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8-08-14 22:18:50
社区图书馆具有平民化的草根本质,因此,社区图书馆更加贴近广大社区群众的需求,具有十分强大的文化渗透力。近几年来,福州市结合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在基层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福州发展社区图书馆的初衷是好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福州宏观文化建设的大形势还不相适应,与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还不相适应。基层图书馆总体状况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图书馆总的条件较差,资源严重短缺,服务水平低,不具备一般图书馆的基础功能。基本上可以分成几种类型:第一种属于简易型阅览室,其特征是,场所窄小,设施很少,沿墙壁设置简单书架和一、二个报架,书籍不多而且比较陈旧,管理上由社区干部担任兼职管理员,社区从行政经费中挤出一些应付开支,根本谈不上书籍更新,读者很少,有人戏言,“这种图书馆还不如普通人家中的一个书柜”;第二种类型条件更差,阅览室与其它会议室等共享一个空间,与其说是“图书馆”,不如说是社区办公场所里的一排书架。平常经费无保障,架上图书是十几年一贯制;第三种类型是有图书馆名分,但根本无场所、无经费、无书籍资源,无管理人员、无借阅活动,只有一块牌子。总之,目前基层社区图书馆,实际上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创造条件,打造图书馆发展必须具备的生态环境,突破阶段性困境,促进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通过积极主动的联合协作,不断加强图书资源建设,注意发挥基层社区驻地单位多,联系面广的优势,针对社区图书馆基础条件差,管理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图书资源稀缺的根本问题,大胆探索走联合之路,积极主动地与社区内的高校、机关、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协作,充分利用这些组织机构的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硬件资源的优越条件,作到“借梯登高”,打好基础,逐步发展。当前,不少高等院校或省级图书馆在市场经济转型中,加大开放力度,构建协作生产力,把为城乡社区服务摆在突出位置,社区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主动挂靠这些“大户”,依照自身条件,或与他们结成紧密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心,或与他们重点开展图书资源方面的协作,或与他们结成挂钩单位,随时进行某些单项协作。
与此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和热心图书馆发展事业的人士,应当真正树立“文化意识”,积极扶持社区图书馆。政府要从行政动员的角度推动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社会组织要以支持社区发展为己任,从物力、财力、人力上关心扶持社区图书馆;社区群众和企业家等更应当以实际行动鼓励帮助社区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应当注意提升捐赠和赞助的社会意义,把赠书捐钱向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推动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的大氛围、大气候、大环境方向转变。通过大协作的纽带,打造社区图书馆坚实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和资源基础。
2、增强对社区图书馆事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机制。必须坚决摒除任社区图书馆自生自灭的不作为思想。宏观上必须把发展社区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观上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每一个社区图书馆。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图书馆的宏观指导,把建设和发展社区图书馆事业列入地区文化开发战略之中,制定相应的发展纲要与规划,确保社区图书馆工作获得强有力的行政资源支持。为了增强执行力,真正落实服务与管理的机制,确保领导资源的最佳效用,可以设立市一级、区一级、社区一级的图书馆协会,通过协会的渠道作用、协调作用、监督作用,在优化配置管理服务资源的同时,确保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区一级的图书馆协会可以采取一个社区建一个协会的做法,条件不足的,也可以二、三个社区联合建立一个社区图书馆协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认真贯彻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开展图书馆馆际之间的管理服务工作,协调馆与馆的合作与交流,研究制定社区图书馆的制度建设方案计划等,对外推广社区图书馆并开展社会协作工作等。
3、挖掘社区图书馆的自我组织、自我开发、自我提升能力。社区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社区群众的具有民间组织性质的文化单元,社区图书馆唯有扎根社区群众,才能获得生机与活力。而这种综合实力则主要来自社区自身。因此,发展社区图书馆必须注意培育和激活社区的自组织能力,引导社区关注“内部性”条件,克服“等、靠、要”的倾向。社区必须对自身情况十分了解,注意充分挖掘、使用、培养社区内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物资资源。要充分使用社区离退休人员、具有专长人员、社会志愿人员等的优势,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社区图书馆与居民自身图书馆的合作交流。注意开展馆际交流活动,为避画地为牢,条件好的图书馆帮助条件差的图书馆,通过“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4、紧密结合建设学习型社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图书馆凝聚力。建设学习型社区,提高民族素质,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适逢其时,作为一个基层文化组织和场所,这里聚集了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队伍,他们是团结和凝聚广大社区群众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带动作用,通过以图书馆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月活动与经常性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结合起来。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多渠道协作,为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提供各种指导材料、书刊、专著等等。对一些活动形式如歌舞、地方戏曲、评话、尺唱、十番、旱船等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导向性资料;通过重大政治、经济、法制建设成果材料的剪辑,提供宣传辅导材料;社区有专业背景的人员也可以利用社区图书馆开展交流活动;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和返城大学生开展志愿者读书辅导活动,等等。总之,通过有创意的读书活动把社区图书馆与广大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5、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区图书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在当前情况下,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不可能“大而全”,但必须逐步形成特色馆,即以馆藏借阅为主,向某种专业化倾斜。基于不同的基础,有的馆以科技类型知识资源为重点,即可据以发展突出科技图书资源特色的图书馆;有的馆以社科类型知识资源为重点,即可据此以发展突出社科类型知识资源为特色的图书馆;有的以民间民俗类型知识资源为重点,即可据此以发展突出民间民俗类型知识资源为特色的图书馆,等等。在推动特色馆形成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协会以协调职能,在各社区馆之间开展协作,调剂余缺,并实行定点定时图书资源交流交换制度,使有限资源获得充分利用。
