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仅从反腐漫画中看到“负能量”
核心提示:最近经过长沙县东六路,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两侧的围挡公益广告满是廉政漫画,为吸引眼球,内容多为揭露官场腐败,但“讽刺味”过浓。相关部门表示,该广告将被重新喷涂。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湖南长沙县街头反腐漫画因讽刺过头被重新喷涂
最近经过长沙县东六路,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两侧的围挡公益广告满是廉政漫画,为吸引眼球,内容多为揭露官场腐败,但“讽刺味”过浓。相关部门表示,该广告将被重新喷涂。
漫画的内容是一个罗列出一些不正当的获利行为,如涂改或造假发票、重复报销等手段。在漫画的右侧有八个大字“贪污腐化 害国害家”。这样类似的漫画,从东六路的特立路口一直延续到滨湖路口都有,并且路段双向两侧都有喷涂。一共有33幅。
“乍一看以为是廉政文化墙,但形式表达过于直接,讽刺过头。”县城管执法局广告亮化办负责人介绍,东六路(特立路至滨湖路段)两侧现为待开发的荒地,按规定必须设置围挡墙,有人利用围挡墙发布公益广告,出发点可能是宣扬廉政文化,但内容过于负能量,易引起群众对政府的反感。
记者看到,其中一幅漫画画有一名机关财务人员,坐在一张U型桌前,桌上摆满各类发票、合同,有假发票、涂改发票、重复报销的发票,还有内外勾结签的阴阳合同等,揭露官场一些做账黑幕,而旁边写有“贪污腐化、害国害家”八个大字。其他诸如官场如何索拿卡要、权钱权色交易等比比皆是,但并未署名是何人何单位所宣。
该负责人提醒,如有部门和单位要发布公益广告,须经城管部门审核,内容必须积极正面,弘扬传统文化或传播文明正能量,“我们已经联系一家广告公司重新喷涂,内容改为正面宣传。”
长沙反腐漫画墙遭官方涂抹 回应:负能量说法不实
有媒体报道称,当地城管部门表示将对这些漫画重新喷涂,原因是漫画过于直接、讽刺、负能量。对此,长沙县政府介绍,是曾有群众反映,这些漫画过于夸张腐败现象、画面绘制粗糙,墙面脱落开裂,有损市容市貌。接到投诉后,长沙县广告亮化办在2015年1月9号上午进行了实地检查。
长沙县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报纸上面标出来的图,与当时发现的几个图有变化了。当时发现的几个图,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表现手法方面,缺乏一个主题,没有文字说明。所以造成误解。公益广告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这是要值得肯定的。
长沙县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公室是长沙县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的二级机构。负责指导、督查和协调监管城市户外广告建设管理工作。其负责人表示,未曾认为反腐漫画内容是负能量。
负责人:我们绝对不是认为,这个廉政广告有什么负能量,是绝对不可能有这个认识的。我们认为,公益广告传达社会正能量,这个应该是实实在在地起到一个警示作用,相关部门,都要严肃。
从职能范围上来讲,该负责人也表示,他们只管理户外广告设置的位置,不管内容。
负责人:管它的这个位置。至于它的内容,如果是商业广告,就是工商部门审核,看存不存在虚假性。公益广告都是归口的。各个职能部门根据他们的情况,要打公益广告,就是他们自己对内容把关。我们只管位置,不管内容,也无从管起。
既然如此,漫画内容还将如此前媒体报道中所说,要被重新喷涂吗?对于重新喷涂一事,长沙县政府方面表示,接到举报,实地检查后,为了提升城市公益宣传品位,他们将督促制作方对漫画墙内容进行更改提升,对墙体进行维护。
但也确认,反腐、廉洁文化的主题不变。主要反映“反四风”、惩治腐败等方面的内容。
长沙县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长沙县很重视户外公益广告,其所占比例已经超过70%,但也曾发现户外公益广告中存在“错别字”“内容歧义”等容易造成误解的问题,公益广告制作需严谨。
负责人:公益广告上有错别字,错别字甚至把内容都歪曲了。所以,认为这个公益广告还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一旦出现错别字,或者优歧义的内容,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
至于这组反腐漫画表达方式、内容是否过于讽刺、直接?是一阵见血还是方式欠妥?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认为,只要内容的表达和喷涂行为合法合规就没问题。
杨伟东:无论企业通过公益广告,还是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如果没有危及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只要表达的内容没有逾越界限,表达的方式是恰当的,这我觉得应当没有问题,有关机关就不应当加以限制。
廉政漫画怎会有“负能量”?
