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方言的福音

2015-07-28 10:24:06来源:福建日报

      日前,我省首个原创方言音乐作品众筹项目完成。新闻报道说,一个月内有89位支持者,众筹到了57293元。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解决了资金筹集的问题,更向人们透露了一个理念:不少人对方言的生存状态表示关切。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它理应属于濒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它的发源与形成过程已完全不可考,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一旦消亡就不可复原。仅从这个浅显的道理层面上说,保护方言就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议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话的普及已经达到相当程度,能够说一口地道方言的人寥寥无几,方言的濒危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拯救方言自然也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了。

      福建是方言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种类繁多,差异性大,甚至相邻的两个村落无法以方言沟通。也许,人们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中,为了交流和沟通的方便渐渐抛弃了自己的方言而采用了普遍性很高的普通话,这才导致各地方言的流传范围越来越小。说普通话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而方言则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需要人们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传承方言。这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怎么解决呢?“福州话”的推广或许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如今的省会城市福州,公交车的移动电视播放着《虎纠好味道》等方言节目,地方电视台还有“攀讲我最霸”之类的方言聊天、比赛专题,个别公交车还交替着用方言报站……让人们在感到新奇的同时,深受吸引。不管你是不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在这里生活工作一辈子,听得懂福州话,甚至能说几句福州话,既是在情在理的事,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事。

      城镇化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乡土进城谋生,数十年之后,进城的“农二代”“农三代”基本上说不了原乡的方言甚至听不懂了。在“常回家看看”的新时尚中,日益脱离“农”字的新生代与他们留守在原乡的长辈之间,因为普通话与方言的无法沟通而存在着思想、情感交流的障碍。长此以往,不但影响大家庭的和谐发展,也影响乡愁的承载。其实,人的一生能说多种语言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汉语与外语可以和谐共存于“海归”的心中,普通话与方言为什么就不能和谐共存于“异乡人”的心中呢?应该在公共社区、公共地带创造一个又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让说方言变得有趣、有意义。只有让年轻一代体味到说方言的乐趣,方言才可能得到传承。

作者:晓琼 责任编辑:保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