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新疆泽普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发展上水平

2009-04-02 10:56:3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泽普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大力实施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市场化理念引导农民、现代化理念建设农村的经济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亮农业牌,打造三大特色产业板块

  泽普县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是公元二世纪就已开发的古老绿洲沃土,属大陆性暖温气候区。县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现有耕地38万亩,人口18万。传统农业种植水平在全地区小有名气,同时泽普又是粮食油料、畜牧生产大县,每年小麦、玉米、棉花播种面积均在30万亩以上,多年来形成的棉花加工、小面粉、小油坊等小规模、大群体加工业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泽普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林果种植、家禽养殖,县委在对全县农业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发展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从中筛选确定了红枣、核桃、家禽养殖、特色种植等基础条件较好、发展优势突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作为重点,围绕亮农业牌,打造三大特色产业板块这一战略核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突出发展林果业、种植业、畜牧业三大优势产业,坚持科学管护、科学栽培,使林果业规模效益逐步凸显,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目前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了38.25亩,挂果面积达到了15.49万亩,年产各类果品5.1万吨。以红枣、核桃等为主的“祖娜尔”牌特色系列农产品,在疆内外负有盛名,红富士苹果已打入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际市场和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种植业坚持“两高一优”标准,调减粮棉种植面积,扩大小茴香、皮芽孜、洋芋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多熟制”、“三高田”、“万元田”种植模式。今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到了21.9万亩,其中小麦15.4万亩。棉花11万亩,全面推广高密度栽培,新增膜下滴灌面积3万亩。扩大洋芋、小茴香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规模,种植洋芋4万亩、小茴香6万亩,发展“多熟制”、“三高田”、“万元田”12万亩。畜牧业坚持“两大一特”战略,以家禽养殖为突破口,依托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佰佳肉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600万只肉杂鸡出口养殖备案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建设,新引进规模为500万鸡苗孵化场两个,使全县家禽孵化能力达到了1500万只,家禽养殖总量达到了1000万只。

  亮工业牌,打造三大工业地基板块

  工业的发展壮大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拉动和促进。近几年以来,县委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富民”、“以工促农、工农互补、以商招商”发展战略不动摇,通过实施优势资源转换,促进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互动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以打造四大工业地基板块为重点,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一是依托昆鹏化工,大力开展硼化工系列工业项目招商,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建设硼业企业群,努力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硼系列产品加工基地,使硼业加工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亮点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二是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围绕佰佳肉业、泰润果业,着力引进建设饲料厂、淀粉厂、有机肥厂、生物制药厂和养蜂厂及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循环经济链,着力打造成叶提流域农副产品集散加工基地;三是依托石油基地,积极在引进建设化工产品开发项目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重点做大做强昆仑尿素、天然气,努力打新疆化工产品开发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提升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亮民生牌,打造育民服农得惠板块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社会事业发展,把更多的财力投入育民服农得惠,努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一是以育民为平台,大力推进“双语”教育、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人才培养水平,使教育成为泽普振兴的强大动力。按照县城办中学、乡镇办小学的办学模式,进一步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逐步将县城周围乡中学归并到县,统一进行管理。进一步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和农民工子女平等就学,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二是服农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围绕县内疆外企业用工需求,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力度,重点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率。第一季度共向外转移劳动力4774人,实现劳务创收854.6万元。同时加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及时帮助就业困难群众、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复转军人实现就业,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三是以惠农为平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大奖励扶助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亮环境牌,打造经济发展动力板块

  为了给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历届县委班子,始终坚持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入手,切实把环境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不断加大了经济环境的再造力度。一是转变观念,营造开放的思想环境。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了一种不分心、不旁顾,一门心思抓经济的浓厚氛围和思想环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上项目,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二是解放思想,打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轻费减负”政策,对新办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的,政府将按照中介机构评估值的15%对企业机器设备等生产性固定资产给予配套资金;为了降低投资商的投资成本所有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可以在园区内租用政府修建的标准厂房。县委、政府将分时段对租用标准厂房的企业实现优惠;为了加快企业技术改革新步伐,每年“科技三项费”的30%以上部分,用于引导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技术改造视科技含量和市场导向的不同,县财政按其总投资的5-15%不等予以补助。通过一系列的优惠举措,减轻了企业负担,加速了企业原始资本积累进程。三是与时俱进,创造适宜的体制环境。成立了项目投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同时强化了园区载体建设,为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筑造了适宜的平台。四是重情诚信,塑造亲商的人文环境。县委提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主体”,对投资者以诚相待。特别是对外地及国外投资者,县长或书记必须出面,交朋友,表示诚意,以打消对方的顾虑,坚定投资的信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泽普县像“磁场”一样,吸引了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几年来,重点项目建设源源不断,累计引进项目51个,总投资额达8.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资金到位率为75.4%。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目前,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泽普已步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