在反腐败大受群众称快的当下,一组出现在长沙的廉政漫画,却因其讽刺味太浓,充斥着“负能量”而面临“下课”危险。作为漫画,其本身就有讽刺意味,本来就应起到揭露腐败、鞭笞贪腐、倡导法治的作用,因讽刺味太浓被重画,已然是阉割了反腐败本身的犀利之魂。
腐败问题因层级不同,林林种种,大小各异,但对国家利益、群众利益的损害是大同小异,且不可小觑。正是因为这种危害性,对腐败的揭露,就应该是“秋风扫落叶”式的,刀刀见血。不是犀利反而是温柔的,正统的,可以接受的,不含“负能量”的廉政漫画,决不是彻底的、有效地反腐败,充满“正能量”的漫画,更恐有作秀之嫌。
廉政漫画充斥“负能量”,并不是一地一单位的思想。“负能量”的这种思想根源,与反腐败过了头,有可能破坏党的根基,有着类似的思维逻辑。有些人认为,反腐败破坏了政治生态,“官不聊生”。顺着这样的思维,太具讽刺的漫画是侧露了谁的“负能量”?仅仅是对一些非法贪腐行为的描述,并附上了“贪污腐化、害国害家”,这样直白的宣传,既没有直指哪个层级的贪腐,也不有指名道性,又怎会有“负能量”?如若心里无鬼,又何惧太有讽刺味的廉政漫画呢?
历史上,这样对漫画的争议对垒也并不少见。漫画大家华君武曾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向《光明日报》提供讽刺漫画,但有一段时间却中断了。为什么会出现中断呢?华君武后来说:“画了一段时间,我感到一种压力。一位部队的文艺负责人就公开对我说:‘你画这些干什么!’意思是你能不能画些歌颂性的漫画呢,我不便说不能画,但我确实认为歌颂漫画比讽刺漫画更难画,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歌颂’,实在称不上是真正的讴歌。”
这种穿越时空的对垒,与今天“负能量”的漫画,着实有八九分相像,也足够警醒人。
如今,廉政建设已经纳入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腐败的揭露和治理,是彻底的治理,而不是有选择的治理。“负能量”的廉政漫画,只是对一些腐败现象的直白揭露罢了。倘若因此而被“下课”,只能反映一些人不敢正视、不愿治理腐败事实而已。
不下指标,上不封顶,是党反腐败的要求。不封顶,即意味着对腐败人员数量、级别的查处上不封顶,在法治手段的框架下揭露手段的不封顶、不限制。殚于“负能量”的廉政漫画,是自觉达顶的一种错误认识,不利于反腐败,不利于法治型社会建设和各种合法利益的保护,决不能滋生。
“负能量”的帽子别扣反腐漫画上
反腐并不拒绝讽刺漫画。打开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首页赫然有一幅关于“公车封存”的漫画。鼠标一点,便可看到“‘清廉中国’新闻摄影、公益广告、漫画系列作品展播”的字样。其背景是,中央纪委面向全国征集、推广一批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优秀漫画作品。而中纪委网站刊登的一组廉政漫画,在去年8月曾两次受到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批示,“可否大范围运用提出意见”“亦可办成‘网展’,这样看的人多,成本低且能互动”。
寥寥数语点明了漫画的优势:受众多,便于接受;成本低,便于互动;针砭时弊,受人欢迎。简言之,小漫画有大作用。究其因,漫画往往具有讽刺效果,它们取材于现实,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有时如银针、似匕首,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民众看了感叹快哉快哉,贪官看了如坐针毡。
像相声一样,漫画也是讽刺的艺术。曾有人调侃,如果相声不再讽刺,人们便讽刺相声。同样,寄寓讽刺的漫画,更容易引人共鸣,也更能发挥疗效。正如著名漫画家丁聪所称,漫画是揭“丑”的,它必须得反映时代。“如果脱离了当代的社会生活,对是非没有爱憎,是画不了漫画的。”诚哉斯言!当前反腐方兴未艾,漫画大有用武之地,不仅不应该被嘲弄、被冷落,更应该走上前沿,为反腐擂战鼓,摇旗呐喊。
此前,媒体披露河北邱县漫画业发达,以至于一些官员看到漫画直击某个行业的不正之风后,直接找到漫画作者表态:“这问题我们马上改,求你们赶快把漫画撤了吧。以后有什么事你们直接找我们反映就可以,别再画漫画讽刺我们了。”这说明漫画确有一定功效。基于此,更应该让讽刺漫画兴旺发达,而不是试图铲除掉。
容忍讽刺漫画的时代,一定是开放而包容的时代;当讽刺漫画不再有用武之地,意味着没有对象可讽刺,腐败现象大大减少,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时代。而在反腐尚未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当下,还是让讽刺漫画来得更猛烈些吧。
