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口县“五有”式党员管理助力脱贫攻坚
党员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贵州省江口县紧紧围绕党员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分析总结,积极探索建立了“五有”式党员管理模式,不断凝聚党员干部向心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机制,让在职党员有“为”
“您好!请您将这份申请表详细填写一下,然后将入学通知书、户口簿、身份证、银行卡的复印件以及贫困证明等材料一并交给我们,我们统一到团县委去申请助学金,审批下来后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您的!”在该县太平镇社区服务中心,张燕正耐心为该镇快场村贫困学生办理“雨露计划”助学金相关手续。
为高效、便捷地服务群众,该县1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党员示范岗,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自2016年以来,该县11个社区服务中心88个党员示范岗,接待群众57000多人次,为群众办理业务42000多件,为群众解答扶贫、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政策咨询8000余条。
“以往,我们办事要跑很多腿,办事很不方便。现在好了,在社区服务中心里,许多事情都可以一次性办好了,方便多了。”家住双江街道电力小区的杨女士感慨道。
同时,该县还出台了《江口县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江口县处置不合格党员(暂行)办法》、《江口县党员干部双评考评制度》等制度,明确了党员干部职责,倒逼责任压实,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热情。
设岗定职,让无职党员有“责”
“还有两天就是国庆了,我们今天要去莲花大道、如意大道环线公路各个路段检查一下道路情况,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排除。同时,国庆期间,我们要分成5个组,到寨沙、盘溪、梵净山山门口等点上去疏导游客,防止安全事件发生……”在梵净山村委会,党员夏德发正在组织义务巡逻队开会安排国庆期间相关工作。
为提升无职党员的荣誉感,发挥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该县针对不同年龄、知识结构、性格爱好等方面情况,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其在党务村务公开、政策法规宣传、社会治安维护、乡村文明督导、带富帮贫等方面发挥作用,实行一岗多人或一人多岗,让无职变有“责”。
“起初,我们这些普通党员,在家守着一亩三分地,只会干农活,感觉其他事情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后来在罗支书的动员下,我参加了政策宣传岗的工作,一边学政策一边在群众中宣传,感觉有了存在感。”说到这,家住凯德街道黑岩村党员杨永明会心地笑了起来。
据杨永明介绍,在这个岗位上,他了解了许多国家优惠政策,2013年,他便利用政策,组织群众流转土地400亩种葡萄,到2015年,该村葡萄种植户人均增收3320元。
动态跟踪,让流动党员有“家”
“您好,颜家园,最近工作怎么样?”
“还行,现在在铜仁开运输车,生意还不错!”
“很好啊!今天打电话给您,主要是想告诉您,今年党组织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哦,我们建立了微信群、QQ群,你加进来吧,相关的学习知识,我们会发送到群里面的。”
“好,要得!”
……
这是该县怒溪镇党建办负责人邓川与该镇怒溪社区一名流动党员的对话。与流动党员的沟通联系,已经成为邓川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该县坚持定期沟通、动态跟踪的方式,随时了解和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同时,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让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目前,该县10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全县676名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工作状态、流动情况均录入到信息库,有效地提升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水平。
此外,该县还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载体,适时推送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实现了流动党员教育远程化、智能化。
结对帮扶,让困难党员有“助”
“感谢您,罗书记,多亏您及时帮助,我老伴才没事!”老党员杨政丛握着县民政局派驻桃映镇妙石村“第一书记”罗来军的手感激道。
杨政丛,今年86岁,儿子常年在外联系不上,家中只有老伴和他两人,生活困难。一天,杨政丛匆忙找到罗来军,说老伴因高血压晕倒了。罗来军立马赶去杨政丛家,将其老伴送往医院救治,并为其支付了医疗费800元。事后,罗来军回到“娘家”民政局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金500元。
这只是该县派驻“第一书记”到村帮助困难党员的一个缩影。
2016年,该县深入实施“民心党建”工程,选派49名“第一书记”和374名驻村干部到村开展工作,与农村党员结对帮扶,使农村党员“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致富门路的党员,通过技能培训、提供致富信息、联系帮扶资金等形式提高发展生产和脱贫致富的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党员纳入低保范围。
同时,该县多渠道筹集党员关爱基金,在春节、七一等节日,组织人员到困难党员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生活难题,送去党的温暖。2016年以来,该县组织走访慰问困难党员77人、受灾党员33人,发放慰问金42400元,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630多件。
牢筑堡垒,让全体党员有“力”
“您好,今天梵净山游客已经达到饱和,您可以去离这不远的亚木沟游玩,那边风景也非常怡人……”旅游高峰期,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梵净山下、太平河畔引导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
该县坚持以服务群众、服务游客为主要任务,加强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广“党员十个一”和“十事十做”工作法,开展“三进三服务”(党员干部进村组,面对面服务群众;进项目,实打实服务企业;进景区,心贴心服务游客)活动。今年以来,各级党员干部走访慰问群众28300多人次,接待游客23万多人次,34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对口联系25家企业,得到了群众、游客、企业的普遍赞扬。
在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同时,该县注重学习型党员队伍建设。2016年,该县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举办了“两学一做”专题培训820多场次,培训党员12300多人次,其中党组织书记296人、农村致富带头人730多人次;举办专题学习会690多场次,参学党员9800多人次;各级领导干部上党课322场次,有效提升了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了党员队伍内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