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四论四比四争”提升科学发展新境界
2009-06-08 15:53:21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工作热情,吴忠市政府通过开展“四论四比四争”活动,以发展论是非、以效益论英雄、以服务论优劣、以实绩论干部,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的新境界,有力推动了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以发展论是非,比境界,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通过比认识的深化和境界的提升,紧密结合市委“解放思想抓机遇、科学发展破难题、建设滨河新吴忠”这一学习实践活动载体,按照保障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破解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以思想的大解放,抢抓加快发展的大机遇,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市政府组织党员干部以抓好“两大任务”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力度,成效明显。全市已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9个,实际到位资金9.3亿元,黄河公路大桥、盐中高速公路滚红连接线、滨河新西区城市道路、第二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当前工业企业发展的措施》,成立了工业经济运行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分析调度会议制度、银企对接联席会议制度、督察考核制度,组织市级领导干部全面协调解决煤、电、运、税收、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引导企业顺应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指导、协调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组织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参加了上海浦东第十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浙江义乌中国宁夏(义乌)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推介会、第六届马来西亚国际清真产品展览会、泰国国际食品博览会等展示会,拓展全市清真产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全市清真产品国际知名度,提升清真产业科学发展水平。通过努力,一季度,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生产总值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增强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发展的信心。
以效益论英雄,比贡献,争当促进科学发展的功臣。谁英雄谁好汉,发展经济比比看。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树立以效益论英雄、以贡献排座次的工作导向,叫响“谁为吴忠发展作贡献,谁就是吴忠功臣”的口号,通过比发展的成效和贡献的力量,推进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不断迈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争当推进全市科学发展的功臣。市农业部门按照全市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市奶牛产业稳步发展,市区奶牛存栏达到9.74万头,累计建成奶牛养殖园区120个,挤奶站175个;设施农业规模扩大,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5.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77万亩,大小拱棚2.6万亩,比2005年增加3.2万亩。苹果产业迅速壮大,以苹果为主要经果林面积累计达到10.3万亩,比2005年增加7.5万亩。在抓好奶产业、设施农业和高酸苹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全面抓好优质粮食、肉牛、滩羊和西瓜生产基地建设。市区肉牛出栏7.5万头以上,滩羊饲养量70万只,优质粮食30万亩,西瓜面积达到2.3万亩,种植饲草16.2万亩。市经委抓住国家支持开发新能源的宝贵机遇,积极打造太阳山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基地。投资建成了太阳山风电厂一期4.5万千瓦项目工程,已累计发电913万度,实现产值5113万元。投资建设了太阳山风电厂二期4.95万千瓦风电项目、5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4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到2009年底,开发区将建成9.35万千瓦风力发电厂和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厂,计划利用 5至10年时间,把太阳山建成宁夏最大的风力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
以服务论优劣,比效能,争当保障科学发展的标兵。以一流行政效能营造一流发展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竞相发展的关键因素。市政府在“四论四比四争”活动中开展“以服务论优劣,比效能,争当保障吴忠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标兵”,进一步促进了政府服务和效能的提升。 推行阳光政务,提升廉洁形象。全市履行行政职能的47个部门和单位积极推行阳光政务,公开内容162项,县(市、区)直属部门、乡镇(街道)公开内容52l项,全部落实到位,所有行政村、中小学、医院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和院务公开。搭建投诉平台,提升务实形象。市政府设立了政府效能建设投诉中心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向社会公布了投诉电话,并24小时开通,及时受理和查处对效能建设的投诉问题,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全市先后受理效能投诉187件,已办结172件,办结率95%,其中市政府效能办受理投诉87件,已办结78件,责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限期整改46人次,书面检查11人次。搭建监督平台,提升勤政形象。在《吴忠日报》、吴忠电视台开辟了效能建设承诺专栏和效能建设监督台,41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就本单位的效能建设进行公开承诺,报社、电视台派出记者对效能建设相关问题和事件的处理进行跟踪报道,及时公布信息。市政府聘请组建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组成的40名政府效能建设监督员队伍。市效能办先后组织监督员对全市“两大工程”建设、迎“大庆”献礼工程项目建设、“创卫”工作、会风文风、机关工作纪律等相关工作进行了50多次专项督查。优化服务环境,提升高效形象。市政府对现行的政策文件、规章制度、审批事项逐项逐条梳理,清理相关收费项目813项,减少审批程序132项,成立了3家综合性政府服务大厅,市政务大厅窗口部门从17个增加到23个,审批服务事项从99项增加到118项,工作人员由27人增加到43人。2009年新增审批服务事项19项,办结审批服务事项20747项,是2008年同期办结量的两倍。市直各部门按照“提速、提质、提效”的要求,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审批时限,由过去每天办100件增加到现在每天办300多件。优化司法环境,提升公正形象。市司法部门结合效能建设,加强了法律援助工作,办理了涉及268户农民的假种子案件和涉及230户商户的义乌商贸城经营纠纷案件,完成法律援助案件79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优化金融环境,提升诚信形象。坚决依法打击恶意逃避信贷资金的行为。2009年,全市集中两个月清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拖欠银行贷款1000多万元,得到了银行等金融部门的信赖。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少数行政部门政令不畅、效率不高、机关工作人员能力缺失、服务不到位、纪律涣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树立了政府廉洁、务实、勤政、高效、公正、诚信新形象。
以实绩论干部,比作为,争当干干净净干事的公仆。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政府机关和各部门干部工作能力大小,是否有作为,事关政府工作成败,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市政府在 “四论四比四争”活动中,突出“以实绩论干部、比作为,争当为民办事的公仆”,形成了务实苦干、一心为民、奋力拼搏、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深入到基层一线,听民声、知民情、问民计、解民困,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市教育局从机关中抽调20名干部和5%的城市骨干教师到基层农村支教,锻炼了干部,解决了农村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市卫生局组织医保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农村社区为人民群众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手续,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市水务局的干部职工,针对广大人民群众饮用水氟含量超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通过做好农村、城市两篇“水文章”,有力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题,确保市区群众喝上健康安全饮用水。积极争取国务院、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在市区13个乡镇修建了农村饮水工程31处,解决了21.7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保护水源地、提高水处理工艺、加大水质监测、强化应急措施和改造供水设施”五项有力措施,确保市区20多万城市居民用上优质、洁净、放心自来水。通过活动的开展,锤炼了机关干部,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马飞 梁坚泽)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