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蔚县依托比较优势倾力打造“京西第一州”
2009-06-18 11:18:47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6月1日,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466期刊发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做好“进、退、增、减”文章着力打造首都绿色生态屏障》专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简报上作出重要批示:
“河北张家口市地处北京上风口、水源地,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与北京其他周边城市一起为绿色奥运、绿色北京作出了贡献。各周边城市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增强大局意识,形成合力,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继续为长久实现绿色北京作出新贡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蔚县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各项有利政策,牢牢抓住本地的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打好能源基地、特色农业、文化生态、对接京津“四张牌”,着力打造“京西第一州”。
一是依托丰富能源优势,打造京西“能源基地”。蔚县煤炭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15亿吨,远景储量40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有“燕赵煤仓”之称。为彻底改变煤炭资源的粗放开采、经营方式,保护生态环境,该县积极与中煤、开滦等大公司协商,将县属煤矿及小煤矿进行整合,实行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整合后年煤产量将达到2000万吨。为打造一条以煤炭为基础、电厂为龙头、相关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循环发展产业链条,该县全力跑办4×60万KW的蔚县电厂项目,目前,征地和“三通”工作已全面铺开,电厂建设前期各项条件已基本具备。为进一步推进产煤业向煤产业转变,实现煤炭资源就地深度加工转化增值,该县大力推进煤化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100万吨的煤制液化石油气项目现已正式落户蔚县,到2012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利用原煤600余万吨。同时,该县充分挖掘风力资源潜能,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积极引进国投华靖、河北建投等大公司,目前,空中草原风电项目一期4.95万KW机组已并网发电,今年计划投入12.3亿元,预期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20万KW。
二是依托特色农业优势,打造京西“菜篮子”。蔚县是国家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中国仁用杏之乡、河北省第一烤烟大县,蔚州贡米在明清年间是全国四大贡米之一。该县紧紧抓住这一基础优势,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基石,围绕杏扁、烟叶、小杂粮、蔬菜、中药材、畜牧养殖、食用菌七大特色产业,培强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龙头企业,大力推进鸡蛋深加工、纸浆、10万吨酵素菌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等新型农业产业化项目。截至目前,投资6080万元的胡麻籽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正式投产;投资5700万元的蔚县第一家外商(西班牙)独资企业——张家口金瑞德食品有限公司的果蔬罐头生产线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多方筹资11000万元,推进明珠庄园农业产业化科技园区建设;争取国家投资2941.86万元,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密集型烤房500座;计划投资7300万元,建设全国最大的杏扁研发、加工、经销中心,通过培强龙头,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扩大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商品率。同时,瞄准首都市场,实施品牌战略,除蔚州牌贡米、华蔚牌杏扁外,争取小杂粮、错季蔬菜等更多的农产品获得绿色标志认证并打入省级、国家级知名品牌行列,成为京津特色农产品输入基地。
三是依托文化生态优势,打造京西“后花园”。蔚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剪纸艺术独树一帜,人文景观遍布全县,自然风光千姿百态,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京西仅有的中心古城。该县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作为促进县域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迈进,经过多次组织高层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实地考察、论证指导,提出了“文化立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初步确定了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即:精心打造“一条黄金线”(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二日休闲游”,丰富观“三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四古”(古村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赏“五朵金花”(窗花、雕花、打树花、杏花、雪绒花)内涵,加大“吃、住、行、游、购、娱”基础设施投入,将蔚县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怀古、登山、影视拍摄于一体的京津后花园,使文化生态的独特优势成为展现蔚县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通道,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2009年,该县计划投资5.3亿元,重点实施文化旅游产业14项建设工程,实现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元。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7.2万人次,创造社会总收入2880万元。
四是依托便利区位优势,打造京西“第一州”。蔚县区位优势明显,处在京津冀、晋冀蒙两个经济圈和环渤海都市圈结合地带,国道109线、112线和张石高速纵横交贯全境。为大力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打造首都的天然绿色屏障,该县严格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重点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保持工程。目前已完成封山育林、人工种草等近8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53.5万亩,农田保护率达到86%,森林覆盖率上升到38%,七项生态环境指标达到国家要求,于2008年5月被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加入北京“一小时经济圈”,真正成为首都的卫星城,该县积极筹建京蔚高速公路,使到北京的交通里程缩短80-100公里,目前项目正在加紧筹备和运作当中,争取年内立项,两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该县积极争跑国家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三园互动”试点县,聘请了五家高资质规划单位,进行了概念规划,规划建设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其中包括4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30平方公里的住宅园区,10平方公里的培训园区,三个园区分别包括10平方公里、7平方公里和3平方公里的涵养区。三区在承载各自主要功能的基础上,与京津等地经济园区联手开发,吸纳和承接产业转移,打造连接京津与晋、蒙的中转配送中心、陆上物流港,力促经济转型,拉动增长,实现互利共赢。(李大伟)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