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对福州市晋安区专业市场监管实践与发展的思考

2008-10-29 22:09:2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业态,并且对促进地方经济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福州市晋安区专业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探讨进一步加快专业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晋安区专业市场发展过程的简要回顾
      从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功能演变角度观察,晋安区专业市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起步阶段(1983年—1992年):专业市场从单一的农副产品市场中分离出来,经营品种从农副产品拓展到土特产品、日用工业品、建筑装潢材料等多种商品,非国有经济成分打破了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如:1985年成立的福州市旧车交易市场,1986年创办的鹤林粮食批发市场,1988年建成的北方果品批发交易集散场所(原名鹤林水果批发市场)。
      发展阶段(1993年—1999年):国营商业“四放开”后,随着国家对生产资料管理政策的逐步放宽,计划内物资分配量急剧下降,逐年减少,企业自采原材料的比重不断增多,同时由于福州市能源原材料资源贫乏,基础工业薄弱,生产资料的供应缺口大,本地生产资料的生产供给能力只占10%,全市需要量的90%靠外地调入。物资流通形式也正由小规模、低档次的零售业向集约化、高档次的专业市场发展;福州市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还没有专业市场,各种生产资料专卖店散落在市区各个角落,既影响了市容和交通,也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岳峰镇(当时的台江镇)具有兴建专业市场的明显优势,从地理位置看,其南边通过闽江三桥与闽南金三角相连,东接马尾港,北与福州火车站相邻,铁路、公路、水路畅通,交通便捷;从土地资源看,岳峰、竹屿、鹤林、东门4个村在连江路沿线有大量空闲的土地和因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即有污染的工厂外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出现的闲置厂房;从厂商资源看,在五里亭、紫阳立交桥等处,有零星的建材商家开店经营。而此时,恰逢福州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市政府正准备对市容市貌进行集中整治。1993年,江盛市场开发总公司成立、陶瓷洁具市场和钢材市场的开业,各村也开始积极寻找自己的优势,纷纷成立专业市场:新店西园劳务市场、新店红星工业品批发市场、建新花卉市场也于这年建成。1994年,鹤林村投资创办的饲料批发市场;1995年,岳峰村投资创办的钢材市场二分场,竹屿村投资创办装修装饰材料市场、水泥批发市场。
      1996年元旦,经国务院批准,福州市行政区划调整,福州郊区更名为晋安区,土地面积552平方公里,伴随着郊区向城区的转型,晋安区坚持以功能定位和功能开发引导区域发展,1997年,东门村投资创办亚太汽配市场、茶会村投资创办石材批发市场;1998年,竹屿村投资创办了钢材市场三分场,加上第一阶段建成的三个批发市场,占地约900亩左右的十大市场(南方建材市场专业区)已粗具规模。为吸引厂商进驻,市场管理者注重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让各入驻厂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促使南方建材市场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1995年,市场年交易额仅40亿元,到了1999年,年交易额已增至近百亿元,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整合、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2000年,晋安区委、区政府将商贸业作为是晋安区经济发展的三大龙头之一,而南方建材专业市场区是晋安区商贸业发展的龙头,抓好南方建材市场改造工程,也是晋安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之一。按照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提出的“把南方建材市场建成福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服务最优、管理最佳、品种最全、质量最好、价格最适中、影响最广泛的一流建材专业市场”的要求,专业市场区改造建设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一、二期改造建设项目主要在南方陶瓷洁具市场、装饰材料市场和道路拓宽等基础配套建设上,共投入资金近4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新型高档次店面,招商引进南方建材精品超市、鹰牌专营城、南方木地板城等专业化、高档次建材专营企业以及东鹏、美标、toto、罗普斯金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建材代理商300多家。在一、二期竣工招商的基础上,三期改造建设于2002年底进入了全面规划实施阶段。福州南方建材市场化工城2003年5月开业;福州家庭住宅装修市场2004年初成立;福州南方钢材物流中心(原钢材一、二、三分场)2004年迁入新址,这是福州市最大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也是全国最大型钢材现货交易市场之一,占地300亩;同时省内最大的集精品展示销售、多功能商务办公等多项便捷化服务为一体的建材家具商城——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也于2005年9月开始营业,标志着南方建材专业市场区正以一个专业化、规模化、一站式经营理念的高档次大型建材城的面貌展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备受消费者青睐,平均年销售额可达192.63亿元,有数据显示,福州有40%的装修建材成交量在连江路上。目前全区拥有建材、石材、汽配、家具、装饰材料、钢材、陶瓷、灯饰、图书、家装、汽车、医药、家电、化工、寿山石、茶叶、眼镜、二手车、旧货等19类34个批发市场和专业卖场,其中年交易额上亿元的有20家,成长为全区经济的生力军、重要增长点。据统计,建区以来,晋安区服务业增加值从6.4亿元提高到39.05亿元,年均增长19.8%,占GDP的比重从30.8%提升到3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1亿元提高到140亿元,年均增长36.7%。
      二、专业市场工商行政管理重心的发展和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重心随着辖区专业市场发展的发展,悄然发生着变化:
