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谈谈对科学发展的理解

2008-11-04 16:58:24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这里我着重就科学发展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我理解科学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含义:

  1、全面发展。全面就是完整、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等六个建设内容的六位一体的完整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弱化、更不是否定其他五个方面的建设,相反,其他五个方面的建设也应同时抓好并为经济建设服务。如果经济建设发展了,其他五个方面的建设滞后了,那不叫科学发展。试想,如果政治不民主、文化不先进、社会不和谐、生态不优美,那叫科学发展吗?不叫。因此,科学发展的第一含义应是全面发展,也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既实现经济发展,又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既要抓住中心,又要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2、协调发展。协调就是配合适当,步调一致。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从而实现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促进和实现协调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3、永续发展。或者叫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持续就是连续不断。永续就是久远地、永久地连续不断。可持续就是能够连续不断。持续、永续、可持续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最广泛采纳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1987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对可持续发展下的定义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和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和生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4、和谐发展。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谐调。和谐发展就是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发展,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有着共同的生态利益,人要与自然真正实现和谐发展,人类首先要能理解自然、掌握自然、控制自然,和谐中既有服从又有“斗争”,和谐是以人类的科学技术、文化进步作为核心内容的,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5、文明发展。这里的文明我理解是形容词,与野蛮相对应。文明发展就是说发展的途径一定要文明。发展,要有手段、有方法,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提出要过河,就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发展,就如同“过河”,因此,也一定要解决“桥”和“船”,即手段和方法的问题。这种手段、方法本身,也有一个科学、文明的问题。但综观现实,不科学、不文明甚至近似于野蛮的手段还有很多。比如,不顾农民生计、依靠行政命令强行占地搞重复建设,导致许多农民“三无”即无地、无业、无生活保障的现象还不少;又比如,不顾自然界涵养能力和承载能力,乱采乱挖、大用特用资源,导致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的现象也不少。要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既为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文明发展提出了途径。实现了这“五个统筹”,发展的手段也就实现了文明。

  6、安全发展。安全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全新理念。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党的重要文件里,成为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个全新理念。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定为“安全生产”,并提出了一个世人瞩目的关注点——“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这与之前提出的“安全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在这次集体学习上,胡锦涛总书记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并强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三个不能牺牲”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诠释,也是对安全发展概念的进一步注解。从坚持“安全生产”、建设“安全文化”、到实现“安全发展”,这些安全理念的变化,充分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当前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频频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7、节约发展。节约发展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节约发展的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里的“节约”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我们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现象,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也就是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8、清洁发展。坚持清洁发展是杜绝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清洁发展主要是指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当今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所谓清洁生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清洁的能源。(2)清洁的生产过程。(3)清洁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环境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生产终端的问题,在整个生产过程及其前后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的可能。清洁生产要求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选择原料、工艺路线、生产设备以及废物利用、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地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从1989年就开始在全球推行清洁生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大型跨国公司正积极参与到这一行动当中。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就应当积极采用清洁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电能、核能、太阳能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以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人民群众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9、健康发展。人的健康是指人没有生大病,不存在恶性病变因素,有较强免疫力,人的机能健全并正常发挥作用,使人充满活力。这样的人我们就认为他是健康的。那么什么是健康发展呢?健康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表现正常,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充分起到了基础作用,各种生产要素能够合理流动并得到合理配置,各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善且有较高的效率,经济社会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并有引发经济波动的风险存在;经济增长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过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的发展还有不太健康的方面。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客观地、积极地、自觉地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制定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推进新发展,努力做到更加健康地发展。

  10、和平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郑重向全世界宣示,中国要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努力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千百年来,人类对和平怀着真诚的梦想;千百年来,和平的梦想又总是被战争所打破。杀戮和毁灭之所以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上几乎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和强盛,总是与征伐、杀戮和资源掠夺紧密相连。但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靠侵略掠夺争强称霸,可以逞强于一时,却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正在汇聚成为强大的历史潮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总结人类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所作出的正确选择,而最根本的还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还因为它符合我国确立的宏伟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平发展是实现这个目标唯一的正确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除以上十个方面的含义外,还包括快速发展的含义在内。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如果我们不以更快的速度加快发展,我们将永远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也将永远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惨痛的历史教训。

  总之,科学发展就是又好又快发展,就是以人为本发展,就是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作者系湖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作者:杨延昭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