6、把握发展导向,注意跟上信息社会步伐,努力与图书知识资源网络化建设接轨,不断提升社区图书馆总体水平。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资讯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国际乃至中国不同层次的图书馆都正在从传统形态向数字形态转变。社区图书馆虽然一时还难以企及,但必须增强网络化意识,不能做到高起点,但必须瞄准高起点,努力创造条件,在管理上向网络化靠拢,在人力资源上向协作单位寻求支援,在物质设施上逐步购置配套,力避社区图书馆“空洞化”,并长期游离于信息化之外。政府行政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注意向国内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学习,通过抓一、二个社区进行社区图书馆网络化建设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7、立足自力更生,广泛开辟经费渠道,保障社区图书馆发展的物质资源支撑。有鉴于社区图书馆尚处初级发展阶段,有关部门必须增强投入产出意识,特别注意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社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创建必要的物质条件。当前,社区图书馆主要困境是日常开支无来源,购书经费无着落、管理人员不到位,场所设施少,即便有的图书馆有场所,条件也相当简陋,有的是有牌子无馆。根据这一情况,除寻求政府财政支持之外,社区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争取做到社区问题社区解决,可以尝试实行适度商业运作,自谋经费,可以通过设立名人基金费形式筹措资金,也还可以与驻地企业合作,为其外来工培训,再教育等提供方便,取得经费场所等支持。
8、探索地方立法,加强社区改革,从法规政策上扶持社区图书馆的稳步发展。作为社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重要窗口与阵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获得全社会出力支持的同时,必须把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目前,各级图书馆都还在积极争取图书馆立法。社区图书馆可以率先尝试实行地方立法,明确社区图书馆的公共品法律主体地位,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经费来源,馆场设施、日常管理、读者服务、规章制度、商业运作、网络发展、监督机制等等作出明确规定,保障社区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
社区图书馆在新世纪和谐文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水平中承担着特殊的作用,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应该为这个基层细胞的发展、完善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福州发展社区图书馆的初衷是好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福州宏观文化建设的大形势还不相适应,与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还不相适应。基层图书馆总体状况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图书馆总的条件较差,资源严重短缺,服务水平低,不具备一般图书馆的基础功能。基本上可以分成几种类型:第一种属于简易型阅览室,其特征是,场所窄小,设施很少,沿墙壁设置简单书架和一、二个报架,书籍不多而且比较陈旧,管理上由社区干部担任兼职管理员,社区从行政经费中挤出一些应付开支,根本谈不上书籍更新,读者很少,有人戏言,“这种图书馆还不如普通人家中的一个书柜”;第二种类型条件更差,阅览室与其它会议室等共享一个空间,与其说是“图书馆”,不如说是社区办公场所里的一排书架。平常经费无保障,架上图书是十几年一贯制;第三种类型是有图书馆名分,但根本无场所、无经费、无书籍资源,无管理人员、无借阅活动,只有一块牌子。总之,目前基层社区图书馆,实际上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创造条件,打造图书馆发展必须具备的生态环境,突破阶段性困境,促进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通过积极主动的联合协作,不断加强图书资源建设,注意发挥基层社区驻地单位多,联系面广的优势,针对社区图书馆基础条件差,管理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图书资源稀缺的根本问题,大胆探索走联合之路,积极主动地与社区内的高校、机关、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协作,充分利用这些组织机构的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硬件资源的优越条件,作到“借梯登高”,打好基础,逐步发展。当前,不少高等院校或省级图书馆在市场经济转型中,加大开放力度,构建协作生产力,把为城乡社区服务摆在突出位置,社区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主动挂靠这些“大户”,依照自身条件,或与他们结成紧密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心,或与他们重点开展图书资源方面的协作,或与他们结成挂钩单位,随时进行某些单项协作。
与此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和热心图书馆发展事业的人士,应当真正树立“文化意识”,积极扶持社区图书馆。政府要从行政动员的角度推动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社会组织要以支持社区发展为己任,从物力、财力、人力上关心扶持社区图书馆;社区群众和企业家等更应当以实际行动鼓励帮助社区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应当注意提升捐赠和赞助的社会意义,把赠书捐钱向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推动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的大氛围、大气候、大环境方向转变。通过大协作的纽带,打造社区图书馆坚实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和资源基础。
