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贵州安顺西秀区:党建“三化”工程助力脱贫

2016-11-10 16:21:38来源:党建网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辖7个乡、7个镇、6个办事处、3个新型社区、193个行政村、74个社区居委会,属国家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全区原有8个贫困乡镇,109个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国标)11293户,贫困人口31837人。近年来,为抓好全区党建扶贫工作,西秀区以“1631”党建“三化”工程为引领,着力在全区脱贫攻坚的速度、力度、广度和强度上下功夫,切实提高了全区党建扶贫工作的成效。
  “三化”同步抓党建。为抓好全区党建扶贫工作,西秀区以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为目标,按照模块化设计、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模式,实施以“1631”为主要内容的党建“三化”工程,着力增强全区党建扶贫实效。“1631”党建“三化”工程即“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这‘1’个核心,联动农村、社区、机关、企业、同步小康驻村等‘6’个方面的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区委书记、区委常委、各乡(镇、办事处、新型社区)党(工)委书记、区直部门         党委(党组)书记和各基层党总支、党支部书记主体责任及履职要求这‘3’级责任,着力培养造就‘1’支扶贫攻坚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1631”党建“三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全区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强化了责任落实,为全区党建扶贫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度”着力促脱贫。近年来,西秀区以党建“三化”工程为引领,将党建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注重在扶贫攻坚的速度、力度、广度和强度上下功夫。一是狠抓智力扶贫,加快脱贫攻坚的速度。扶贫先扶智,为抓好全区智力扶贫,西秀区切实做好党的“三支队伍”和“第一书记”培训,举办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培训(SYB)提升班、现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村(居)“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巡回培训班、精准扶贫培训班等各类班次29期,有效提高了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和“第一书记”综合素质,加快了全区脱贫攻坚的速度。二是做好党建扶贫“双推进”,加强扶贫攻坚的力度。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示范带动,夯实精准扶贫攻坚战斗堡垒,调动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扶贫攻坚的力度。三是成立驻企联合党支部,拓宽扶贫攻坚的广度。开展“遍访项目提速度、遍访企业走新路”大帮扶活动,让县处级党员领导到各大企业党支部中担任驻企联合党支部书记、科级党员领导任支部“第一书记”、联系企业密切的部门分管领导任支部委员,让党员干部们群策群力为当地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拓宽了扶贫攻坚广度,有效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四是实施“双书记”帮扶计划,加大脱贫攻坚的强度。西秀区结合全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另外选派市、区直部门党委或党组书记担任帮扶村的帮村书记,实现“双书记”帮村全覆盖,加大了全区脱贫攻坚的强度,为全区的同步小康工作安上了“双保险”。另外,西秀区还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多元化党建体系,建立联合党总支和片区管理中心。在开展“帮县、联乡、驻村”、同步小康驻村、万名党员干部联户帮促等大党建帮扶活动中,通过构建多元党建体系,整合党建资源,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发展功能,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扶贫工作出成效。在西秀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目前,西秀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7.64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3.18万人,今年年底预计减少到1.38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530元,增加到2015年的9007元,今年年底预计可达到10400元。现全区8个贫困乡镇已全部实现减贫摘帽,西秀区获评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区),全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县(区),西秀区的大坝村党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杨武乡大屯河产业园区党支部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作者:鲍优香 责任编辑:吴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