      第一阶段:以培育市场为主。1982年开始,工商部门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开辟场所,促进专业市场划行归市。1989年起,以确认市场主体资格、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为重点,实行三个“规范化”管理:经营活动规范化,按商品划行归市,固定经营者摊位,明码标价,亮照经营;管理工作规范化,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公开办事制度,对经营者统一登记建立台帐,开展“信得过”评比活动,并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交易设施规范化,市场内的交易设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保持市场清洁卫生,对市场的门前实行“三包”: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同时积极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活动。进入九十年代,专业市场的培育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新突破。1990年初,按照省局部署,工商部门把专业市场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发展规划、解决场地、组织贩运队伍、加强领导等方面入手,促进专业市场的培育建设。
      第二阶段:建设和管理市场并重。1992年4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业品专业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意见》(工商市字[1992]第68号)出台,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全面推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业品专业市场的发展,主动参与生产资料市场的建设。福州市工商局设立直属分局,后下设一、二分局,晋安区的生产资料市场由二分局负责,在积极培育、主动服务的同时,按照“放而有度,管而有法,活而有序”的原则,加强对各类专业市场的监督管理,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亚太汽配市场在开业初期,经营局面无法完全拓展,当时的晋安工商分局采取多项优惠政策,放水养鱼,扶持进场经营者。主要措施:一是和物业部门协调,降低房租50%;二是对经营者免收7个月市场管理费;三是在新闻媒体和交通要道上加强广告宣传,扩大市场知名度,吸引名优产品进场直销;四是开展“让市场干净起来”活动,加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查处,让全场经营者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至开业第二年亚太汽配市场106个摊位全部招商,年成交额达6000万元,整个市场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第三阶段:以监管市场为主。2000年,国务院对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实行市场“管办脱钩”,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由当年的建设并管理市场转变为“负责市场名称登记和市场交易的监督管理”。2002年4月,晋安区工商局福新分局(后更名福新工商所)入驻福州南方建材市场专业区。2005年,晋安区工商局抓住市场业主这个主要环节,按照福建省工商局提出的“经营主体准入规范,经销商品货正源清,诚实信用公平交易,商务环境和谐文明”的工作目标,以提高商品质量为根本,以“共建规范市场”为载体,以规范市场秩序为目标,采取“四导四强化”的措施,在福州南方建材市场、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试行市场业主责任制,形成了“政府推动、行政监管、企业自律、消费者参与”的工作机制。2006年7月开始在全区各类专业市场全面推行业主责任制工作,初步建立了“经营者诚信守法、市场业主自律管理、政府部门监管执法”的市场管理三道防线。2008年3.15以来,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被确定为“全国工商系统推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试点单位”,晋安区工商局充分认识到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是强化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能的需要,是实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个统一”的需要,是切实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积极引导市场业主和经营者对照A类市场的认定标准,落实业主和经营者的各项信用管理制度,做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试点工作,目前,场内265户经营者中,A级经营者占91.32%,达到242户,已超过A类市场标准,场内经营者入驻率达100%,从开业之初的招商阶段,逐渐转变为择商阶段,2007年商品零售总额10亿元,2008年1-5月商品零售总额就达到6亿元。工商部门从过去的以管理众多市场经营者为主,转变为以管理相对较少的市场业主为主,抓住了主要矛盾,从而大大减轻了自身的压力和负担,也提高了监管效能。
      三、专业市场在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业兴,百业旺”。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通迅、金融、商贸、房地产、饮食服务业和其它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全区经济中地位逐渐上升,也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至1993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7470户,私营企业383户,从业人员18186人;至2007年底,全区共有各类经济户口23322户,从业人员116968人,其中个体工商户14855户。
     (二)促进了商贸服务业档次的提升。
      随着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开业,家乐福、沃尔玛、好又多等大卖场也相继落户晋安区,永乐、苏宁、国美等电器商场纷纷入驻,惠好医药等专卖店持续跟进,连锁餐饮店相继加盟,“农改超”不断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商贸企业100多家;农贸市场50家,生鲜超市24家,加油站(点)34家;酒楼、酒店和中小餐馆共2200多家,宾馆、娱乐城等60多家,贸易服务业的综合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完善和提高。2007年,鼓山镇、岳峰镇被省经贸委授予福建省商业重镇的称号。
    (三)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形成和发展。