2、增强对社区图书馆事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机制。必须坚决摒除任社区图书馆自生自灭的不作为思想。宏观上必须把发展社区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观上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每一个社区图书馆。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图书馆的宏观指导,把建设和发展社区图书馆事业列入地区文化开发战略之中,制定相应的发展纲要与规划,确保社区图书馆工作获得强有力的行政资源支持。为了增强执行力,真正落实服务与管理的机制,确保领导资源的最佳效用,可以设立市一级、区一级、社区一级的图书馆协会,通过协会的渠道作用、协调作用、监督作用,在优化配置管理服务资源的同时,确保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区一级的图书馆协会可以采取一个社区建一个协会的做法,条件不足的,也可以二、三个社区联合建立一个社区图书馆协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认真贯彻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开展图书馆馆际之间的管理服务工作,协调馆与馆的合作与交流,研究制定社区图书馆的制度建设方案计划等,对外推广社区图书馆并开展社会协作工作等。
3、挖掘社区图书馆的自我组织、自我开发、自我提升能力。社区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社区群众的具有民间组织性质的文化单元,社区图书馆唯有扎根社区群众,才能获得生机与活力。而这种综合实力则主要来自社区自身。因此,发展社区图书馆必须注意培育和激活社区的自组织能力,引导社区关注“内部性”条件,克服“等、靠、要”的倾向。社区必须对自身情况十分了解,注意充分挖掘、使用、培养社区内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物资资源。要充分使用社区离退休人员、具有专长人员、社会志愿人员等的优势,鼓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社区图书馆与居民自身图书馆的合作交流。注意开展馆际交流活动,为避画地为牢,条件好的图书馆帮助条件差的图书馆,通过“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4、紧密结合建设学习型社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图书馆凝聚力。建设学习型社区,提高民族素质,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适逢其时,作为一个基层文化组织和场所,这里聚集了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队伍,他们是团结和凝聚广大社区群众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带动作用,通过以图书馆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月活动与经常性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结合起来。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多渠道协作,为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提供各种指导材料、书刊、专著等等。对一些活动形式如歌舞、地方戏曲、评话、尺唱、十番、旱船等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导向性资料;通过重大政治、经济、法制建设成果材料的剪辑,提供宣传辅导材料;社区有专业背景的人员也可以利用社区图书馆开展交流活动;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和返城大学生开展志愿者读书辅导活动,等等。总之,通过有创意的读书活动把社区图书馆与广大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5、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区图书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在当前情况下,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不可能“大而全”,但必须逐步形成特色馆,即以馆藏借阅为主,向某种专业化倾斜。基于不同的基础,有的馆以科技类型知识资源为重点,即可据以发展突出科技图书资源特色的图书馆;有的馆以社科类型知识资源为重点,即可据此以发展突出社科类型知识资源为特色的图书馆;有的以民间民俗类型知识资源为重点,即可据此以发展突出民间民俗类型知识资源为特色的图书馆,等等。在推动特色馆形成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协会以协调职能,在各社区馆之间开展协作,调剂余缺,并实行定点定时图书资源交流交换制度,使有限资源获得充分利用。
6、把握发展导向,注意跟上信息社会步伐,努力与图书知识资源网络化建设接轨,不断提升社区图书馆总体水平。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资讯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国际乃至中国不同层次的图书馆都正在从传统形态向数字形态转变。社区图书馆虽然一时还难以企及,但必须增强网络化意识,不能做到高起点,但必须瞄准高起点,努力创造条件,在管理上向网络化靠拢,在人力资源上向协作单位寻求支援,在物质设施上逐步购置配套,力避社区图书馆“空洞化”,并长期游离于信息化之外。政府行政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注意向国内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学习,通过抓一、二个社区进行社区图书馆网络化建设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7、立足自力更生,广泛开辟经费渠道,保障社区图书馆发展的物质资源支撑。有鉴于社区图书馆尚处初级发展阶段,有关部门必须增强投入产出意识,特别注意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社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创建必要的物质条件。当前,社区图书馆主要困境是日常开支无来源,购书经费无着落、管理人员不到位,场所设施少,即便有的图书馆有场所,条件也相当简陋,有的是有牌子无馆。根据这一情况,除寻求政府财政支持之外,社区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争取做到社区问题社区解决,可以尝试实行适度商业运作,自谋经费,可以通过设立名人基金费形式筹措资金,也还可以与驻地企业合作,为其外来工培训,再教育等提供方便,取得经费场所等支持。
8、探索地方立法,加强社区改革,从法规政策上扶持社区图书馆的稳步发展。作为社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重要窗口与阵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获得全社会出力支持的同时,必须把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纳入法制建设的轨道。目前,各级图书馆都还在积极争取图书馆立法。社区图书馆可以率先尝试实行地方立法,明确社区图书馆的公共品法律主体地位,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经费来源,馆场设施、日常管理、读者服务、规章制度、商业运作、网络发展、监督机制等等作出明确规定,保障社区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
社区图书馆在新世纪和谐文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水平中承担着特殊的作用,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应该为这个基层细胞的发展、完善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仓山区东升街道 张文锦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