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田:“三型”华侨村官 回报乡梓情
2009-06-30 16:09:0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的村庄、硕果累累的杨梅树,一幢幢新办公大楼,绿树成荫的大峙华宾公园,这都是在“华侨村官”将新农村建设开展得风风火火,成为学习实践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益村官”自掏百万建公楼 描山地之蓝图
4月中旬,青田县船寮镇朱店前村矗立起一幢集办公、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大楼。这幢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安装了现代化文化娱乐设备的大楼,这是村委主任、柬埔寨华侨洪树林自掏腰包投资100万元兴建的。朱店前村集体经济是空白,这个村的“村官”自然不好当,上任后,洪树林脱下了名贵西装,穿上了普通便服,四处帮乡亲们跑腿办事,在外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他,希望乡亲们也能享受现代化的文化娱乐生活。
“要想真正发挥山地资源,改变整个村的面貌,基础设施一定要跟上。”洪树林说,除了出资修建新楼,他还给村里修了水泥路。“路修好了我还要开发山地资源,种杨梅、药材,村里水质很好的湖泊修成天然游泳池。再过一年你们来这里,就是很有特色的农家乐了。”利用村里的山地资源,借鉴东南亚农业开发中的经验,最终打造一个具有东南亚风情的“立体式”现代休闲农庄,是这个华侨村长的就职蓝图。
“环保村官”创省级绿化示范村 改人居之环境
去年初,葡萄牙华侨徐定陆放下国外经营10年的餐饮生意,回到青田县温溪镇港头村,当选为村委会主任。10年间,徐定陆去了许多国家,见过了许多“大场面”的他,称自己是环保主义者。“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环保,我们应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徐定陆说:“现在,经济要发展,但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更要抓!”徐定陆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直指向环境整治。他带头拆除了自家的雨篷,遏制住村里乱搭乱建的行为。他还带领村干部,研究尽快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争取不向瓯江排放生活污水。
“我的目标是在村里打造一个绿色人居环境。”在防洪堤边的大峙华宾公园,只见这里绿树成荫,满园苍翠。这个占地12亩的临江公园,修建花费的500多万元全部来自华侨捐款。去年,港头村成功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他说这是对他的工作以及广大华侨支持家乡建设的最大褒奖。目前,港头村在家的村民只有1200多人,而外来人口却有7000多人。针对这一实际,徐定陆表示未来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工作重点。
“文化村官”救民间艺术 舞龙凤灯之瑰宝
最近,青田县仁庄镇冯垟村的龙凤灯表演队又接到了前往杭州表演的邀请。这个已消失40多年的传统民俗节目,再登舞台展风采,离不开华侨“村官”吴贵权的不懈努力。冯垟龙凤灯历史悠久,主要有龙、凤、牡丹、金鸡、鲤鱼等五种造型。灯队出舞时,阵容庞大、鼓乐动听。改革开放后,由于村民们都忙着赚钱、出国,龙凤灯逐渐被冷落,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了。离开生活了18年的西班牙,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冯垟村的吴贵权,已过花甲之年,他仍被村民们选举为村委主任,一直想实现他的“龙凤灯梦”,尽管龙凤灯的样子一直清晰地印在吴贵权脑海中,但他发现要恢复龙凤灯困难重重。为了搜集资料,他一个个地走访老人,拜80多岁的龙凤灯老艺人阮伯和、留永仙等为师,从老人们的回忆里一点点地寻找有用的信息。
龙灯如何喷水?凤灯翅膀怎样才能上下舞动?这些挠头的技术难题,经过吴贵权的刨根问底,最终一一被成功破解。龙凤灯制作好了,但更难的是再现龙凤灯的舞蹈和节奏。村里舞过龙凤灯的人多年没演出,而且都是上了年纪,早就忘记了细节。吴贵权只好一边请教文化馆的老师,一边根据老艺人们的回忆,编排各种动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濒临失传的龙凤灯终于又在冯垟舞了起来。目前,冯垟村的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不仅有龙凤灯表演队,还有马灯、鱼灯等10多个表演团队。(刘涛)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