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贵州铜仁:抓住科技“推手”解除传统农业困惑

2009-06-30 15:38:2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传统农业的困惑

  铜仁地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从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抓住科技这一有力“推手”,大力开展农业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从单纯高产走向高产高效,从高产高效走向生态安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铜仁地区决战贫困、解决温饱的问题曾经一度引起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从1987年开始,先后有农牧渔业部、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茶叶研究所、蚕业研究所,以及西南农大、贵州农学院、贵州农科院等国家、省农业科研单位组队扶贫铜仁,从人力、财力和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标志着该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技术的应用,铜仁地区的农业完全摆脱了单一的粮食生产模式,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经果林和畜牧饲草等立体种植模式。呈现出粮满仓、果满园的丰收景象。

  “科技”带来新气象

  进入新世纪,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追求的不断变化,人们不仅希望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放心。要求农业不仅要高产、高效,还要优质、生态、安全。这为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0年至今,铜仁地区先后组织实施了“丰收计划”、“高产示范工程”、“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活动”、“结构调整示范”、“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攻关”等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和“万家灯火绿色灭虫”等先进技术,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和产品品质,保障了农产品的生态安全。

  自2000年以来,全区累计引进了超级杂交稻、高淀粉脱毒红薯等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600多个进行试验,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我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及综合配套技术,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同时,免耕栽培、果实套袋、频振式杀虫灯、无公害栽培以及新农药、新肥料等40多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示范推广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

  2005年,国家出台了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后,铜仁地区长期以来较为薄弱的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四年来,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4600多万元,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机具2.7万余台套。旋耕机、起垄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不仅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规模化生产。截至2009年5月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38万余千瓦,是1979年全区农机总动力9万千瓦的15倍。

  2008年,铜仁地区耕地面积为261万亩,比1978年净减少15万亩;粮食总播种面积506.6万亩,比1978年405万亩增加了101.6万亩,复种指数达132.2%;粮食总产量比1978年净增了80.9万吨,每亩耕地单产水平提高了86.2%。经济作物也有了快速发展,油菜产量比1978年增长5.7倍。

  通过“科技”这一有力的“推手”,铜仁地区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有效供给,这与“科技”这一有力“推手”的重大贡献是分不开的。(刘道学)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