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式创新”:微信崛起的启示
2010年10月,负责QQ邮箱业务的张小龙写信给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要做手机即时通讯的设想。一个负责邮箱业务的负责人提出要做一个跟当时手机QQ冲突的社交软件,马化腾居然同意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微信从此崛起了,逐步成为中国移动社交软件里的领头羊。
微信的崛起是一个企业“自杀式创新”的传奇。企业的“自杀式创新”不仅是指对现有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指主动开发出新产品来取代正在盈利的现有产品。一个处在互联网浪潮中的企业,如果不能在“自杀式创新”中获得新生,就可能在与其他企业的他杀中走向消亡。
“自杀式创新”首先要把握好大势
大势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孙中山先生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大势,企业要做的是顺势而为,而不是逆势而动。腾讯发展微信时就面临着这样的大势——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原来只能在电脑上做的事情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了,智能手机日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器官”。移动互联网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微信诞生以前就显现出来了,微信的崛起首先就在于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大势。马化腾在2013年11月9日说:“微信如果不是出在腾讯,对腾讯将是灭顶之灾,我们根本顶不住。”
把握大势首先要明确前进的方向,因为方向往往比努力重要,方向正确了,努力才会有好结果。把握好大势一般意味着紧跟大势,甚至能预测大势。对于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来说,预见大势是一种重要的智慧。当一种大势还未到来时,就着手研发相应的产品;当这种大势初见端倪时推出自己的产品,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大势的代言者。
现在的大势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带来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了诸如粉丝经济、参与感、用户体验、平台化、社交化等新兴名词的广泛传播。互联网对于当前商业的影响甚至催生了一个词——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反映当前互联网大势的另一个词是“互联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如果一个企业家还对当前的互联网大势没有清晰的认识,那他就会成为马云所说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的落伍者。
“自杀式创新”需要勇气与智慧
腾讯公司在2003年开发了手机QQ,截至2013年8月,手机QQ的用户已达到4.78亿。手机QQ隶属于腾讯无线事业部,该部门曾相继推出手机QQ、手机QQ浏览器、手机腾讯网等腾讯无线业务,是为腾讯创造利润的重要部门。然而,腾讯的无线营收从2004年开始下滑,从超过腾讯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下滑为2012年的不足百分之十。既然腾讯的无线事业部营收能力在下滑,那它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去开发类似微信这样的产品呢?事实上,腾讯早就开发出了成熟的语言和视频技术。但腾讯无线的业务依赖于运营商,如果手机QQ推广语音和视频聊天功能,那就是和运营商抢生意。
微信的开发注定不是腾讯无线事业部,而是张小龙带领的广州研发部。在马化腾的支持下,张小龙带领着从QQ邮箱团队里抽调的几个人开始研发微信。腾讯的总部在深圳,而微信的研发地在广州。正是这种空间距离的存在,使得微信的研发少了很多阻力。微信开发出来之后,马化腾果断调动大量的腾讯资源来推广微信:用QQ关联链来关联微信,手机QQ每天帮微信给安卓系统手机用户推送500万个提示,投放了海量的海外广告,利用腾讯微博联动微信等等。如果没有整个公司资源的大力支持,微信显然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而快速占领市场、拥有海量忠实用户无疑是社交软件成功的关键。2014年5月6日,腾讯成立了微信事业群,由腾讯高级副总裁张小龙担任微信事业群的总裁。
微信诞生的故事体现了马化腾和张小龙的勇气与智慧。一个公司开发一款新软件直接损害本公司的利益,这需要的是壮士断腕的勇气,更需要的是高瞻远瞩的智慧。微信的成功是张小龙团队的成功,更是以马化腾为代表的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领导者的成功。
“自杀式创新”一直在路上
微信崛起的故事并没有讲完,因为微信本身从诞生之日起也在不断进行着“自杀式创新”。虽然微信没有彻底颠覆自己,却在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一旦有新的适用功能立即更新换代。2014年,微信在产品内添加由“滴滴打车”提供的打车功能。微信升级到5.2版,Android版界面全新改版。2014年3月,微信开始有了支付功能,电脑管家牵手微信上线聊天记录备份功能。2015年1月,微信在App Store上线了6.1版。不难想象,如果微信停止这种更新换代,它不久就会被另一款移动社交软件所取代。
一个企业一旦丧失这种“自杀式创新”的能力,它就会走向衰亡,而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会加速这种衰亡。数码相机对胶片相机的颠覆、奇虎360杀毒软件对杀毒软件市场的颠覆、iPhone手机对手机市场的颠覆等等,这一系列的颠覆就发生在我们眼前,发生在我们身边。其实那些被颠覆的企业也一直是强调“自杀式创新”的,只是在互联网时代,它们的反应速度还不够快,它们往往想使原有产品的利润最大化,从而错失了推出新产品的良机。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就需要时刻进行“自杀式创新”。技术发展不成熟时,进行产品细节的改良;技术一旦成熟,就果断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用新产品替代原有的产品。
我国古代经典《周易·损卦》里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就是强调事物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演进。《诗经》也有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们有着数千年的创新传统,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企业更应当发扬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紧跟时代大势,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不断进行“自杀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