廉政漫画风波,直指讽刺艺术的压抑处境
官方的仓促否认,显然未能平复,那种焦虑的情绪。“讽刺漫画或被重新喷涂”一说,仍然撩拨着围观者的敏感神经。须知,在正统的主流美学内,夸张、惊悚、负面的作品,素来是被忌惮、被抵制的对象。有鉴于此,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铲除廉政漫画”的传闻,绝非空穴来风。只不过,舆论的忽然介入,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者原本的决定……那些漫画或可幸存,却终究无人会忘记,其曾经遭遇的现实危机。
漫画风波,所以被传得绘声绘色,实在是因为其间种种说辞,太过为人所熟悉。大家丝毫不会怀疑,此类事件真实发生的可能性。一个必须明确的事实是,大量反腐广告、廉政漫画等等创作,实则都是对“官方态度”的复制和重申而已。这意味着,此类作品的民间生产,必须与官方的立场、尺度、偏好,保持高度的一致。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反腐倡廉的文化作品,多数时候表现出,某种风格的同质以及套路的单一。
具体到反腐公益广告而言,其一贯遵循着循循善诱、情感拉拢、反例警醒的固有路数。这种表达方式克制温和,乃至有疲软无力之虞。凡此种种,一方面是为了捍卫公务员基本面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系民众对官方的信任与认同。与之相较,讽刺味过浓的漫画,自然显得不合时宜。那些扭曲的造型、露骨的情节,极易被视作“过于负能量”,被理解为“对官员群体的丑化”。
在一些人看来,一切反腐作品的内容呈现,都应体现“维护官场形象”的价值自觉。于是乎,廉政漫画可以憧憬廉洁,却被限制描摹丑恶。然而问题在于,漫画本就是讽刺的艺术,其表达方式高度依赖形象的变型、细节的放大等等。如果仅仅如此,便要别贴上“负能量”的标签,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理解一副漫画,必须基于此一艺术门类的天然特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那些紧张兮兮的联想。
由一场漫画风波,公众再一次开始关注,讽刺艺术在当今社会内的处境。面对民间日益强烈的发声欲望、日益多元的表达手段,某些地方的官方立场却依旧是惊人的保守。这种文化心理的断裂,势必会转化为直接的行为冲突。久而久之,廉政漫画本身的倡廉意愿很可能无人关注,其被压抑的生存现状,反倒会成为舆论声讨的焦点。
【启示与思考】
随着新一轮反腐号角的全力吹响,新的一年,中央对反腐工作势必继续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展开行动。基于此,全国各地的反腐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而把漫画与反腐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抛出的不单是纯粹的艺术表达,更是全民反腐的民间期待。
与其他漫画形式不同,讽刺漫画着重“讽刺”二字,因其表达的直观化,势必遭致某些人群的反对。但作为反腐机制的有机延伸,提供一种广泛的社会参与路径,不妨可视作群众监督体制的积极补充,其目的是警示公职人员要身体力行,上正其品、下正其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长沙街头围挡墙上的反腐漫画,内容并非“国家机密”,不过是各种腐败行为的直观表达罢了。不论从内容形式,还是启发意义,都是民意参与的直接表达,多年的实践证明,其现实意义不可小觑。
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经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为的就是让人们从漫画中能获得一些启示,引发一些思考。我们经常都在讲创新,其实将反腐漫画搬到现实生活中,搬到墙上,未尝不是一次很好的创新,它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受到启发,作为政府,更应该以一个宽容的姿态来对待这些“艺术创作”,加之以妥善合理的引导,这才是一个新时期的服务型政府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