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无己:风雨飘零,不忘初心的一生
医之大者,忧国忧民。
宋金名医成无己,乃“医之大者”。
成无己(约1063年——1156年),聊摄人(今山东省茌平县洪官屯镇成庄)。成氏家谱记载:“先祖为摄国臣民,世业医。”中国宋金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严器之曰:“聊摄成公,议论该博,术业精通,而又家学。”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成无己风雨飘零,不忘初心,一生追求与践行。
成无己,出生于中医世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耳濡目染,及弱冠之时,便已精通药理诊病开方,闻名乡里。家贫无钱抓药治病的乡亲以及附近村庄的村民,年纪轻轻的成无己怀有仁爱之心,免费给他们诊病抓药甚至登门看病送药,深受乡亲们和附近村庄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成无己,不满足只给成庄以及附近村庄的百姓看病,于是把药铺开到远离成庄正南三十余里之外的聊城古城,药铺取名为“成颐堂”。成颐堂,取其“成至人无己,颐正气有道”之意。成无己坐诊成颐堂,望闻问切,治病救人。前往成颐堂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排成一里见长的队伍,为聊城古城区一大奇观。前来看病的人,无论富贵贫贱,成无己皆一视同仁。即便你腰缠万贯富甲一方,也要排号侯医,按市价收费,不多要一分一文;即便你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成无己号脉诊断一丝不苟,无偿送药甚至施舍粥饭并奉送救济之资。成颐堂,名传千里;成无己,誉为“神医”。成家花园,于聊城古城区一隅占地50余亩,民国时期其迹犹可寻,依稀可辨的残垣断壁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盛况。
民间盛传成无己医术高超,遂召进东京汴梁太医院,成为一名国医。身为御医,成无己谦恭谨慎,虚心向太医院同仁学习,聆听他们的教诲,医术日渐提高。在太医院每四年例行举办的诊病识药大比武中,出身乡野的成无己技压群雄,拔得头筹,令行医多年的众御医刮目相看,纷纷折服,一致同意并且推荐其为太医院的领军人物。成无己,深受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的青睐与信任,有病找成御医蔚然成风。当朝皇帝宋徽宗赏识成无己精湛的医术,时常宣召成无己入得寝宫,与其促膝长谈,讨教养生长寿之道。成无己,不负众望,在京城医治了很多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的疑难杂症,一时传为佳话。
成无己,“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身处皇宫高墙之内,但是其时刻惦记着高墙外黎民百姓的疾病痛苦。有时,成无己偷偷溜出太医院,无偿给京城百姓号脉义诊,并对症开方,分文不要,乐此不疲。在京城民房集中的某条小街巷里,一位仙风道骨精神矍铄的短髯长者,坐于一简陋的木桌旁,面前排着长长贩夫走卒白翁老妪的队伍,谓之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满江红》道出了一件重大历史事件。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同时金军掳掠皇族妃嫔朝臣等三千余人北上金国,过着非人的生活。身为御医的成无己,难以幸免,遂入北国。
在金国,徽钦二帝以及三千宋人,如在炼狱一般,受尽金人的凌辱,命如草芥,稍有不慎,便招来杀身之祸。成无己,每天都遥望南方,心念故土,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大宋,继续行医造福大宋子民。有一年,北方金国遭受前所未有的瘟疫,金人死于瘟疫数以万计,人心慌慌,金国统治阶级寝食不安,金国医人束手无措。成无己,悲天悯人,阴阳辨证,寻遍高山草地,终得一剂草药,煎熬汤液。病人服之,气色好转以至康复。时日不长,瘟疫根除,金人举国欢腾。
成无己,在异国他乡,凭借高超医术,救人无数,做到“百无一失”,得以保全性命,并且赢得金人的信任。公元1156年,回国无望、93岁高龄的成无己心怀遗憾客死异国他乡。
成无己,尽管一生风雨飘零,但是“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学医初心未有丝毫动摇。为了不让毕生所学以及行医几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断送于自己手中,即使在金国过着凌辱命悬一线提心吊胆的日子,不顾自身年事已高,相继编撰了《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4卷)、《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等医学书稿。
在成无己之前,研究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已有药王孙思邈、朱肱、庞安时等人,但是他们均未对《伤寒论》原文进行注解。成无己以《内经》、《难经》的理论为基础,对《伤寒论》条文逐条加以注解。由于前无他人可鉴,难度很大,前后长达四十余年,几易手稿至八十高龄才得以成书。成无己为了不使毕生心血著就的《注解伤寒论》(10卷)等医学书稿流落异国他乡,秘密委托一位老乡把书稿带回大宋,辗转交给王鼎,得以刊印流传于世。成无己博极研经,深造自得,以经注论,以论证经,开创以注解的方法研究《伤寒论》的先河,使后世能明伤寒之理、知伤寒之用,推动了伤寒学说的流传与发展。其所撰《注解伤寒论》(10卷),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成无己是第一个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学家,同时又结合临床应用,明辨伤寒常见症状之理,以便于临床诊断之用。在中国医学的伤寒学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伤寒学派诸家产生很大影响。
成无己,风雨飘零、不忘初心的一生,忧国忧民,“医之大者”当之无愧,并且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又一位医学大家,后人称其为“医学亚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