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新疆阿克陶“民生礼包”为农牧民调配“黄金搭档”

2009-06-30 15:39:4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让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与新变化,阿克陶县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使 “民生礼包”成为“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黄金搭档”。

  “安居礼包”调配“铁搭档”。针对农牧民群众、干部职工、无房户及弱势群体反映的“住房难”问题,县上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及干部集资住房建设,修建保障性住房464套,建设抗震安居房4550户。截至目前,全县20986户10余万农牧民告别了简陋、破旧且抗震能力差的土坯房,搬进了安全、宽敞的抗震安居房,在解决“住房难”问题上调配了“铁搭档”,为群众送去了“安居礼包”。

  “健康礼包”调配“铜搭档”。针对群众反映的“看病难”问题,县上在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障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国家、江西及地方资金改扩建卫生院6所,修建村级卫生室54所,为基层配备了价值3000余万元的医疗设施及仪器,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截止目前,全县153422名农牧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人数增加4534人,参合率达到98.66%,参合率上升0.81个百分点,使12.4万农牧民从中受益,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调配了“铜搭档”,为群众送去了“健康礼包”。

  “暖民礼包”调配“锌搭档”。针对群众反映的“生活难”问题,县上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城乡保障体系,为3201户6152人发放城镇低保补助金218万元;为7115户23153人发放农村低保补助金207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767人次,发放补助金665870元;为农牧区受灾群众及城镇弱势群体发放面粉、燃煤等折合250万元,使10316户29305人直接受益,在解决“生活难”问题上调配了“锌搭档”,为群众送去了“暖民礼包”。

  “通达礼包”调配“氟搭档”。针对群众反映的“行路难”问题,县上以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城乡道路建设为契机,启动重要农村公路项目2个(赛斯特克煤矿至恰尔隆乡46公里公路;库斯拉甫乡至恰尔隆乡45.13公里公路),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30%和70%。截至目前,全县公路里程已达1960余公里,其中:三级油路146公里,四级通村油路230公里,四级砂砾路333公里,等外公路1354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各乡(镇)场,连接农、林、牧、矿区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在解决“行路难”问题上调配了“氟搭档”,为群众送去了“通达礼包”。

  “安全礼包”调配“钼搭档”。针对群众反映的“饮水难”问题,县上以防汛抗旱、抗旱保水、节水保安全为重点,以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为目标,投资2300万元实施饮水安全项目10个,解决了3.3万人11.6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目前,全县101962人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在解决“饮水难”问题上调配了“钼搭档”,为群众送去了“安全礼包”。

  “德育礼包”调配“硒搭档”。针对群众反映的“上学难”问题,县上按照“小学办到乡、初中办到县”的教育扶贫思路,加快民汉合校进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步伐,加大集中办学、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以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契机,投入4800万元改扩建校舍11.8万平方米,使全县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组织实施了县实验中学扩建、县一中宿舍楼、玉麦乡一中教学楼、县职业教育中心、16个村级“双语”幼儿园等建设项目,投入 222.4万元对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供暖设施、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扩建与改造,先后将2027名牧区学生搬迁至县城就读,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办学条件,在解决“上学难”问题上调配了“硒搭档”,为群众送去了“德育礼包”。

  “帮扶礼包”调配“锗搭档”。针对群众反映的“脱贫难”问题,县上以“家电下乡”、“电视扶智”、“扶贫畜入户”等活动为有效载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在全县15个乡镇(场)的100余个村建起了“爱心超市”,组织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一帮一”、“多帮一”致富对子500余个,为五保户、残疾人、低收入户、特困老年人、牧区搬迁户和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等城乡弱势群体发放煤1024吨、面粉333吨、玉米300吨、被褥500套,发放救灾款28.32万元,投入资金889万元实施扶贫项目7个,协调区、州、县对口帮扶单位为贫困户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7.7万元,在解决“脱贫难”问题上调配了“锗搭档”,为群众送去了“帮扶礼包”。(杨晓强)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