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试论福州城市精神

2008-08-14 21:52:50
    扩至国家、民族,小至企业、个人皆需一种精神,一个城市亦是如此。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视为福建的窗口,更是福建的形象,同时被寄予挑海西建设大梁的重任,有着这样特殊地位的福州,欲论其城市精神,本人认为可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福州当下所展示出的城市精神风貌,二是福州应当具备的城市精神,三是塑造城市精神所要采取的举措。
    城市精神模糊,亟待铸造特色。当下福州的城市精神尚处模糊,有人评价福州为中庸内敛不张扬,更有人大胆批评福州人文素质不高,环境规划落后于兄弟城市,城市管理不完善。外地人来福州发展,大多感到福州人有处事慵懒、缺乏激情的特点,更有甚者,将闲时爱撮麻将看为福州人的唯一爱好。的确,福州城市精神给人差强人意之感,以我之见,福州是一个略微欠缺责任感的城市,鲜见有人愿意付出激情推动城市的发展。20余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唯一可以重墨书写的是1984年,55位厂长经理在福州呼吁松绑放权。除此之外,福州再未开过全国风气之先。没有新思想的激荡,没有新思维的启发,没有新手法的运用,福州变得嗅觉退化、行动迟钝。我们总在观望、学习,兴许非坏事,但在这个讲求创新和效率、速度决定成败的时代,此效仿的方式己落于窠臼。
    倡导凝聚责任,勇于开拓创新。实际上,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同时,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是为福州“口岸城市”的定位提供了“地利”的条件,在历史上也是两岸交流的“必经之地”,这样好的地理条件正是福州独特的地方,是值得骄傲的独特资本,福州要发展,我认为需要的城市精神应为“回归责任,重燃激情,因地制宜,勇于革新”,融入祖国统一大业,融入世界发展进程。
   (一)回归责任,重燃激情。福州大多数人对外界事物常是漠不关心,更多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对于城市管理规划,个人素质提升欠缺关注,眼界不够广阔,于是就造成一种各行其是、缺乏凝聚力和责任感的现象,应当认识到一座城市的精神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市民的责任感上,它反映的是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若能增加市民的责任感,加强关注与思考福州现状与发展,就能为福州的腾飞奠定基础,凝聚动力。
   (二)因地制宜,勇于革新。福州环山面海,与台湾隔海相望,作为省会城市,挑海西大梁,是两岸交流的必经地,无论是通商还是旅游,都能为福州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频繁的文化交流,福州必须努力提升外界对自己的认知度和兴趣度,并在此基础上,使旅游者、创业者和投资者产生去福州的强烈感情和积极愿望,进而把一部分旅游者转化成投资者。假如不改变以往那种“不张扬、不自夸”的心态,不代之以一种“营销”的手法,很多旅游收入和商业投资机会将随着品牌认知、兴趣和感情向往的不足而白白流失。在创新问题上,可以看到福州的脚步还不够向前,急需革新。
    塑造城市精神,支起福州明天。“精神”是抽象的事物,但能爆发、转化为物质力量。这要求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并且一鼓作气,采取有效举措去塑造福州雄伟的城市精神。
    一是发展经济,美化环境——打好塑造现代城市精神的物质基础。任何城市要塑造城市精神,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提高市民人均GDP指标,减小恩格尔系数,提高物质生活质量。在强调“物”的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物”的质量,“物”的审美价值。注重发展,一个城市的核心其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就是谋求发展,这是福州城市精神的前提,必须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衡量城市形象,以改革的手段加强完善城市的面貌。同时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着重从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内河治理、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污水处理、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等12个方面进行专项治理,使福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有较大进展。
    二是提高市民个人素养,增强凝聚力——塑造现代城市精神的根本。城市精神的主体是人,城市设施反映出来的城市精神也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因此,城市精神是城市市民精神的集大成者。健全了市民的精神也就是塑造了城市精神。加强文明建设,福州必须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旨的“五个一工程”项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省市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思想道德上抓志气,抓住”省会城市”这一区位特点,着眼于把人们思想统一起来,精神振奋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增强省会城市意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作为创建活动的中心环节。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增强省会意识、争创一流业绩”的学习讨论,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政治意识、创先意识、责任意识、贡献意识、素质意识和形象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省会意识,使之成为福州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三是开掘历史文化宝藏——支起福州城市精神大厦的脊梁。任何一座城市,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福州的历史并不苍白,历史上名人辈出,近代人文风物曾盛极东南,为这座城市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有2200多年的历史,有着独特的闽越文化特色,也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又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福州的人文历史文化积淀是极为丰富的,例如三坊七巷,历经1000多年,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
    城市精神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结合福州的地理、历史、资源等现实条件,通过越来越多的人对自身的反思和探讨来提高,从而改变整个城市的面貌。总之,我们应该打造一个平台让市民广泛参与讨论和反思,在讨论中认识到福州好的一面、不足的一面,经过较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福州的城市精神。愿这座素有“东南都会、福地宝城”美誉的榕城能腾飞繁荣。
作者:福州市公安局象园派出所 刘晟旻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