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凤凰浴火重生 灾后发展大提升
2009-06-08 15:55:4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绵竹,在去年5·12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绵竹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灾后重建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重建,用灾后重建的成果检验活动效果”的活动主题,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落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保障措施,推进了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铸炼新时期“绵竹精神”,重建精神家园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灾难面前,更需要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信心勇气,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绵竹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东汽精神”的同时,总结、凝炼、铸就“坚定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绵竹精神;以凝炼促宣传,以宣传促教育,以教育促弘扬,浸染绵竹人民核心价值和共同意志,使之成为绵竹精神家园的支柱,催生了绵竹人民实现“三年重建两年基本完成”宏伟目标的强烈使命感,催生了绵竹人民建设美好新绵竹的必胜信心、决心和创业激情,推进绵竹恢复重建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重建美好新家园
震后绵竹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农房需重建12.5万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有4.7万户,还有近万套安居廉租房。”安居才能乐业,灾后重建难点在城乡住房重建,群众安居。面对灾后重建系统工程中这个重中之重,而又难中之难的任务,绵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始终坚持“带着真情推重建,做好重建为人民”,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又快又好地推进城乡住房建设。
绵竹遵道镇棚花村以“感受农耕、感知生态、感悟文化、感怀震情”为发展理念,以“绵竹年画”为依托,以“梨花节”、“赏果节”为纽带,以农家游的形式,打造“全生态村庄”,重树沿山旅游发展的信心,带动绵竹旅游业发展。绵竹孝德镇大乘村,高起点规划,以年画产业为抓手,以小区模式、产业模式、组团模式,充分整合资源配套基础设施、把川西民居与年画产业发展相辅相承,带动农户增收,新农村的壮美画卷已现雏形。
截止日前,绵竹市需要重建的12.4万户农房全部开工,开工率达100%;完工80478万户,完工率达64.7%。4.8万套城镇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已完成2万余套,9月将全面完成农房重建和城镇住房维修加固任务;全面启动了城市供水管网恢复重建工程,城区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基本恢复正常。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取得新的进展;全市教育系统恢复重建已开工建设70余个;卫生事业项目开工项目50余个,年内基本完成县乡两级卫生机构建设;21个水库加固除险、红岩渠灾后重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凉水井、天河东区、汉旺新镇等三个廉租房建设项目顺利启动,年底将全部完成2500套廉租房和6550套安居房建设任务,将逐步实现绵竹因大地震导致无房居住的“三孤人员”、特困户等困难群体的住房梦。从而使城市和城镇服务功能得到新一轮提升,使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新一轮提升。
全力培育产业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震后绵竹,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400多亿元。“剑南春、龙蟒受重创,工业支柱严重受损”。绵竹坚持“在重建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重建”,立足当前,统筹兼顾,化危为机,谋划未来,加快恢复重建中全力培育发展能力,力争用三年时间重返全省经济强县。
现在,龙蟒、川润等73家规模以上企业基本恢复生产;剑南春万吨名优曲酒“十一五”扩建工程、盘龙化建100万吨干法水泥技改项目、龙蟒金红石型钛白粉8改14技改工程等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江苏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汉旺无锡工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已开工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产业发展得到新一轮提升。(刘丰俊)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