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干部“德考”就得动真格
核心提示:湖南泸溪对干部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对公务员“德行”打分,除了会风会纪、工作作风方面违规会扣分,还对公务员不遵守社会公德进行扣分,随地吐痰、随意倾倒垃圾都是一次扣10分,也就是说5次随地吐痰,年度考核就会不及格,而“德分”低于60分则面临着被免职。
【事件介绍】
“随地吐痰”入公务员考核引广泛争议和质疑
湖南省泸溪县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对公务员“德行”打分,除了会风会纪、工作作风方面违规扣分,还对公务员不遵守社会公德进行扣分。按照规定,随地吐痰、随意倾倒垃圾都是一次扣10分,也就是说5次随地吐痰年度考核就会不合格。日前2014年度“德分”成绩单出炉,520名县管干部中2人因“德分”不合格被免职。
难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中原网网友征服认为,随地吐痰、随意倒垃圾,的确有违社会公德。但将此纳入公务员考核管理之中,甚至还要因此扣分,则未免抓得太小太细。如果过分纠缠于这些细节,反倒有可能冲谈对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与衡量。
该网友强调,在庸懒散浮拖等作风问题未能彻底改善的情况下,对公务员“德行”的考核过度强调“随地吐痰”、“随意倒垃圾”等,明显有些偏离了重点,甚至有顾此失彼、轻重不分之嫌。如此,即便规定能够让公务人员不乱吐痰、随意倒垃圾,又有多少实际意义?
东方网网友朱志则提出,其一,谁来监管?如果是在工作中,周边的同事出于个人感情以及照顾面子等考虑,恐怕不大可能真会去监督、举报。如果是在生活中,公务员本身并无明显的特殊标志,谁人能够知道那一随地吐痰者就是公务员?
其二,如何监管?基于以上分析,既然寄希望于同事或者社会公众来监管不现实,那是否要由具体部门或成立专门队伍来监管呢?就算有这样的队伍,他们如何及时发现吐痰的公务员?又如何实现对全县公务员队伍的“全覆盖”呢?当监管名存实亡之时,考核又从何谈起?总之,缺乏实际操作性的任何规定,都难免有为创新而创新的嫌疑,都摆脱不了最终不了了之的结局。
列入考核很有必要
在东北新闻网网友长安濮存看来,公务员不仅要有“官品”,还得有“人品”,这个人品就包括“良好的社会公德”。在干部考核德能勤绩廉学等各项指标中,德排在了第一位,足见其作用大、意义重。在德行范畴中,既有职业道德,也有家庭美德还有社会公德。随地吐痰、随意倾倒垃圾的行为有违社会公德,理应受到约束与惩罚。将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并有明确的分数标准,显然有助于考核的具体化和明确化。
试想,一个公务员如果连“随地吐痰、乱丢乱扔”的生活陋习都改不了,还怎么指望他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习惯往往与工作习惯紧密相关,作为国家公务员,遵守社会公德是义不容辞的义务,采取“扣分”的方式约束公务员,是用行政手段给“随地吐痰”的不文明之嘴贴上封条,是向生活陋习说不,有利于用“私德”的净化推动“官德”的提升。泸溪县此举值得肯定和推广。
京报网网友钱夙伟也表示,德行,不仅表现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也表现在个人的生活领域。而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包括在社区、家庭扮演怎样的角色,往往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一面。将“随地吐痰”作为考核内容,不仅可以在干部考核中防止失真失实,把好干部提拔任用关,还有利于促进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有些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社交圈、生活圈中表现的乌七八糟,其素质之低下,甚至连公务员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如果不将这“另一面”列入考核,那么对公务人员的评价、监督就显然难言全面、真实和准确。
同时,考核干部的社会公德,还有助于促使其在八小时之外自省自律,“全方位”、“全天候”地重视自身形象,在家庭生活、邻里关系、社区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体现出应有的素质。这对于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重要的是“管用”
光明网网友堂吉伟德指出,近年来,关于公职人员德行考核,各地不乏形式创新和内容扩容。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夫妻关系好不好,父母评价高不高,邻里关系和睦与否等,都作为干部考核、晋升和奖惩的依据。然而事实证明,这些过于宽泛化、虚拟化的考核指标,最终都沦为了摆设。结果,尽管干部德行考核的项目越来越多,却因为难以落实而鲜有人受到处分,更无法长期执行、发挥作用。
该网友强调,徒法不足以自行。任务规定只有得到了执行并发挥作用,才能称之为良法。否则,若只具有“意境美”而无可操作性,这样的规定再多也没有太大意义,反倒会影响制度本身的权威性。
将“随地吐痰”纳入公务员德行考核的初衷不错,人们也充满期待,但要不辜负人们的期待,走出以前很多类似规定“徒具其表”的尴尬,还需要在增加可操作性上多下功夫。
创新“德分”考核仍需“且行且完善”
面对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改革,公务员的考核方式也是日新月异。据报道,泸溪县政府就创新了干部考核方式,其中不仅对会风会纪,工作作风进行考查,还会对公务员的社会公德,对与随地吐痰,随意到垃圾,破坏环境等行为扣分。的确,这样的政策实施,有利于约束公务员生活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公务员的品德修养,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度。但是,公务员公德考核如何施展,对公务员如何监督,如何掌握考核的“度”,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让乍一看光鲜亮丽的改革,难免有些哗众取宠。
