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江苏涟水:“四个功夫”夯实基层党建根基

2009-04-23 10:41:2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江苏省涟水县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科学发展的基石,围绕“双强”建班子、培育典型树样子、挂钩帮扶引路子,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收到了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互动并进的良好成效。

  紧扣发展主题,在基层致富上下功夫。涟水县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基层致富的龙头工程,始终“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探索利于集体致富和有利于百姓发家的 “涟水模式”,不断开创集体经济“厚实”、百姓家业“殷实”新局面。以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为载体,积极发展乡村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目前,全县建设村级创业点245个,厂房面积25万平方米,进驻创业点并已投产的企业共203户,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入5.2亿元,吸纳5900多个农民进厂务工,人均月工资1000元左右,形成了一批以云锦织造为特色的浅集李庄村创业点、以再生资源利用为特色的五港平安村创业点等为代表的有特色产业的村级创业点。与此同时,以“凤还巢引导工程”和“未来企业家培养工程”为抓手,深入发动全民创业,加快打工文化向创业文化、老板文化转变,“引凤还巢”创办项目的已经达到747人,全县上下形成“家家忙生产、户户忙经营、人人忙致富”的生动局面。还大力实施“万顷良田”和“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做优做强生猪、禽蛋、浅水藕、花卉苗木、设施化蔬菜等五大超10亿元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的含金量。

  培育双强干部,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涟水县深入宣传“让支书当老板、让老板当支书”精神实质,积极探索村级班子年轻化、知识化的新路子,大力培养、选拔手中有项目、心中有群众、脑中有思路、自身有闯劲的能人大户进入村干部队伍,让他们挑大梁、担重任。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使用工作,设立1000万元专项创业基金,让他们在创业实践中尽快成长起来,并把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安排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岗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注重从退伍军人、返乡创业能人中选拔培养村干部,着力解决“年龄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问题。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标准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举贤荐能”活动,建立和储备结构比较合理、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配备“双强”党组织书记337个,拥有“双强”后备干部1094人,“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达到92.1%,涌现出杨金日等个人资产过百万元的老板书记。高沟镇常兴村汪国林原来在扬州等地做生意,受乡村党组织邀请,回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春节后投入300万元兴办了“三元木制品厂”,吸纳富余劳力就业45人,全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

  优化组织设置,在党建成效上下功夫。涟水县按照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自主创业上的思路,积极探索“党员作示范、支部搞服务”的有效形式,探寻改革后村党组织运行规律,在专业党支部确立共性职责外,制定个性工作职责,并通过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和党员责任区制度等,打破单一的以行政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形式,在产业链上、协会上建立党组织,把党支部建成基层致富的“服务部”。目前,全县366个行政村(居委会)全部建立了党总支,并且每个村都建立了1个以上产业型党支部。按照个人特长、地域相近等原则,对党员进行重新编组,广大党员在专业党支部发挥优势,带领群众致富。时码办事处陈圩村“利民柳艺合作社”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会长陈永带领下,年加工柳条130多吨,生产的花篮、水果篮、庆典篮进入了超市,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带动周边200多户家庭作坊350多人致富,该合作社已成功升级为省“四有”合作经济组织。据统计,全县共有542家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共吸纳7.07万农户开展组织化生产,涌现出17个特色专业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放大示范效应,在典型引路上下功夫。着眼于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涟水县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党员创业致富工程”。明确“自己不能富,不配当干部”的道理,动员农村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在全县培育3000余名党员致富典型,打造300多个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党员创业示范基地。涟城镇城东村“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汪正军,筹资30多万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凭借70%的果园覆盖率和地貌优势,兴致勃勃地发展旅游业。二是“百佳村官示范工程”。在全县选择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村工作有能力、自身创业有潜力的村党组织书记,成立“创业沙龙”,通过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通过定期座谈沟通,交流经验、共谋发展,不断激发他们创大业、争先锋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村党组织书记进入全市“百家村官”行列。通过示范带动,全县每个村班子成员至少有1个致富项目,每个村党组织书记至少带动5户群众共创共富。市劳动模范、市百佳村官、红窑镇黄锅甑党总支书记朱中华除了摸索着搞加油站、上马门业等项目外,还不失时机地建起兴红温室棚架厂,为县内外发展温室大棚的农户源源不断地供应钢架,赢得了发展商机。前不久筹措资金1000万元兴建润红塑业项目,目前,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安装之中,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近2600万元,利税120万元,可以吸纳本村就业人数80多人。三是“特色创建工程”。不断放大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党群议事会、领导干部实绩公示等党建品牌的示范效应,共培训村干部5315人,以党建工作为牵引,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培育出王嘴村、码头村等一批小康示范村。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