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面向基层,不断提高理论武装工作水平

2008-12-17 15:06:23
      一个先进的政党,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来武装;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抓好基层理论武装工作,是建设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近年来,我区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引导舆论、舆论宣传理论,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新渠道、新办法,增强基层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促进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完善机制,强化对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领导
      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让各级主管党委的领导认识到位,是做好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台江区委始终把理论武装工作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它作为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提升水平、促进工作的先导来抓,做到了“三个优先”:在工作任务压头的情况下,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优先安排;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理论武装工作所需的经费优先保障;在人员编制紧张的情况下,理论工作人员调入优先考虑。从战略的高度加大对理论武装工作的投入力度,努力为开展理论武装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尤其是把现代科技充分运用到理论宣传教育中去,实现了理论宣传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多样化。
      充分发挥区委学习中心组的带头示范作用,围绕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学习主题,制定下发了《中共台江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意见》和《全区理论学习安排意见》。要求各基层理论联系点参照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做法,建立和健全各种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做到人员、经费、场次、责任“四落实”,积极进行工作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宣传和教育活动,确保基层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针对全区各街道、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实际,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把各单位主管党委的领导作为理论学习宣讲的第一责任人,要求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协调解决基层理论联系点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二是检查制度,区委宣传部组织人员不定期到基层理论联系点检查指导理论学习宣讲开展情况;三是汇报制度,区委宣传部每月召开一次各街道宣传委员例会,听取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交流好的经验做法。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区委按照高质量、快节奏、多层次、全覆盖的要求,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推动十七大精神进基层的全面展开,形成多层次参与、多方位介入、多渠道渗透的基层理论工作新格局。区委中心组成员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基础上,进街道、部门、企业为党员干部群众授党课,带动全区基层理论宣讲活动的深入开展;区委宣传部、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局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编写了中小学生《十七大精神教育读本》,并在福州第十五中学举行了首发式,全面铺开了“十七大精神进校园”的强大声势;区业余宣讲员通过加强学习、完善队伍,把理论宣讲工作向纵深发展,扩大十七大精神进基层的覆盖面。
      二、分类指导,抓好基层理论武装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理论队伍建设,是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是组建队伍,加大培训力度。近年来,台江区分别成立了“社区基层通讯员”、“社区政治宣传员”以及“精神文明轻骑兵文艺小分队”等面向基层群众的宣传文化队伍,区委宣传部定期为他们开展培训辅导讲座,免费发放学习资料,加强对他们宣传工作的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基层理论宣讲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基本方面,要求学习宣讲活动要结合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一个时期围绕一个主题来开展。同时,我们也通过邀请省、市社科界理论专家、学者对街道宣传委员、区直各部门的理论学习骨干进行层层培训,有力地提高了理论宣传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理论服务水平,以更好的帮助和指导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开展。二是互动交流,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基层理论联系点广泛搜集听众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反馈给宣讲人员,进行研究、讨论、编写讲稿。同时宣讲成员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以座谈、问卷形式进行调研,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机关重点宣讲改革开放30年台江发展变化和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企业重点宣讲节能减排和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在社区和学校重点宣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精心的准备、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演讲,再辅以多媒体的展示,逐渐拉近听众与宣讲成员之间的距离,使宣讲更富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正是通过面对面的讲理论、心贴心地谈发展、实打实地办实事,化矛盾、解难题、增信心,增强了基层理论宣讲教育的感召力。
      三、创新载体,丰富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内涵
      为了使科学理论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实现听众一小片、辐射一大片的效果,近年来,我区在理论武装工作的手段、方式、载体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找准结合点,把握好着力点,加强针对性,扩大了基层理论宣讲教育的覆盖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过程中,我们抓住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契机,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召开了“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30年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海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系列专题讲座,举行了“台江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庆祝建国59周年专场文艺晚会”,举办了改革开放图片展、“摄影家看台江”采风活动,开展了以反映改革开放为题材的“百场电影进社区”活动和革命经典诵读活动,并推出、宣传一批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典型。把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图强”的先进思想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全区人民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
      同时,我们还以创建“台江宣传网络”为载体,进一步拓展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宣传阵地。出版了《台江宣传时报》,创办了“台江宣传网站”,并与省委文明办网站、福州日报新闻网链接,以灵活高效的宣传模式,促进先进理论文化进社区、进基层。通过赠送重点党报党刊、图书、桌椅、电视,建设阅报栏、宣传栏等,大力支持和完善社区基层理论武装阵地的建设。2007年,瀛东社区“读报沙龙”被评选为群众喜爱的“福州市十大社区文化品牌项目”之一;同年,鳌峰苑社区的“百姓讲坛”成为了福州市“闽都大讲坛”的分坛。基层理论武装工作不仅仅是解决一个点(单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抓点带面,用对一个点的解剖分析和实践中探索出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指导和推动基层理论武装工作,通过典型的感召力,带动其他理论点一起成长。目前,我区73个社区基本上都建立了“社区读报站”、“党员读报点”和“老人读报组”。
      长期的读报、听报、交流和学习,党和政府的许多方针政策通过专家和宣讲员的“和风细雨”的演讲,潜移默化,渐入人心。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开展,充分调动了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拥护改革开放的热忱,推动了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的开展。
      四、营造氛围,突出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实效
      当前,在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上,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民群众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复杂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地位更加凸显,作用更加重大,任务也更加艰巨。在开展基层理论武装工作中,我区以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开展了“邻里节”、“拗九节”、“读书月”和征集“城市精神”、“十大名片”活动,评选“十大孝星”、“十大文明礼仪之星”,举办“迎奥运,讲礼仪,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竞赛,以及道德模范报告会,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生活,而且使和谐社区文化的内涵有了新的延伸。同时,我们还精心组织区广电局、区新闻中心集中力量,全方位跟踪报道,扩大了基层理论宣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适时召开新闻通报会,积极协调省、市新闻媒体记者进行现场采访。选好切入点,掌握全面情况,以独特的视角开展报道,加大了新闻媒体报道的力度,营造了基层开展理论宣讲教育的浓厚氛围。200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六大新闻媒体以及《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等省、市新闻媒体,专门就我区鳌峰苑社区 “百姓讲坛”举办的一场“喜迎十七大,展望新生活”的宣讲活动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基层干部群众对基层理论宣讲教育活动的热烈欢迎。通过持续大量的报道,使得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家喻户晓,深得民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理论进基层”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的真正认同、普遍接受、自觉践行,是衡量基层理论武装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我们将继续着眼于基层实际,一如既往地不断探索理论武装工作的新渠道、新办法,做到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着力把学习科学理论的要求转化为谋划为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更好地推进我区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中共台江区委宣传部 陈光明 林 泓 责任编辑:肖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