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阳市学习实践活动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
2009-05-21 15:25:11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山东省莱阳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坚持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原则,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率先发展。
深入基层察民情。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莱阳市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边研讨,市级领导带头,各级党员干部参与,深入镇街、部门、村庄、企业和学校5个层面开展调查研究,进村庄、蹲地头,听真话、摸实情,围绕着群众关注的医疗、就业、保障等民生问题,深入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寻计献策”大调研。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发出一封信函、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召开一次座谈会、走访一批服务对象、开展一次“我为发展献一计”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个层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办公室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开展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详细材料和参谋预案。龙旺庄街道办事处作为该市第二批学习活动的试点单位,通过组织开展“万份问卷询民意”、“热线电话连民心”等活动,请基层和群众帮助查找在科学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市共确定调研题目438个,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316次,发放调查问卷12300份,访谈党员群众6474人,已形成调研报告592篇。有效地把社情民意、群众所盼及时收集上来,让市委、政府的决策更符合老百姓的愿望和利益,让市委、政府的目标与老百姓的期待更吻合,努力把民心凝聚到加快发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上来,把民智汇集到科学决策、科学发展上来。
民心工程暖民心。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莱阳市始终把研究和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活动全过程,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四个方面问题,深入实施了“四大民心工程”。一是城市环境建设工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环境问题,加大城市规划投入,邀请国内外一流的专业机构和知名专家参与城市规划,科学引领城市建设和发展。今年全市安排资金3亿元,重点打造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突出抓好区域绿化亮化、道路综合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和公用设施建设。目前,五龙南路、鹤山路综合改造以及龙门路绿化三个重点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设,旌旗路等5条道路罩面改造、富水南路等4条道路亮化以及梨园路滨河绿化,也将于上半年竣工。同时,免费向公众开放蚬河公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组织机关干部上街清扫卫生死角,努力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程。社会治安一直是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反响比较强烈的问题。今年以来,该市加大了严打整治力度,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先后对排查出的9个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实行了挂牌督办,集中整治。全市两抢两盗、痞霸恶势力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了15.2%,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工程。针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经济发展环境一直反映较大的问题,该市专题召开了优化发展环境大会,动员全市上下积极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加强制度、力度、速度三大建设,加大考核监督力度,大力整肃机关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和现场办公制,将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规范针对企业的收费标准和检查方式,全力营造发展的“洼地”效应。四是夯实基层组织工程。该市以后进村集中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筛选确定了115个后进村,抽调骨干人员成立联合工作组,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工作组进驻社区、新经济社会组织和后进村,加强协调联络,进行重点帮扶,开展集中整治。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基层党务、政务、财务公开,推动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再上新水平。
情系群众解民忧。立足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实践过程,莱阳市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制定出台了为民服务十件实事,努力让群众实现“六有”。一是“业有所就”。千方百计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积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新增就业2588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105人,举办人力资源市场洽谈会10次,有3155人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再就业。二是“老有所养”。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建立新的农村养老保险机制,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3月份,全市收缴机关企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费1.44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农村养老保险费收缴2083万元,投保人数累计达到3.9万人以上。农保资金积累总额达2.2亿元,有4.2万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累计发放金额1288万元。三是“病有所医”。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运行管理,健全城乡医疗救助机制,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完成4个社区卫生中心和14个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新建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154个,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四是“困有所助”。完善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贫困户和残疾人家庭救助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对各类贫困家庭实施救助。目前已救济各类贫困家庭1.4万户,发放爱心救助资金420万元。五是“学有所教”。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课本费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农村小学每生每年400元、初中600元。发挥学生资助中心的作用,对贫困学生给予帮扶。今年投资3000万元完成河东新校建设一期工程,对7 所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维修改造,进一步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六是“住有所居”。实施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着手修编县域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和农房集中连片建设改造项目“三个”规划,并在每个镇确定1-2个村作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试点村。按照“应保尽保”、“分层次逐步保障”的原则,对城市低保和低收入家庭进行廉租住房保障,为困难职工解决132套经济适用房,为残疾人改造危房40户。
科学发展促民富。莱阳市立足当前发展形势,确定了“解放思想、服务大局、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和“振奋精神增信心,攻坚克难求突破,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实践载体,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成效实现科学发展。一是积极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项目经济,着力引进一批能够提升产业层次、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大项目的突破。截止目前,全市共确定重点项目126个,总投资130.3亿元,已开工重点项目92个。二是大力实施服务业兴市战略。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加大包装、推介、招商力度,实现文化旅游业的突破。目前,重点项目金山旅游已完成投资6.2亿元,旅游度假区的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五星级莱阳大酒店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濯村和照旺庄生态游已初具规模,全市旅游业正从无到有向“锦上添花”转变。三是突破发展园区板块。把园区作为带动全局的突破口,采取市场化运作等手段,坚持以建引商、以商促建,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培育壮大园区经济。今年将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富山路、峨嵋路部分路段的硬化和部分区域的供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四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搞好创业扶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今年以来,全市共培训农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3700多人次。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搞好乡镇驻地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吕格庄、穴坊等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和濯村“星级示范村”建设步伐,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加快镇街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建设,构建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吕忠厚)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