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对外来工如何融入城市社会主流,成为福州新市民的建议

2008-08-19 17:03:17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生活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的差别必然会不断缩小并逐渐趋同。
      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等。此外,城市化过程中还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等。以上的这些问题,造成的因素虽然不少,但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不可忽略,那便是外来工中的许多人,没有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
      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同许多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一样,由农村到城市。而中国更为突出地表现为由内陆向沿海。社会经济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是主要因素,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随着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凝结着内陆同胞们的辛勤付出。可以说,没有这一大批的外来工,城市发展的脚步决不会这么快,这么顺利。但与此同时,这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外来工大多接受的教育水平低,因此,工作不稳定,收入低,甚至连栖身之所也难以找到,因而就易引起事端,损害城市形象,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但是,外来工的一些情况确也值得同情,例如医疗条件低下和教育问题。近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这些问题都有了很大且妥善的解决,但仍存在着不足。
      为此,本人作如下肤浅的、不成熟的探讨和建议: 
      一、为了使外来工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主流,政府应当制定更为具体、详尽与周到的政策与法规,为城市外来工能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安居乐业吃一颗“定心丸”。这个方面,许多城市都作了有益、积极的探讨。如天津开发区,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探索外来工和谐发展的新机制,用政策做后盾来保障外来工在当地安心、踏实工作。因而曾有效地避免了一些地区出现的“民工荒”问题。福州在这方面也正在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变无序的“民工潮”为有序的安排民工,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对接,由自治区政府组织安排来闽工作的民工,只是尚未形成“大批量”,为此,需要制定出更完备的政策和法规。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促进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出台。
      二、为了使外来工能够和谐地生活在城市社会中,融入社会主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关心外来工的生活,使他们在住房上不发愁,给外来工提供功能完善、价格低廉的职工公寓。并使外来工的子女与当地户籍人员的孩子一样享受着同等待遇,能按照暂住地就近入学、随班就读的政策的原则,使他们的子女都能接受小学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夏季还能参加夏令营活动。有的城市采取对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在中学补助数百元、读大专的补助1.5千~2千元/年,就是旨在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文化素质。以及在预防保健、医疗方面也和教育方面一样的待遇,使他们的子女能健康地茁壮成长。曾有报道天津开发区将建 一批具有食、宿、行、文娱、医疗、培训等多种功能的“建筑工人村”,并自今年开始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完善救助体系,救助方式涵盖了生活、医疗、工伤、就学、就业和法律援助等多个方面;还报道另有一家民营企业党委为3对农民工新人操办婚礼。福州市在外来工住宿方面正加大力度,为解决目前在榕40万农民工的生活,提升农民工“幸福指数”,去年市总工会在马尾区召开了市改善农民工生活环境推进工会工作机制创新经验交流会,把马尾经验推广到全市。马尾为农民工建造公寓,有卫生间、洗衣机、电视,农民工吃饭时还可以听悦耳的音乐。这些都是上善之举,得外来工人心之举。总之,要切实让外来工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在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有工做,有饭吃,有房住,要千方百计留住外来工,使他们在城市“生根、发芽”。
      三、为了使外来工更快地融入城市社会主流,作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老总们,要使外来工首先有工可做,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全国沿海许多城市起到垂范作用,如天津、深圳、大连、福州为农民工做安全生产培训,在政策、机制、制度上扶持外来工,使他们学有所成,提升含金量,能够适应各行各业。天津开发区目前设立了“阳光工程”、“万人育才工程”和“外来务工人员补充学历教育”工程以及学成奖等。这些工程及奖学金的设立,为外来工继续深造,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平台。大连计划年内农民工培训率要达到95%以上,持证上岗率要达到100%。福州第二高级技工学校2006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认为“国家级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以来,已免费为农民工培训了千余人,现在更加大了培训农民工的力度。如福州“十佳农民工”之一的胡胜斌就是技能“多面手”,现在福州这样的农民工还很多,他只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些都是泽被农民工的善举,使农民工加快融入城市社会主流的步伐,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极好的注脚。
      四、外来工由于大多接受的教育水平低,文化不高,法律意识整体比较淡薄,甚至“法盲”比比皆是,因此,亟需加强普法教育,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有报告经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仅有16.7%的人真正了解劳动法,而新生代农民的前辈了解劳动法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普法对外 来工更是当务之急,如在培训农民工技能时加上一课,或许收效会更大。诚然,外来工应当奉公守法,在工作岗位上埋头实干,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而对整体农民工而言,法律援助这部分弱势群体,是很有必要的。如2007年上半年我国为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逾17亿元,许多城市都在主持公道,制定法规,帮助农民工追讨被拖欠的工资。福州市在为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成绩斐然,如印发《福州市坚决纠正企业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福州马尾区还建立“三大”保障约束机制,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又如大连市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实施,从源头上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广东英德市出台农民工工资担保制度,都是很值得赞许的措施。凡此种种,使外来工融入城市社会有了物质(工资)基础的保证。值得庆幸的是200 7年7月3日全国城际间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协作研讨会在重庆市司法局召开,与会35个城市的代表在《重庆协议》上签字结盟,承诺联动为联盟城市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这真是农民工的福音。
      五、要用“八荣八耻”来教育,感化外来工,使他们耳濡目染城市的文明、卫生,使农民工逐渐去掉自身愚昧落后的行为。当地居民要友善地对待外来工,关心、体贴、帮助外来工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外来工感受到城市的文明和友爱,使他们能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生活在第二故乡。福州市委、市政府2007年积极参与海西“春风、春雨、光彩”行动,并下达“春风行动”通知,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帮助困难农民工。还在福州人民会堂公益免费举行“春风行动”招聘会,210家企业参展,提供4万个就业岗位,使来榕的农民工如沐春风,如饮甘醴。许多外来工在福州这座友好热情的城市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帮助。
      六、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做感动农民工的行动,如广东东莞市提出“新莞人”来代替“农民工”、“外来工”的字眼,想方设法留住外来工,因为他们知道留住了外来工,就等于留住了“繁荣”,现在开放沿海城市如无外来工,就有可能玩“不转”。为此,有40万外来工的福州(榕城)也应该用“新榕人”来替代外来工的称谓。“新榕人”是非常和谐、平等的字眼,想必外来工会接受这一新词。
      当一个城市里,没有了外来工与本地人的较大区别,当一个城市里的“异客”能在城市里与当地人如亲人一样欢聚一堂,那么,城市进步了,城市化的脚步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福州的进步,将城市化的进程向前进了一大步,外来工是功不可没的。福州今后的发展更离不开广大的外来工,广大外来工在美丽的福州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作者: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林金俤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