地瓜话”,在全区范围内开设“同城党史大课堂”,切实传播好党的声音,讲好党的奋斗故事,让基层党员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听党话、跟党走。
针对不同行业领域,机关工委、教育工委、工业工委、国资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单位分别组建宣讲团,策划开展“党有号召我响应”“强国有我”“巾帼心向党”等各具特色的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得到了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
特别是由威海文旅发展集团“百人红色宣讲团”策划推出的《抉择》《父亲没有死》《乳娘》等“情景剧式微党课”,通过“沉浸式”的演出,将党史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切实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吸引力、感染力,讲好党史小故事、传播党史好声音,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同样是把党史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在文登区,越来越多的宣讲员运用更精准的宣讲形式,实力“圈粉”。
“咱们村的红色历史了不得,东海军分区在咱村驻扎过,著名的昆嵛英雄于得水就住在咱村于树田老人家里……”日前,在文登区大水泊镇瓦屋庄村,红色宣讲团成员鲁群群结合该村红色历史,为村民们送上了一场“量身定制”的党史宣讲。
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最能打动人。“我们村曾有19位烈士牺牲在战场,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听着于得水的故事长大,他的精神要继续传承下去”……听着鲁群群的讲解,村民脑海中的记忆不断被唤醒。
在推进党史宣讲过程中,文登区组建1300余人的8支宣讲队伍和100人红色宣讲团,创新运用“定制课堂”的模式,把群众身边的红色村史、英雄故事融入宣讲素材,推出“一村一个新故事”的宣讲教材,进一步提升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
深入基层的脚步,也让宣讲产生了“裂变”效果。回到岗位上,大家如同一粒粒饱含着力量的种子,推动红色党史传播开来。
在聆听了一场场有关党史宣讲的“班次”后,天福山女子民兵班的民兵们一致表示,要在实践中摸索,更好地将党史学习教育和讲解工作结合起来,不仅要在红色胶东展馆讲,还要走出去讲、在线上讲,让党史学习教育在群众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