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耀社区 温暖居民心
——鼓楼区社区“一老一少一普”建设纪实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来闽在鼓楼东街街道军门社区视察时指出:“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天天同居民群众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军门社区时指出的“三个如何”的重要指示精神,鼓楼区以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围绕“关注民生、强化服务”主线,以“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为引领,以推广社区“一老一少一普”为抓手(“一老”为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少”为少儿成长服务站、“一普”为文化普及服务站),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规范化、均等化、优质化水平,“七一”前夕,已有不少社区的“一老一少一普”服务站向居民开放,“七一”后将陆续全部开放,走出了一条鼓楼模式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之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献礼,同时也为辖区居民送上一份丰厚的大礼。
以党建为引领建立健全便民惠民服务体系
众所周知,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发源于军门社区,在鼓楼区全面推行,后在全市、全省推广,并入选了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鼓楼在社区治理和创新服务中,不断建立健全“一老一少一普”便民惠民服务体系,关注民生,强化服务。2015年4月,鼓楼区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昨日记者来到翠竹掩映的竹林境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看到青砖砌成的居民服务中心有2层,面积近450平方米,一楼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文化普及服务站,设置合理,分为动态区域和静态区域。动态区域设有“康复休闲驿站”,配置了按摩椅、电视等,让老年人一边接受电动按摩一边观赏电视节目;设立的“运动健身室”,配置了乒乓球桌,鼓励老人带领儿孙同运动。静态区域则设立了“阅览区”、“电子阅览区”、“书画区”、“对弈区”等。在阅览区,73岁的社区居民陈世忠正翻看一本养生书籍,他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会来这里“报到”,看书、看报。“我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了上网。”老人高兴地说。
在一楼采访时,记者便听到了二楼传来的孩子们的欢笑声,循声而至,看到二楼的少儿成长服务站,分为室内活动区和室外活动区。室内活动区设有“亲子互动乐园”、“少儿手工服务区”、“课业辅导区”等,墙上的“涂鸦墙”则是孩子们随兴涂鸦的画作,充满了童趣。
据了解,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的要求,鼓楼将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目前,全区69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在全市率先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有16个社区办公服务面积达800平方米以上,全区每个社区配建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不少于80平方米)、一个少儿成长服务站(不少于80平方米,含“四点钟学校”)、一个文化普及服务站(不少于120平方米)。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急等服务,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
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少儿成长服务站为孩子提供公益性的文体活动及课业辅导,让家长放心、少儿开心,被家长和孩子称为“第二个健康成长的乐园”。文化普及服务站则提供图书、书画、健身、棋牌等服务,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被居民称为“精神乐园”。
前不久,鼓楼区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相关文件,对新购、租赁、装修的社区用房建设项目按照标准给予经费支持,2015年区、街财政预计投入经费超4500万元,区财政统筹安排各社区工作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45万元,并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年增加。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
鼓楼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鼓楼区是我市传统核心区,老旧社区多,人口密集、结构多元,群众诉求多层次、多样化,在“一老一少一普”建设中,鼓楼区坚持以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
昨日,记者走访了鼓楼多个社区的“一老一少一普”服务站,发现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入口处都有统一的LOGO标识——为加强社区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增加人文内涵,形成鼓楼特色,鼓楼区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社区服务场所标牌、“一老一少一普”标牌以及社区宣传栏、指示牌等相关内容进行统一设计。各社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及居民需求,积极拓展“一老一少一普”服务内涵,充分发挥服务场所功能,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服务。
“太好了,我这次舞太极的得分比上次高喔。”昨日在河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健身区,只见一位老人站在一块大屏幕前,其头上还有一个感应灯,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舞太极、十全保健操等,只要选中项目后,屏幕上即有教练现身,为老人示范,而老人站至感应区,屏幕还会实时出现自己的身影,并伴有令人愉悦的音乐,运动结束后,还会第一时间给大家的表现打分。这个叫体感复健训练的仪器,让老人运动不再是一件单调的事,而充满了乐趣与惊喜。
据了解,河东社区与福建立撰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合作,在“一老一少一普”服务点引进的体感复健训练仪、食谱热量测量仪等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内部空间布局上,聘请专业设计人员设计,巧妙采用灵活的空间分隔方式、动静结合的功能区域设施,场所用料色彩上则力求明快、温馨。
在鼓楼已开放的“一老一少一普”服务站,处处活跃着党员志愿者的身影。昨日在河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记者便看到80岁的共产党员吕云娥正耐心地为老年朋友测量血压。河东社区老年人多,有位上年纪的居民希望能每天量下血压,便将这一想法挂到了社区的微心(愿)树上,当天,社区工作人员便上门找吕云娥帮忙,她欣然接受。
昨日记者在走访多个社区时发现,“一老一少一普”服务站为避免老人、孩子意外受伤,对各种尖锐、转角都进行了技术处理,在楼梯口、低矮处都有醒目的提示标识,非常人性化。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鼓楼各社区的文化普及服务站,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在社区特点,打造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特色文化,丰富了辖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在各社区的少儿成长服务站中,除了学习辅导室、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和运动场所等标配,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各项面向少儿的活动,如洪山镇的四点钟学校、屏东社区的少儿科普体验活动室等等,让少年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安全有保、亲情有护、活动有地”。
以创新的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做,鼓楼区在“一老一少一普”建设中,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创新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服务事业,与福州市金太阳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致力于创新服务。
同时正积极筹备成立鼓楼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及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拟引进广东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动员集聚各界资源,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作,引导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介入社会管理、参与社区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大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居民“爱在社区、美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