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里冠山街道打造“文化墙”强化正能量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龙里冠山街道以"文化墙"建设为抓手,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边凡人善举等内容,充分运用艺术手法从纸上搬到墙上,在街头小巷、村头巷尾打造出众多"正能量场",成为一道道靓丽风景线,既美化了环境,更成为道德教化的新阵地。
坚持内容为主,"三个注重"贴近群众。一是注重因村制宜。在"文化墙"建设中,坚持需求导向,突出民族特色,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如:在五里村采取手绘漫画方式,建立家风家训文化长廊;提出《孝道规新六条》的永安村,则在村寨入口处、村大院等醒目处营造孝道文化氛围;在社区,将"邻里和睦三字经""邻里节活动剪影""邻里公德漫画"手绘上墙,积极营造守望互助的邻里和谐氛围。二是注重形神具备。注重形式美与内容美统一,以中国梦、家庭和谐、社会新风为主题,在社区主街道两侧绘制漫画墙,把"文化墙"建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引导墙"。三是注重道德教化。将"德行龙里"十大年度人物等一批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制成图板、绘成漫画文化墙。同时,突出"诚爱礼孝仁"等公益主题,绘制一批公益文化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管理为重,"三项机制"长效管护。一是建立持续创新机制。随时关注群众精神需求,不断更新文化墙内容,将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绘制上墙,确保"文化墙"常画常新、常见常美,让广大群众对漫画墙"品头论足"。二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在城区,将"文化墙"的卫生保洁纳入环卫人员工作范畴,建立定期保洁制度。不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志愿保洁活动。村(社区)"文化墙"管理维护由乡镇进行监管督促,由村级落实专人负责管护,形成街道和村居交叉管理、共同维护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文化墙"建设管理经费纳入预算,冠山街道专门拨付30余万元用于"文化墙"建设。同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引导学校专业教师、农村"土专家"、大学生志愿者等义务绘制"文化墙"。
坚持实效为本,"三个文明"村美人善。用文化美化环境,用环境培育文明,用文明带动发展,取得一定效果。一是靓化了人居环境。为建好文化墙,美化农村环境,在50个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村共新建垃圾池100余个、粉刷墙体立面600余平方米,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二是强化了正能量场。大力培育"德行龙里"人物,美德少年、孝心少年,全街道向善向美向上的氛围更加浓厚。三是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通过"文化墙"的道德教化,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大事业,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各个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