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羌县:“六结合”学习政治局常委联系点典型经验
2009-04-23 10:53:1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若羌县在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典型经验中,注重做好结合文章,从六个方面贯彻落实典型经验,使其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是把学习典型经验与解放思想相结合。坚持把学习典型经验贯穿于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等各个环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解放思想,带头转变作风,主动问计于民、求智于民,进一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走出新路子。各级党组织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大战略、建设和谐若羌、造福各族人民”这一主题,采取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本部门、本单位在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出本部门、本单位在推进“枣业富民、矿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塑县”四大战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措施。组织召开座谈会63场次,走访群众6000余人次,征得意见建议229余条。设立了“若羌是要发展,还是小富即安,要发展,怎么发展?”等讨论专题,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的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县委确定的“枣业富民、矿业强县、文化塑县、生态立县”的四大战略,近期目标必须服从远期目标。围绕如何实现“红枣名县、经济强县、文化大县”目标方面,县委成立了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了解和掌握“三农”的有关政策,为县委决策提供依据。并组织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枣业富民”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矿业强县”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立县”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塑县”的意见》。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关于加强若羌县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县委全委会干部任用票决制办法的意见》等,建立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二是把学习典型经验与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指导帮助群众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干部职工到包联村帮助群众落实种植面积、种子等,指导群众科学种植。州、县各部门各单位为包联村组提供帮扶资金10万余元。广大党员干部累计为各乡村、农户修剪红枣8000余亩,为枣树清沟、施肥7600余亩,统一配制石硫合剂200余吨;帮助4个乡(镇)17个村38个村民小组改善乡容村貌,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00余户,帮助120户困难群众解决春耕生产等。深入组织开展了乡镇党委书记“接待日”和农村(社区)党员服务承诺活动。在7个乡镇开展了党委书记每周“接待日”活动,接待群众来电、来访百余人次,听取有关意见、建议130多条,协调解决涉农问题74个。在全县17个村、5个社区中深入开展了党员服务承诺制活动,411名农村(社区)党员承诺事项965项,帮扶群众364户。
三是把学习典型经验与加强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加强和改进机关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主线,力求通过活动使机关人员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改进,做到工作高质量、高效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实现服务对象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坚持把务求实效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努力促进若羌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和规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干部作风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探索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新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相关制度,教育和引导各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着力、六个切实”的要求,通过“作风建设强化年”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切实改进疲沓推拖、得过且过、工作标准低、工作一般化等不良现象,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待工作。
四是把学习典型经验与推进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要求经济部门与加大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以思想大解放推进项目的大发展,在全县上下积极营造招商引资的宽松环境,为项目引进做好“导航员”和“服务员”。涉农部门、单位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对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农区畜牧业发展缓慢,套种结构需进一步调整优化等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承诺为企业开“直通车”、当“保姆”,加快推进两个园区、四大矿业基地水、电、路、通信、民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好“矿业强县”这张“王牌”。围绕创优发展环境相继出台了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办公、首问负责制、履职问责制等一系列制度,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对干部的作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在两个园区范围的企业,园区所在行政区域主要领导就是为企业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只要是在县城附近的企业,经贸局招商局的领导就是为企业服务的第一人。各参学单位围绕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开展了各类强农惠农活动,使基层群众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真正得到实惠。针对全县红枣春季管理阶段,邀请红枣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红枣施肥、修剪、嫁接改良品种等管理方面进行指导,并组织红枣管理能手集中进行经验交流和技能比武,以此带动广大农民讲科技、用科技管理红枣的新热潮。
五是把学习典型经验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加强了对边远乡镇干部的关心力度,规定班子成员在边远乡镇工作满5年,一般干部满10年必须予以交流,同时坚持好人好马上一线,加大对边远乡镇干部和培养使用力度。制定了县委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制度,提高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督促约束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保质高效运转。为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选派干部到纪检、组织、信访等部门培养锻炼和到乡镇挂职锻炼,充实有关部门和乡镇工作力量,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等综合能力,制定了《关于选派干部到纪检、组织、信访等部门培养锻炼和到乡镇挂职锻炼工作的实施意见》。我们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制度,不断扩大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面。加快县医院综合门诊楼、120急救中心、妇幼保健站、血站等项目建设。加大县直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服务农村力度,实施县医院医师支援乡村卫生院(室)制度。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力争2010年通过创“国优”考核验收。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完成3个乡镇文化站新建工作,完善5个乡镇文化站配套建设。深入开展直播卫星覆盖工作,重点解决部分农村和矿区看电视难的问题。组建成立文物保护局,加大对县境内楼兰古城、米兰遗址、瓦石峡遗址等重点文物区(点)巡查保护力度。
六是把学习典型经验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制定出台并认真执行《若羌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方案》,全力为企业发展服务,进一步强化企业为当地解决就业的社会责任。利用“阳光工程”和“科技之冬”活动,按照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我县新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教什么”,组织实施好农业生产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力争达到“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能”目标。畅通农民转移进城渠道,积极推进户籍制度、子女就学等社会改革,让进城务工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加快城市化进程。电视频道节目逐步增多,信号质量逐步提升,电影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教育卫生软硬件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顺利通过自治州第三轮“两基”复查验收和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1100余人享受城市低保,1200余人享受农村低保。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追加调整预算570万元,积极落实第二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将全县11所中小学调整为4所学校3个教学点。不断提高在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每人每月另增加100元。设立 “慈善超市”, 1100余人享受优惠待遇。深入开展了“大接访”活动,调解各类纠纷470件,调解成功率95%。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了改善发展带来的实惠。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