      在专业市场周围东区现代物流集聚带已形成。福兴大道、化工路、福新西路周边地区共有国有、集体、个体、私营货运企业107家,全市有50%的个体运输企业和维修企业,75%的货运站、配载点在晋安落户。第三方物流业已成为晋安新的经济增长点,盛辉、宏捷、盛丰、荣泰等4家企业跻身2006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
     (四)促进了地方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和发展。
      专业市场品牌效应凸显,带动了晋安区交通运输、金融、餐饮、酒店、广告、零售、通讯等服务业和建筑、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并延伸至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激活了整个经济社会体系。全区初步形成晋安区福新商业中心、火车站广场商业中心、鼓山新区商业中心、新店商业中心等“四个商业中心”;连江北路建材装饰市场园区、化工路钢材铝合金市场园区、福新东路物流(群落)园区、福飞路旧货和旅游市场园区等“四个市场园区”;形成福新中路至长乐北路餐饮娱乐业走廊、环金鸡山汽车展销旧车交易走廊、六一北路商贸服务业走廊、福马路旅游购物走廊、王庄长乐路服装展销走廊等“五个商业走廊”,形成了地方财政收入多元化的格局。1993年,区财政收入1.73亿元,比1978年增长15倍,年均递增20%,成为全省首批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区县之一。到2007年,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32亿元。
     (五)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随着晋安区城市化的进程,人多地少。专业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增加劳动就业,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围绕专业市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迅速增加,这不仅部分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也为城镇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晋安区城镇职工人均工资31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19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4.8倍和15倍,年均递增12.4%和20%;到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80元、农民纯收入达到8341元。
     (六)促进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监管专业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市场准入方面,为规范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的发育成熟和其合法性,把好市场准入关从而维护正常的市场进入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在市场监管方面,发挥商标管理、广告管理、合同管理、市场管理等作用,通过对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的监管及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有效地保护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创制有序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在市场服务方面,运用自身职能促进市场的发展、完备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尽管在当时主要是通过既管市场、又办市场的方式培育市场的,但无论如何,工商部门在专业市场的发展上功不可没。特别是指导市场业主从完善硬件设施入手,在各市场建立12315服务点,配备电脑触摸屏、流动显示屏、视频等现代化设施,开通了南方建材网站,在网上受理申诉举报,为消费者投诉提供便捷、人性化服务,让消费者足不出户维权。
      四、晋安区专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销地市场特征明显。虽然专业市场不仅能媒介本地的各类商品的交换,还在相当程度上实现省际的商品流通,但基本上还是地区性市场。一是来源商品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市场的货源来自省外的要比来自本省的比重略大,某些商品如钢材、洁具等货源主要还是依靠省外进货;二是商品的销售范围虽然有相当一部分销往本省的其它地区,但主要还是在本地区销售,本地区销售的比重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
     (二)区位优势逐步下降。在晋安区专业市场占很大比重的建材市场的先发优势降低,近几年,福州建材商圈的发展有目共睹。从最早的福州广达路装修材料一条街,到南方建材市场、黎明建材市场、广达路汇多利市场三足鼎立,再到目前连江路建材市场、黎明建材市场、广达路装修市场、福州上渡建材市场四雄争霸的局面,前前后后不过几年时间。经营空间的过度集中,导致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市场的占有份额逐年下降。
     (三)品牌声誉仍有待提高。近年来,品牌化和品牌培育已成为众多大型专业市场转型提升的重要方向,投入力度大、发展速度快,但部分中小企业傍名牌、冒名牌、打擦边球赚取短期收益,损害了市场整体利益。同时有的经营者素质较低,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还较为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甚至“知假售假”。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利用专业市场多种经营方式,采用各种非法手段销售他们生产的假冒伪劣商品,有的还形成了跨地区的较大规模的制假售假网络给市场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四)信息资源共享不足。大型专业市场的管理需要市场主办者、经营者、工商、质监、公安、国税、地税等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经营管理主体的信息沟通仍显不及时、不全面,存在信息阻碍、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很多工作重复抑或缺乏时效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五、加快专业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要更新理念,促进专业市场做大做强。
