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查实情听真话谋实招破难题
2009-02-19 10:14:39来源:《贵州日报》
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是学习调研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的内在要求。理论学习要联系实际,解放思想要有的放矢,解决问题要找到症结所在,都必须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实践说明,真实的情况来自调查研究,鲜活的经验来自调查研究,科学的决策来自调查研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没有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就可能成为虚无缥缈的胡思乱想,改革举措就可能成为异想天开的无源之水,创新机制就可能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我们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搞清楚影响和制约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哪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有哪些,实际工作中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什么,等等,才能做到思路清、判断准,才能措施得当、推动有力,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促进贵州跨越发展才能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调查研究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精心确定重点选题,着力在摸清找准问题上下功夫。要着重围绕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等基层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着力查找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问题,查找本部门本单位在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基层群众,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与突出问题,探寻服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当前,要特别注意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开展深入调研,把应对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确保全面完成我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作为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查找本地本单位在防范金融风险、抵御外部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扎实推进贵州科学发展。
调查研究的要义在查实情、听真话,在掌握“实事”的基础上“求是”。要掌握实情,领导班子成员不仅要带队调研,而且要“身”入“心”入,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用不获实情不收兵的精神和毅力“一竿子插到底”,迈开双腿,走出机关大院,深入乡间地头,走进厂矿企业,探访生产一线,多到基层去和群众中去,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下发调查问卷、进行正反案例分析等形式,认真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鼓励基层讲真话、讲实话、出实招,了解基层实际,体察群众疾苦,研究解决问题。在调研中,上级要有听真话的诚意和襟怀,下级要有讲真话的勇气和胆魄,才能真实了解问题的所在和矛盾的症结。要把发动群众作为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措施,把活动的过程变为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基层干部群众鲜活、生动的实践经验,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调动起他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群众中去。
调查是“务得事实”,研究是“每求真是”。不调查,就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不研究,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调查也就失去意义。坚持调查和研究的统一,必须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对调研所得,不管是成绩还是困难,都要多动脑筋,认真分析,善于通过解剖“麻雀”,搞好实际案例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感性升华到理性,从而把握科学发展的特点规律,出一批思想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把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调查研究不能局限于搞几篇调研文章、搞几个课题,而是要在真正搞清问题的基础上,善于运用调研成果,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办法上、措施上下功夫,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措施的调研报告,并使调研成果进入领导班子决策、进入学习实践活动,使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查实情、听真话、出实招、破难题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