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赛、读、传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循序渐进学“四史”
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为扎实推进全校研究生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学生学历史、知来路、明方向,通过读、研、赛、拼等形式,开展学习“四史”系列活动。
拼:现场答题拼实力
拼的是实力和底气,也是对学习效果的最终检验。近日,由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承办的研究生“四史”知识竞赛决赛暨现场答题活动现场人头攒动,赛场上,选手们自信满满,均展示出满腹经纶一决高下,运筹帷幄一展风采的豪气和自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知史而爱党,知史而爱国。通过这次知识竞赛,我了解了很多有关党的发展、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知识,了解了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了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勇担使命,学思践行,知行合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我们小组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的成绩,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赛末,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的朱美梅同学如是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赛:海选答题展效果
“你一题,我一题,学着四史就‘出道’!”近期,一句口号在江苏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群体中悄然传开。学“四史”现场比拼让在场同学心潮澎湃,而在初赛阶段,网络海选答题在研究生中掀起的刷题高潮更是成为了同学们讨论的热点。据悉,此次研究生“四史”知识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依托网络答题的形式,“全民海选”展现了另一番景象。答题之前,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和老师们根据“四史”的内容,本着科学性、普及性、故事性的原则,经过多轮的论证最终设计了582个试题,涵盖单选、多选和判断等题型,重在考察答题者对“四史”知识的全面了解和重点把握情况。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我知道!这句话是‘一二·九’运动时期的经典话语。”在学校文学院的研究生宿舍里,三位女生正在互相帮助刷题竞答。此次网络海选答题比赛持续45天,研究生们经常在学习之余通过刷题来提高自己的得分,以期进入第二阶段的决赛。据统计,网络答题结束后,共有1214人参与了线上答题,满分人数达到280人。
读:“分”“聚”研读汇能量
如果说答题比拼是对“四史”知识积累情况的评估,那么在这之前持续开展的研读分享则是能量汇聚的过程。在答题比赛之初,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会和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讲团专门组织了研究生研读“四史”马拉松赛,研究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选择阅读书目,撰写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会每两周举办一次聚合研读分享会,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学科背景的老师开展现场指导。通过聚合研读,学生们把历史书籍与新时代的理论相结合、相融汇,在明辨了时代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实现了思想与时代同向而行。
每每活动开展,都会有很多本科生慕名而来。“研究生学长学姐们根据自己对于《反对本本主义》的理解作出了一些感悟,他们各抒己见,理解透彻深刻。我作为旁听的本科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感觉到自己与学长的能力水平以及知识储备还有很大差距,我需要更加努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一学生吕腾腾在参加完《反对本本主义》的研读分享会后感慨地说道。
传:宣讲传播扩影响
囿于研读学习空间的限制,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参与聆听,大学生宣讲团的同学们结合研读的书目与老师的指导专门制作了课件、视频,展开了“四史”知识专题宣讲活动。校内宣讲的成功举办鼓舞了他们积极走出校园,用“四史”知识影响更多的人。两个月来,他们先后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邳州市炮车中学、江苏邳州市碾庄镇碾庄街道等地开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那些年》《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由》《百年党史寻初心》等专题宣讲。每次宣讲,主讲人均会紧扣宣讲对象的学习、生活特点,采取交流互动的形式,调动现场氛围。同时,主讲人注重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生活话语、群众话语,从而让宣讲对象听得进、听得懂、用得到。
除了“面对面”宣讲,大学生宣讲团还专门录制了宣讲微视频,通过宣讲团的官方微博、视频号等进行发布,将宣讲搬上网络,扩大了宣讲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