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河南鄢陵构建“活力型”教育培训机制

2009-05-07 15:41:29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鄢陵县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来抓,切实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要求,念好“六字经”,着力构建“活力型”教育培训机制。

  培训规划求“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人劳局、县委党校等干部教育培训重点职能部门,成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每年年初,县委组织部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调查摸底,县直各单位根据需要,上报办班计划,内容包括:办班数量、目的、时间、地点,参训对象、人数,经费来源,收费数额,师资情况等。经县委组织部上报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对重复的办班进行整合,将重要班次纳入全县年度培训计划,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把各项培训任务逐一分解,落实责任,从源头上杜绝“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现象发生。

  培训经费求“稳”。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因资金紧张带来的“调训难”问题。近年来,该县由财政部门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其中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费用由县财政全额承担。乡镇、县直部门教育培训经费均在年度预算中予以安排,保证了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资金需求,切实提高了培训工作的稳定性。

  培训内容求“新”。培训内容在注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专题知识学习的同时,还结合地区实际,注重贴近学员的需求,把花卉贸易、棉短绒产业、城镇规划、招商引资、公共管理及新理论、新科技、新知识等培训内容作为重点课程,着力提高学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并根据在培训进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行“菜单式”培训,将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在确保必学内容的前提下,提供选修“菜单”供干部自主选择。如在2008年鄢陵县科级干部培训班中就在必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健康、现代礼仪等自主选修科目,收到良好效果。

  培训形式求“活”。在培训环节上实行了“两段式”教学,即课堂培训和实地考察学习两部分,在开展理论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学员外出或到本县特色产业基地、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加大实践感受力度。在课堂培训上采取研讨演讲式、案例分析式、情景模拟式和体验交流式进行教学,加大教学双边互动,既调动学员的参训积极性,又引导学员深入思考,增强培训教学的实效性,努力使教育培训工作“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如在2008年鄢陵县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开辟了“学员讲坛”,让学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青年干部如何服务经济发展”这个主题,让青年干部上台谈观点、讲感受、提建议,达到以讲促学、以学促干,以干部教育干部、以干部带动干部的目的。同时,结合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在科级领导干部中开展在职自学活动,要求每年学好一本必读书目、一本自选书目;每季度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每月学好一篇必读篇目,进一步提高了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培训管理求“严”。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在主体班次中注重抓好学员的入学教育、课堂纪律、党性锻炼等各个环节,建立了督学、评学和考学制度,每期的培训班均成立班委会,学员编成若干学习小组,全体学员编定座号入座,实行上课签到制、学员座号点名制、任课教师监督制、请假销假制等,对无故迟到、早退、请假、缺课的学员进行严肃的通报处理,加大了对学员的教育管理力度。

  培训效果求“实”。 对参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综合表现进行动态考察,县委组织部选派专人进行跟班学习,结合学员参训出勤、课堂表现、演讲水平、论文等次、考试成绩等情况,对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组织纪律观念等进行综合测评,存入干部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同时,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规范干部培训制度,坚持“不参加培训不使用、不提拔”,对培训中表现出色、成绩优秀的干部优先考虑提拔使用,使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的使用率和干部使用中的培训率。(高中强 王志彪)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