      专业市场培育发展涵盖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地方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全力支持,也需要工商部门的清晰定位和积极作为。工商部门多年办市场的经验带来了强大的思维定势和行动惯性,必须要突破认识“瓶颈”,在职能定位上坚持“以管助办”、“以管促兴”理念。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后期以后,有的经济结构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因此,要根据《福建省“十一五”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并结合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制订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的晋安区专业市场中远期发展规划,并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认真组织、科学论证、精心规划,在规划时应避免重复建设,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专业市场空间结构。
     (二)要打对“台”牌,融入海西发展的快车道。
      福建是中国大陆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大陆与海外联系的桥梁。而福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岸经贸往来频繁。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十一五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规划》要求,发挥近台和沿海开放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立足福州,面向全国,逐步形成以福州为中心,以台湾为依托的大市场、大商贸、打流通商品批发集散地。
     (三)要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商品交易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产业科技化潮流的到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发展电子商务、接轨现代物流已经成了专业市场发展的大势。因此要求市场开办者要适应现代商贸的要求,主动接轨新的流通业态,合理规划市场布局,重新整合市场资源。运用现代运销方式,促进商品市场交易方式现代化和多元化。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现场交易与网上交易相结合,用信息流带动物资流、资金流,扶持发展市场的连锁经营、总代理、总经销、超市配套等现代营销方式,巩固壮大南方建材陶瓷洁具市场、南方木材装饰材料市场、南方化工城、南方石材市场、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接轨现代物流,要充分发挥好晋安区作为福州东区的最大物流群落的优势,继续扶持全区107家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盛辉、宏捷、盛丰、荣泰等四家全国物流百强企业的壮大,吸引有实力有规模有特色的物流企业竞拍物流园区地块,形成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树立现代大都市批发市场形象。
     (四)要增强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专业市场声誉。
      福州南方建材市场专业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成为全省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区之一。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有的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声誉,已成为影响专业市场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广泛宣传《商标法》、《广告法》和《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生产经营者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商标意识、质量意识,积极鼓励注册商标。要坚持把搞好商品质量作为创建名牌的中心环节来抓,建立行之有效的名牌保证体系,不断扩大产品知名度。要坚持两手抓,加大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五)要加强诚信建设,完善专业市场信用体系。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内在动力和可靠保证。要建立以工商部门核准登记企业为基础,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各行政部门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成为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监管和协办工作的操作平台。同时,为社会提供广泛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在广大经营者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提高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的综合素质,打造品牌市场。
      (六)要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精品,提升市场监管水平。
      今年9月1日以后取消“两费”收取,工商部门面临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收费体制调整的严峻形势,因此,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将监管执法观念转变到取消收费后的强化监管、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工作中来,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和高效能、高质量、高水平执法。要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推行市场监管巡查制,加强对市场开办者、经营者的统一监督管理,继续落实“市场开办者为市场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严厉查处制售假冒商品、欺行霸市、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全面实施市场经营者信用记录,集中力量加强对少数失信、严重失信企业和“T”类企业的监管,改善专业市场在整个区域经济的要素配置和综合竞争力,提高专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集聚辐射力。
作者:晋安区工商局 潘 健 杨明洁 汪廷杰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