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的体会

2008-07-29 15:12:24来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心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 丁 杰
  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广泛掀起了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了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文明的日益繁荣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衣食住行等实实在在的改善,但社会的深刻变革,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受到冲击,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混乱,甚至出现黑白颠倒、善恶不明、美丑不分的现象,导致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滋长。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一个日益开放、文明、进步的社会,其价值观念将呈现多元与宽容的特性,但这并不等于每个人在为人做事时可以放弃基本的行为规范。所谓“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即强调知荣辱是做人的基本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明是非、分善恶、辨美丑,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对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正确的社会主导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出了必然要求。另外,西方敌对势力从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正在以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境内外少数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民族分裂分子,特别是逐渐转化为反动政治组织的法轮功邪教组织,也与西方敌对势力遥相呼应,内外勾结,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斗争形势和现实的威胁,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效防止和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应该弘扬的真善美,什么是应该摒弃的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我们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时代要求,为我们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一致性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内涵、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荣辱观是人们关于荣誉与耻辱的根本观念和总体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合上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发展、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重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内在一致性。首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通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外部条件。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八荣”,是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之应有的素质和人的德行的完善,其所摒弃的“八耻”,是对制约人之健康发展的因素的否定和对错误价值导向的纠正,二者殊途同归,共同擎起以人为本的大旗。其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互为促进。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将人作为发展的主体,以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增强为条件,通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引导社会成员具备符合科学发展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既从价值层面为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又从道德层面为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行为准则,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全体人民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没有公民对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自觉遵从,没有社会成员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判断,决不可能有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弘扬。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将为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现实可能,它在统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使人们的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从而做到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二者都围绕发展而展开,共同实现发展的目标。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科学发展观在要求上相互承接,共同指向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科学发展观要求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保证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必须依赖社会成员自觉创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观既对实现社会公正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又指明了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和方法。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共享发展成果所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确保社会在通过法律、制度等外在刚性约束实现社会公正的同时,又通过文化、道德等内在柔性约束来实现社会公正,从法律、道德两个不同层面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保证。
  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全体人民必须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共同的精神追求,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决不能混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当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精神支柱的力量尤其重要,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这一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只有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真正解决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一根本问题。我们应当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党,由于世界观不同,导致荣辱观各异。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都把个人私利摆在社会利益之上,个人特权的大小、等级的高低、财富的多寡成为他们衡量荣誉与耻辱的标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看作是最大的光荣,其衡量荣辱的标准,不是个人的财富、权势的大小,也不是门第高低,而是对国家、社会、人类贡献的大小。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正确荣辱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江泽民同志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他提出的“八荣八耻”,贯穿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的利益、祖国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人生观,体现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结合实际,常抓不懈
  一是要加强宣传和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全行的道德主旋律。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肩负着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支持“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现在又正处于全行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工作充满了艰辛和创造,迫切需要实现行风行貌的根本好转,需要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积极奉献、勇于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央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对农发行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系统大力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道德规范,引导全行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协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用科学的眼光认识世界,用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用正确的准则规范行为;引导每一名员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辨别善恶的能力,激励全系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全行的道德主旋律,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只有全行干部职工整体思想素质提高了,良好的行风行貌才能形成,农发行的整体和谐和有效发展才能实现。
  二是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关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鼓励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参与、从我做起,需要长期耐心的教育、引导、熏陶。在社会发展中,既要以全体人民群众为本位、为核心,致力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又要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入手,引导每个公民对荣与辱、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劳与逸等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我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结合实际,紧密联系所从事的工作,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文明创建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一道进行,必须依靠全行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要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小成大,持之以恒,历久为功,就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履行责任。在全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是察其言、观其行的。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对自己一定要要求严格,“公生明,廉生威”,要求群众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应当做到;要求群众抵制的事,自己决不能染指。如果当面讲的是一套,背后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起到很坏的负面影响。因此,“八荣八耻”能否蔚然成风,能否在农发行全系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践,关键取决于各级行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作出榜样。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上的责任,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实践者,带头实践“八荣八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牢固树立,促进党风行风的进一步好转。
  四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要靠自律,也离不开他律。我们应当结合农发行工作特点,努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控机制,褒扬和激励先进,规范员工操守和行为,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农发行职业规范和各项管理制度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今后,各种评先评优活动,都应当把“八荣八耻”作为重要内容和评选标准。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大力宣传表彰,使其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对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言行和现象,对行不正之风的人和违法乱纪的行为,要进行揭露、批评和惩处,帮助大家抵制假恶丑。要加强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法制监督,督促全行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作者:丁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