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关于增强鼓楼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2008-09-17 16:18:13

      为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省会核心城区文化软实力,鼓楼区结合实际展开调研,进行对策研究。
      一、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鼓楼区紧紧围绕“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文化资源深厚。鼓楼素有“八闽首邑”之称,2200多年悠久、灿烂的历史,给鼓楼留下了深厚的文明积淀。闽王祠、文庙、林则徐故居等80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遍布其中,闽剧、评话、伬唱中的大量文艺精品流传至今,林则徐、严复、林觉民、邓拓、高士其等一大批名人英杰令人景仰。1986年,福州被国务院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许多历史文化遗存都在鼓楼辖区内,尤其是以三坊七巷和朱紫坊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中轴线,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展现出“闽都文化”的特有韵味。二是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良好。区委、区政府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鼓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明确了文化产业在未来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构建“海峡西岸首善之区”的宏伟目标和实施“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软件园内建立全省动漫产业基地,取得初步成效,带动了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发展。三是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创作出了一批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精品。舞蹈《古老的一首歌》在全国群星奖中荣获金奖,舞蹈《古巷悠悠》在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获得金奖,在全国第四届“四进社区”比赛中获得银奖。四是特色文化不断呈现。温泉公园激情广场大家唱全国首创,闽都乡学讲习所全省首创,南后街元宵灯会列入全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等等,这些特色文化凸显了鼓楼区丰厚的文化内涵,为推动鼓楼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差距
      一是基层文化阵地覆盖面不够广,文艺创作和文化站专业人才紧缺,后备力量不足,跟不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向社会进行有效宣传教育的方法不多、载体不广,个别单位存在经费不足等问题。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不够快,在全区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文化在社会中的应有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四是产业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结构相对单一,产业规模小、层次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对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如角梳、脱胎漆器等重视不够。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才刚起步。五是文化产品专业街区尚未形成。缺乏一些有影响力的传统工艺专业街、收藏专业街、出版物专业等市场。六是文化旅游业发展还不够快。 “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正在实施中,文化旅游精品、亮点线路尚待推出。
      三、对策与措施
      当前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工作,发展我区文化软实力:
      一要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发展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所认同、所接受;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不断增强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
      二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福州、爱鼓楼、爱家乡”、“争当文明鼓楼人”、“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林丹同志学习”等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三要着力构筑闽都文化核心区。加大对三坊七巷、朱紫坊、三山两塔等历史文化遗产和闽剧、评话、伬唱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挖掘特色鲜明的名人文化、民俗文化、温泉文化、书院文化,提升“南后街元宵灯会”、“闽都乡学讲习所”、“温泉公园激情广场大家唱”等文化品牌的内涵,凸显历史文化名城发祥地的文化品位和魅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和展出,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四要着力推进文化创新。首先,要更新文化发展观念。正确引导人们转变理念,汇聚各方人才为文化发展出智出力。其次,要在发展文化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创建和谐社区。第三,要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下功夫。科学制订规划,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开放力度,精心修复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省会核心城区的优势,整合利用辖区文化资源,发展温泉、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和利用,突出发展动漫创意产业,培育文化品牌。第四,要在文化体制改革上下功夫。转变理念,建立有利于培育社会文化主体,发展社会文化中介,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文化的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和机制。
      五要着力抓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大精品创作力度,创作具有鼓楼特色的的优秀精神产品;推动闽剧、评话等有地方特色传统文艺的继承和发展。加大广场文化管理和扶持力度,引导温泉公园4个歌唱团体健康发展;规范环西湖文化圈建设;鼓励其他广场公园创办适宜群众并为群众所接受的广场文化团体;同时,把群众性文化活动与专业性演出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专业文艺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现场指导。围绕构建和谐鼓楼,举办首届“合唱节”。加大基层文化活动力度,结合节庆日,举办社区艺术节、“文艺小百花奖”大型演出、家庭才艺比赛、闽剧票友汇演、元宵踩街表演、广场歌会、辖区专业文艺团体汇演等,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新格局。加大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建设区文化活动中心,带动全区文化设施网络的全面“升级换代”,完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设施。各街镇要把文化站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与辖区单位共建文化站,不断健全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中共鼓楼区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