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江苏东海县点燃“四盏灯”照亮科学发展之路

2009-07-09 16:48:1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东海县在这一批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点燃经济社会发展、小康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幸福指数四盏灯,照亮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发展的“指明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积极融入江苏省沿海开发热潮,着力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突出重大项目推进、突出中小企业帮扶、突出农村改革发展、突出城乡基础配套、突出富民惠民工程,统筹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又好又快的步伐向“全面奔小康,苏北进五强”目标奋进。今年全县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21.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9亿元,分别增长18%和1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以上。

  科学发展观是小康社会的“探照灯”

  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质量有效改善,过上小康生活。实行市场调节与政府扶持就业双轮驱动,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9%以内,动态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医疗保健、教育文化、交通通信等方面消费大幅提升。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7平方米和30.7平方米。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新五件实事全面完成,村村建成服务中心,1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基本实现“八有”目标,建设农村公路360公里,完成农村改厕8250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模式试点推开。生态县创建步伐进一步加快,酸洗石英砂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温泉、山左口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万元GDP能耗下降4%,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科学发展观是生态环境的“节能灯”

  狠抓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环境治理各项工作,使群众在既要“金山银山”的同时,也拥有“绿水青山”。一是加快对重污染企业的污染防治步伐,不断加大污染减排推进力度,依法拆除了陇海水泥厂窑炉,加强对燃煤供热的整治管理,完成化学需氧量与二氧化硫污染减排任务,危险固废处理达到100%。二是深入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6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考核,9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三是严格环境执法,开展了“打击环境违法企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六查一提高”等环保执法行动,全年实施行政处罚660余起,下达行政处罚400余万元;在顺泰酒精厂、福润肉食品有限公司等重点污染源安装可视探头、在线监控装置,建造排污明渠,规范排污口,确保达标排放。四是牢固确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将项目环评作为项目审批、建设的前置条件和必须条件,切实杜绝新批“十五小”、“新五小”等违反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全年“三同时”竣工验收项目9个,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科学发展观是人民幸福的“聚光灯”

  坚定不移保障民计民生,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保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提前两年推行特困群众参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57.4%,全国首创养老金适时调整、超龄人员养老金返还、老年人养老补贴等三项制度,被编入《全国农村养老管理办法》,我县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保重点联系县;稳步推进城乡就业,实现城镇无“零就业”家庭。高度关心关注困难群体生产生活,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0%,纳入城乡低保范围3.5万人。逐步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成经济适用房2.26万平方米、廉租房0.39万平方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扎实推进“全国生态县”创建工作,无害化垃圾处理厂一期、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工程(东海段)顺利完工,万元GDP能耗下降4%。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刑事案件发案率、侵财性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连续五年荣获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县称号。(陈晓菊 许方)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