据泸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邹资农介绍说,此次考核,主要失分在会风会纪、工作作风等方面,因随地吐痰,违反交通法规,家庭暴力,生活作风等问题,而在德行方面失分的,在这次考核中没有出现。可见,对于创新考核方式的落实效果到底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好的政策要有相应的配套方案保障实施。依据上段所述,笔者不禁要问,难道没有违反德行的行为出现吗?不,有,而且大有存在。只不过该如何考察,如何监督,需要什么样的方案措施,这些还有待商榷,单凭一纸条文,而没有具体配套的考核措施,这样的考核也不会起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公务员考核的创新还要掌握好“度”。“考德”一般会介入到公务员的生活,难免会有过于介入私生活之嫌。公务员也是公民,也会享受公民的权益,过于介入,也可能会使得公务员身为公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总之,德考的方式,德考的尺度的把握,还是有待完善。
说到底,公务员的考核需要官民共同推动。笔者认为,公务员的考核,不只是政府方面的事,还需要群众的共同监督,献言献策,积极完善。只有通过大家携手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才能构建一支官民和谐的公务员队伍。
考核制度创新呼唤德行“塑形”
公务员这个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凭借其工作稳定、上班时间规律、压力小、福利待遇较高等特点,被大家视为新一代的“金饭碗”。但是随着各地相关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日益完善,一些准公务员现在并能像以前那样安心地在位子上抱着金饭碗蒙混度日了。
湖南省泸溪县于2014年5月出台了公务员德的考核办法,对公务员“德行”打分。除了会风会纪、工作作风方面违规会扣分,还对公务员不遵守社会公德进行扣分,随地吐痰、随意倾倒垃圾都是一次扣10分,也就是说5次随地吐痰年度考核就会不及格。据悉2014年度“德分”成绩单出炉,520名县管干部中2人德分不合格被免职。
相信大家在看完这条新闻之后,跟笔者的感受应该是一样的吧,让我们为湖南省泸溪县集体“点赞”吧。笔者认为,作为国家统一管理的公务人员,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在公务员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后,并不能因为“百里挑一”成为公务员后就放松自我。在国家公务员这个岗位上,仅仅才是一个开始,是服务人民群众的一个开端。作为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好公仆,要做到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俯首甘为孺子牛”,所以在具备过硬的业绩素质的前提下,公务员们更应加强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要求和培养。
湖南省泸溪县在公务员考核制度上的创新,算是给全国的公务员敲响一个警钟。“悠哉的喝茶看报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是时候好好的审视自己,重新为自己工作做好规划了。
公务员应该是一个各方面素质都高于一般人的群体,可以作为榜样推举到大家面前的一类人。中国建国仅60多年,我们要求每一个国人都达到很高的道德水平显然是不实际的。所以作为公务员,更应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教育家人和朋友。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各方面的素质水平都会得到提高,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
干部“德”的考核是个技术活
干部考核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础和核心,是保持干部队伍战斗力的关键。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但长期以来,在具体的干部考核中才的考核较为突出,德的考核却比较薄弱。重能力而轻德行的用人观念大行其道,有能力而无德行的官员干部不在少数,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了一定损害,对社会风气也起到了错误的示范作用。
干部德考核的弱化既有观念的原因,也有实行难的问题。“德”的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对德的理解也因人而异,而且德不易显现,难以有效考核。但这些问题都不能成为阻碍德考核的理由。在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经济社会越来越发展的新时期,德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加强干部德的考核十分紧迫。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压力之下,身处五花八门的巨大利益诱惑之中,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经受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考验,对德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从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来看,党员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外部的权力监督是关键,但自身失德才是根源。