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四川遂宁开展“科学发展惠万家”活动

2008-12-04 09:46:2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遂宁市创新实践载体,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科学发展惠万家”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十进村、十入户”,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科学发展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开展先进文化进村、富民政策入户。利用遂宁电视台、《遂宁日报》、广播、党政网、宣传车等媒体,进农村、进社区广泛宣讲中央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共开展集中宣传17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 8000多份。编排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送文化下乡,全市105个乡镇老年娱乐队自编自演节目230余场次,拓宽群众文化视野。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广播电视通村通户工程,多形式、多渠道丰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广播电视“村村通”2121户,下乡放映电影6000余场次,建农家书屋240个,各类科普文化书籍近72万册,修建全民健身路径29条,在42个村建成并验收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科学制定明年的惠民规划,拟新修建30条全民健身路径和89处农民健身工程。启动“第二届川渝环观音湖自行车邀请赛”、“川渝龙舟邀请赛”等8个大型群体活动。

  开展倾听民声进村、问计群众入户。围绕群众最需、最急、最盼的问题,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向群众征求意见,收集民意,从群众反映的意见中找准问题和差距,从群众的期盼中理清发展思路,从群众创造的经验中激发灵感,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梳理出各类意见、建议3000多条,满意的720余条,不满意的问题50多个,希望办到的建议400多条。

  开展部门共建进村、结对帮扶入户。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深入开展 “部门帮村”、“党员帮户”、“万名干部下基层”、“一村一名大学生”、“领导干部联系村”活动,形成了每个村都有一名干部在下派着,一名大学生干部在培养着,一个部门在帮助着,一批党员在扶持着,一名县级以上干部在联系着的以城带乡、城乡互助的农村基层党建帮带格局,通过部门共建进村、结对帮扶入户重点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路子、启动发展项目,助农致富。市林业局出资5万余元深入联系帮扶村——老池乡双井村开展送苗送技术活动。全市机关、企业、街道社区与村党支部结成“互助共建”对子1285个,共选派党员干部1673名到村帮助工作,党员帮户达18500余户,帮助引进致富项目1360余个、资金9700余万元,建设村道公路4500余公里,解决1.5万户群众的饮水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3200余件。

  开展党建项目进村、服务群众入户。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选好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广泛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党员示范户等活动,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健全落实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加强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管理,切实解决无活动场所和活动场所危旧狭小问题。市委组织部在了解到船山区田湾村活动阵地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后,立即联系相关部门给予了8万元的资金支持。大英县农业局倡导职工深入农村一线,争做农民致富奔康的“引路人”,农业科技的“传播人”,农村信息服务的“热心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人”,农村财务的“监管人”。市人民医院开展送医、送药、送技术下乡(进社区)活动。各试点单位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深入农村、农户,把心贴心的优质服务送进群众家中,深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开展特色产业进村、项目扶持入户。市委以文件形式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五大攻坚行动:即现代农业10大重点工程、5个“1+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大高效品牌农业产业基地、20个特色产业小城镇建设、6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支撑、农民增收等六个上台阶具体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实施“新村扶贫”等五大工程。各地正根据自身实际,加紧实施。蓬溪县天宫堂村和安居的鸡头寺村、金龟村,将民生工程的农村公路建设、安全饮水、红层找水打井、帮扶养殖户、新建沼气池、建设公益林、整理土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等11类项目进行整合,集中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亮点。安居区采取项目打捆、资源整合的方式,将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流浪人员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项目集中建设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1.026万平方米,全方位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服务。

  开展人饮工程进村、安全饮水入户。结合乡村供水工程、红层找水打井工程,采取打机井、建集中供水站等方法,全面解决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全市水利系统以实施“人水和谐”工程为实践载体,着力解决群众饮用水问题,努力让群众吃上卫生水。全市共完成红层水井37123口,解决了36621户、128422人的饮用水困难。根据生产用水的实际情况,全市共完成整治修建小微水工程2108处,实施水库除险加固25座,新建整治渠道162公里。

  开展通村公路进村、便民道路入户。采取政府投入为引导,群众实行“一事一议”投入为主体的方式,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目前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104.9公里,占全年目标的131.1%;建成通村公路1065.5公里,占全年目标的112.2%;建成乡镇客运站(点)18个, 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农村渡改桥完成333.5延米,公路安保工程完成20.6公里,整治公路危病桥97延米。

  开展医疗卫生进村、初级保健入户。继续实行市、县二级医院重点帮扶乡镇卫生院,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招聘43名执业医师并分别聘用到32个乡镇卫生院工作。做好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完成14种疫苗的接种,今年,全市四苗全程接种率已达到98.03%,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99.16%。对社区内居民提供免挂号费、减免部分医技检查费、减免部分药费、减免家庭出诊及护理费、减免低保群众医疗等费用的服务。全市16家医疗机构100%实行了网上采购,为患者节约资金900万元。继续在射洪、大英两地推行农村孕产妇顺产免费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5个区、县,覆盖农业人口303.11万人。

  开展社会保障进村、温暖关爱入户。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全市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30.88元,新建农村中心敬老院13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即将出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113人,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334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2720人。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认真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免政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406516名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补助农村寄宿生生活费68412人。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生人数4597人,完成3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改造,对1844名县镇、农村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实施资助。抓好灾后危房恢复重建工程,解决893户农村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困难,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完成130户。

  开展综合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城市污水收集率达100%。实施以建家、建园、建池、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为重点的“三建五改”工程。加快普及农村户用沼气,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40047口。开展以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和生态小区建设为载体的“生态细胞工程”。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复垦整理工程,整理土地7.65万亩,新增耕地8440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5万亩,实施森林管护172.4万亩,公益林建设完成1.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5.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5平方公里。针对群众反映的背街小巷乱搭乱建、污水横流、路不平、灯不亮、水不畅、地不绿的状况,筹集投入2300多万元,改造27处城中村和21座农贸市场,修建、改造公厕92座,整治168条背街小巷、21处裙房卡口和排水系统123处。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