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河北乐亭用地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12-05 11:12:04来源:党建网

      近年来,河北省乐亭县坚持用优秀的地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地域文化,将本地优秀的地域文化植入城市公园(广场)景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里落地生根,涵养人们的思想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起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
 
  突出融合融入 强化感知认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根植于地域文化土壤,才能极大地激发本地民众的认同和参与。实践中,乐亭县坚持把当地优秀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道德文化作为基地主题,使涵育基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相契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乐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雅书重教,人文荟萃,明清科举史上乐亭共有50名进士、280位举人。清末民初乐亭以10万之众“闯关东”,创造了“东北三个省、无商不乐亭”的商业传奇,留下了由经商而致富、由富裕而重教、由兴教而人才辈出的历史。乐亭是“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发源地,乐亭大鼓、乐亭皮影、乐亭地秧歌相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乐亭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在大钊同志影响下,一大批有志青年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30位授衔将军、10位两院院士,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涵养丰腴着乐亭这方水土,当其融合融入于涵育基地时,自然就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承历史、弘扬传统的最好体现。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乐亭县突出优秀地域文化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融入,以浮雕、壁画、文化石、善行功德榜等形式厚植于城市景观,形成了青春广场红色文化、幽园历史文化、文园传统文化、乐安广场和古滦河公园道德文化为主题的一批主题文化广场(公园),丰富充实了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和传播载体,使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魅力,进而增强对精神家园的深层依赖,在思想上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感知认同,不断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明确功能定位 强化主题吸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具有主导引领和整合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巨大功能,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乐亭县立足核心价值观的功能诉求和民众的文化诉求,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的功能定位,以优秀的地域文化涵育主流价值,推动形成一种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核心价值观最深层、最根本的是爱国主义。乐亭县依托李大钊纪念馆、历史文化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拓展青春广场的红色文化功能。增设大钊名言警句文化石景观6处,设立大型电子屏,并每天滚动播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地域文化宣传片、公益动漫等内容,激发人们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继承和弘扬大钊精神,不断提升公众的社会价值追求。

  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尊重和传承历史文化,从历史文明中汲取营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形成有利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氛围。乐亭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与核心价值观精神一致、理念吻合的精华内容,丰富幽园、文园、古滦河生态公园的历史文化功能。今年8月,新建乐亭县历史文化浮雕墙全面竣工。这是一道厚重的乐亭历史文化长廊,总长180米,以历史沿革为脉络,运用浮雕壁画和史记文字,集中表现了沧海桑田、渔盐厚赐、金初置县、雅书重教、呔商辉煌、乡音奇葩、红色沃土等历史文化主题,使人们能够全景式地了解家乡历史、解读乐亭文明。同时,整合现有文化设施,正在建设乐亭历史文化展览馆,通过乐亭将军院士展览、乐亭人著述作品集成,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乐亭历史上各类英才奋斗的足迹和贡献,传承乐亭人务实坚忍、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使其成为一个可感知可触摸可追忆的文化平台和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文园是群众常年自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乐亭县深入拓展文园的传统文化功能,以镂雕、浮雕、圆雕等形式,增设了乐亭大鼓、乐亭皮影、评剧、乐亭地秧歌等民间艺术组雕,并开设了“三枝花音乐茶楼”,结合群众常年开展的文化活动,使人们深得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浸润和陶冶。全县各乡村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中心473个、文化广场425处、文化墙6万多延长米,让广大村民随时随地了解历史文化,感受文明熏陶,提升道德素养,引领社会风尚。

  培育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而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乐亭县以宣传道德模范事迹和历史美德故事为重点,强化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的道德文化功能。乐安广场定位于好人公园建设,核心区设立了全县善行功德榜,上榜道德模范45人(包括3个集体),各乡镇(街道)设立善行功德榜312处,共上榜先进典型813人,入选唐山市月评学雷锋十佳先进事迹累计 190件,“乐亭好人”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激活了全县核心价值观的一池春水。古滦河公园建成了长180米的“乐亭美德故事文化墙”,以民俗画形式呈现了史梦兰辞官奉母、李大钊尊启蒙老师、仁义胡同等30个历史美德故事,并在水系两岸设立了仁、礼、善、勤等“九园”百块文化石,使人们尽得道德文化滋养。
 
  浓厚社会氛围 深化实践养成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乐亭县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志愿互动等功能,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全国文明县城创建之中,使之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突出教育引导,坚持从娃娃抓起。乐亭县注重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依据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将地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纳入全县中小学校的校本教材和课程,并将涵育基地作为核心价值观校外课堂和实践基地,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培育青少年爱国爱乡情感,实现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德育教育有机融合,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牢固树立是非观念,明辨是非,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之中,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注重实际结合,深化实践养成。乐亭县紧密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系列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道德讲堂建设、童心向党歌咏等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群众艺术节、文艺精品创作展演、“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八大文明示范工程、农村“四个一批”等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一批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载体,使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大众化,在群众实践养成中引领社会风尚和社会主流价值。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汇聚社会正能量。乐亭县依托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奏响核心价值观和谐之音。全县广大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走进基层,积极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以及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志愿服务,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劝导、传统文化讲座、医疗救助就诊、慈善爱心捐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全县有阳光青年志愿者、红十字文艺志愿者等50余支队伍,3.2万余名注册会员,常年活跃于基层,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搭建立体化宣传载体,让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坚持利用主流媒体、基层阵地等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立体化宣传,及时报道各级各部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态消息、典型经验,并利用车站、校园、城乡街道、公园广场、建筑围挡及公共场所、各单位电子屏等基层阵地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从以前理论灌输式的“说教”,变为图文并茂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和文化墙,使人们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和认知。这种有纵深、有细节、接地气的宣传,使核心价值观宣传无处不在,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作者:刘凤敏 范虎 责任编辑:吴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