如果没有德,再严密的监督网络都可能强行突破,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加强干部德的考核,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加强干部德的考核,要求执政者有高超的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既要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让虚的道德体现在实的工作中来,又要避免机械简单,注重表面而忽略了德的内涵。既要科学合理,切实反映考核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能与实际工作形成联系,促进工作的开展。既要体现综合性,不能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美,综合全面地看待一个人,也不能一考定终身,凭一时的考核而盖棺定论。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要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干部的切身利益挂钩,不能流于形式。从这些方面来看,干部德的考核是一个技术活,需要各级政府不断探索尝试,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把这堂功课做好。
考核官员“德行”就应从吐痰抓起
干部考核细化到吐痰,初看上去觉得有点儿小题大做,但仔细想想,其实不然,干部“德行”指啥,往大里说就是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往小里说就是干部的一言一行,谈吐举止间所表露出来的行为意识。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意,强调了官德的示范引领作用。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曾长期担任古罗马执政官和保民官的塔西陀也说过一句名言:“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个卓越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定律——“塔西佗陷阱”,它从反面诠释了政府公信力及官员品德操行对构建社会基本信任的关键作用。
纵观近年来的反腐新闻,道德败坏几乎成为所有腐败分子的共同标签。无论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通奸官员,还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化官员,其实都是一面“风月宝鉴”,他们的腐化堕落、品行低劣,所作所为不仅离“党性”、“官德”十万八千里,就连做人的基本底线也早丢在九霄云外了。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官员从事的是一种执掌权力公器的特殊职业,官德既属职业道德范畴,同时又明显有别于其他领域的职业道德。把权力交给好人或坏人,结局迥然不同。权力操控者“道德血液”的纯度和温度,直接影响着公权力的品质和为民属性。因此,官德理应成为社会道德的高地,成为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参照坐标和示范样板。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争议官员”仇和被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注重培养官员的“德行”非常重要,不仅仅需要法制观念,更要注重日常官员行为的约束,如果仇和当初处于一个官员随地吐痰都会受到考核的氛围,那么一个不讲规律、不顾民意“瞎折腾”的仇和又如何会出炉?
湖南泸溪对公务员随地吐痰、随意倾倒垃圾等日常不文明行为列入考核条款之举,其实就是对官员“德行”日常培养之为,只有如此,方能对那些“无下限”行为的官员,出现一例打击一例,做到既要提倡官德的高标准,更要明确官德的“底线”,让公职人员明白“底线”就是“高压线”。
【启示与思考】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做人要有道德,为官更要有品德修养。领导干部的执政品德与个人品德素质是分不开的,这不仅仅是关乎个人修养问题,也是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党性修养的集中反映。这次泸溪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将干部“德行”纳入年度考核,这实际上就是一场干部对自身严格要求的一项考核。
官员出口成脏、随地吐痰、随意倾倒垃圾,工作场合骂人,这都是个人素质修养问题。这些必须引起公职人员的警醒,一方面,这种现象严重损害党员干部队伍形象,破坏正常的文明工作秩序。另一方面,官员出口成脏、工作场合骂人也折射出官员权力没有受到很好的约束,因为无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个人素质修养走向畸形。公职人员个人素质修养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出国家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领导干部个人修养提升必定会在执政品德上有所提升,所以考核公务人员的“德行”就是在考核公务人员的执政品德。
公务员应该是一个各方面素质都高于一般人的群体,可以作为榜样推举到大家面前的一类人。中国建国仅60多年,我们要求每一个国人都达到很高的道德水平显然是不实际的。所以作为公务员,更应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教育家人和朋友。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各方面的素质水平都会得到提高,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