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政府出钱将法律送进农家
村里有了专属法律顾问
“多亏了我村法律顾问田斌律师的无偿帮助,帮我讨回了公道,不然,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谈及多天前的一桩纠纷,湖北宜昌夷陵区鸦鹊岭镇梅店村村民邓良秀仍有些激动。邓良秀的秧田位于一家生猪养殖场下方,养殖场的直排污水造成了秧田绝收,但养殖场声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己没有责任,坚决不予赔偿。没有办法的邓良秀找到村法务工作站,拨通了公示牌上的电话。作为该村的法律顾问,鸦鹊岭法律服务所主任田斌马上提供了法律咨询,并与梅店村治调主任一起到养殖场调解,邓良秀终于得到了合理赔偿。
在夷陵区,每个村都跟梅店村一样有自己的“专属法律顾问”,这些法律顾问或者是乡镇司法所的法务人员,或者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们兼职驻村,免费为村民处理涉法事务。
田斌之前是梅林村的法律顾问,自2003年他便开始做这项工作。当时,宜昌正在全市合村并组,梅林村由三个村组成,村务复杂,有诸多纠纷,但苦于村里没有懂法的人,常常闹得鸡犬不宁。
“那时候,我们常常向田斌咨询法律问题,后来村委会一合计,干脆直接请他到村里做法律顾问。”梅林村支部书记陈贤彬说,大家普遍信服法律顾问,村民之间的纠纷基本上不出村就能得到解决。
2008年,赵永红接替田斌到村里做法律顾问,他说自己在梅林村的工作多是围绕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征地拆迁、医疗、道路交通事故等纠纷展开,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同时也要及时介入一些重大疑难纠纷,为村委会作出是否会形成群体性事件的预判。
陈贤彬称,自2003年以来,村里从未发生越级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做到了民间矛盾零激化。
“农村普遍存在不愿请律师、请不起律师、不知道怎么请律师的问题,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深化土地改革之后,农村土地价值升高,农村的纠纷并不少。这种情况下,法律进农村十分急迫。”宜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兴於介绍,“法律进农家”不仅仅是发放几册法律书籍就能完成的任务,整合法律服务队伍资源,使其全面参与到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领域的纠纷调解中去,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的法律服务需求,才能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走向法治轨道。
为实现“法律进村”的专业化和常态化,宜昌推广夷陵区的经验,在全市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行动,将法律顾问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由村委会与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协商签订法律顾问合同,聘期三年。
在村委会办事大厅,法律顾问的照片、姓名、职责和联系电话全部都登记在公示牌上,村民可以随时咨询。为确保法律顾问服务质量,宜昌市司法局还制定考评办法,由村委会负责法律顾问日常考核评价,县市区司法局负责年度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经费补助,并在合同到期之时提出续签或终止法律顾问合同的建议。
截至目前,宜昌市已有989个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签约率为62.2%,枝江市、五峰县、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和猇亭区已实现村法律顾问“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