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 凝聚思想共识
突出思想建党 抓好理论武装
思想建党,理想信念是根,根深则叶茂。五年来,市委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奠定党员干部精神上的“红色基石”。
从2014年12月下旬开始,一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我市如火如荼地进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普通党员积极参与,各级各部门把“大学习、大讨论”的过程变成理思路、定方向、出方法、抓落实的过程,不断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干劲,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凝聚强大合力。与此同时,我市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取得重要成果,全市党员干部经历了一场场深刻的思想“大洗礼”、一次次作风“大体检”,补足了精神之“钙”,剔除了不正之“风”,“官味”少了,“地气”足了。
加强队伍建设 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联合办班、专家讲堂、实地参访、辅导讲座……点击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关键词,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我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需要,按需施教,分类分级,在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实效上想办法、下功夫、出实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近年来,我市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区、镇(街)党委换届选举,班子结构和队伍素质进一步优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好干部标准,把从严要求贯穿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打出一套选人用人的“组合拳”。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干部交流格局,积极推动市区干部交流,既推动干部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也选拔了一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市直机关单位。对有发展潜力、但阅历比较单一的干部,有意识地进行跨系统跨单位交流,使干部实现多岗位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同时,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通过把干部往基层一线赶、往群众身边靠,把政策和资金向基层倾斜。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约束,通过运用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降职、降级、问责免职等方式,推动不称职、不适岗、不作为的干部“下”得来。
坚持谋远固本 全面加强基层党建
从“小股力量”到占据“半壁江山”,厦门非公经济一次次刷新着纪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种活力的背后,是非公企业党建凝聚起的巨大向心力。
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厦门非公经济创造了全市80%的经济总量,吸纳了90%的新增就业人口。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大量非公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我市把园区非公企业党建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殊优势和重要举措,做到园区建设的管理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议、共享。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了76.1%的有效覆盖,形成了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我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加强薄弱村居整治和基层党建创新,全国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
加强刚性约束 健全完善制度规定
用手机下载“鹭岛清风”App,在市纪检监察局网站上,“审查”栏目十分引人注目,每逢有典型案例,都在这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五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新立案1306件,其中大案286件、要案163件,结案137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242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件件案例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凝聚了党心民心,坚定了立场方向,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氛围更加浓厚。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管党治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制度上。我市立足堵塞漏洞、管住长远,及时健全机制、修订完善制度规定。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规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工作的意见(试行)》,规范追责程序、细化问责标准、明确追责文书、健全保障机制,强化刚性约束,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治庸问责办法,宽容改革失误、鼓励担当有为。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市委巡察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对少报、漏报的领导干部进行函询,督促纠正。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回首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党建工作历程,闪耀的是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奏响的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圆梦路上,党旗高扬。展望未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实有力的步伐,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在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力量,这就是高高飘扬的党旗。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这五年,市委持续加强从严治党,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水平,生动演绎了党建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五年的砥砺奋进,五年的上下求索。通过党建引领,有力地促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强”起来,干部作风“实”起来,干群关系“好”起来,党内生活“严”起来,从政环境“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