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各地优讲 >> 正文

山绿水蓝谱新篇——贵州沿河做生态文章践行科学发展纪实

2009-07-09 16:49:34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沿河自治县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和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目标责任制,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围绕改善乌江水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做生态文章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净化一江“生态水”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入峡》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合水来如电,黔波绿如蓝”,写的是乌江注入长江入口处的景观。在长江南岸的支流中,乌江历来以清澈而闻名。乌江中下游黔渝沿岸县城的居民几乎是同饮一江水。

  而地处乌江下游的沿河县,是乌江流经贵州的最后一个县,属长江三峡库区的水污染防治区域,近年来随着县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人口增多,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很难达标排放。特别是乌江彭水水电站的建成,沿河库区水成静水,水质自然净化能力大大减弱。

  加强乌江水质保护,确保乌江水质在贵州安全出境,确保沿河及下游乌江沿岸县城居民的饮水安全,备受关注。如何协调经济和地理等因素的限制与城市建设造成的生活污水对环境影响特别是对乌江水质带来的矛盾,沿河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将此作为城市建设规划方面要重点破解的难题。

  县政府与责任单位签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企业,明确由县环保局定期对各责任单位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积极开展环境监测,为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重点围绕加强对县城区乌江沿岸的所有排污口进行监测,认真分析各项监测数据,查找污染原因,落实治理方案。

  在城市建设中,沿河广泛采用高效无动力城市生活污水地埋式处理技术,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有统一的生化模式:生活污水→汇流井→预处理池→水解酸化池→厌氧反应Ⅰ池→厌氧反应Ⅱ池→沉淀过滤Ⅰ池→沉淀过滤Ⅱ池→环保监测井→达标排放。经生化处理后水质可达到二级甚至三级污水处理厂的效果。

  今年,总投资2898万元,日处理污水7000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工建设,项目设计采用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城市生活污水通过高效无动力地埋式处理后,再进入污水处理厂,出厂水将达到排放标准经专用管道排入乌江河,有效地保护乌江水质,减少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让沿河及其下游乌江两岸人民喝上“生态水”。

  做熟满山“生态饭”

  处处是山,土家人靠山吃山。沿河加大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力度,积极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力发展茶叶、果蔬、畜牧养殖等生态农业,稳住青山吃“生态饭”。

  该县计划用三年时间,采取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措施,治理岩溶面积156. 63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54. 82平方公里。目前投入资金1131万余元实施的首批工程以造林、蓄水、治土为核心,完成 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项目共补植补栽柏树苗534亩,马尾松(营养袋)452亩,人工造林项目共栽种柏树苗1795亩,马尾松1855亩,柿子、梨子、花椒、葛根等经济林1621亩。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森林面积能提高0.2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52.05%。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承载力,预计可直接为项目区增加产值500多万元。

  今年还完成淇滩、甘溪等7个石漠化较严重的乡镇的葡萄、板栗、花椒等经果林培植面积700多亩。 新建生态茶园40052亩,建成乌江茶厂、土家千年古茶厂、姚溪贡茶厂等一批新型茶叶生产企业,系列茶产品打入重庆、湖北、湖南等市场。全县投入资金1100万元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在谯家、土地坳、中寨、中界等乡镇建人工草地11000亩,精心打造 “思渠—官舟—土地坳”草林生态循环产业带。今年,依托草地中心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养羊小区、联户羊场,发展一大批养羊专业户。项目投放的2万多只基础母羊,目前平均增重5公斤以上,按市场价计算,至少增加产值200万元。已产羔羊6500多只,经济效益明显凸现。

  开发一片“生态游”

  结合开发旅游业,该县重点加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动植物的保护。严禁在乌江山峡百里画廊保护区沿岸滥砍乱伐,在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开展退耕还林,扩大保护区森林覆盖面。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增加了680多只,总数已达740多只,保护区面积增加了31000多公顷。

  同时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今年整合资金300万元启动了中界乡罗家寨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三月,成功举办首届 “南庄李花周”,吸引来自广西、重庆、湖南等地近1000名游客。

  生态旅游业让老百姓口袋渐鼓。周末,县内以及周边县市的上班族来沿河体验生态游的自驾游客逐渐增多。“三.八”前后,空心李花、油菜花开,沙子镇南庄村每天到此旅游的人数不少于1000人,农家乐生意异常火爆。“五.一”期间,乌江山峡百里画廊侯渡坪景区村民冯智一家一天就接待游客六、七十桌(包括被抢购一空的霸王谷豆腐干),毛收入达11000元。统计显示,今年前两季度,全县接待体验生态旅游游客4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

  今年,省委、省政府还将“第五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列为2009中国?贵州生态旅游年系列活动方案之一,将进一步增强沿河生态旅游活力。(何开余 刘道学)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