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松:“双培双带”打开农民致富门
2009-07-09 16:51:49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宿松县在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引领下,积极实施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作为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效结合的载体,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双陪双带”为农民打开了一扇致富门。
做好“培”的文章
针对全县农民党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的问题,该县着力提高“培”的质量。采取系统培训、参观学习培训等形式,扎实开展“双技”培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发展能力。依托苏州农村干部学院、上海松江、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县外培训基地,4次选派乡镇、村干部参加了培训。依托县、乡两级“双培双带”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技术加推广的方式开展培训,将一批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技术”能手。以招商引资为载体,招才引智,全县引进人才35人,聘请专家40人,企业与1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我县培养一大批现代产业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骨干,去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双技”培训班156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5000余人。
增强帮带的效果
“双培双带”的目的就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只有宿松的群众集体富裕了,才能彰显出“双培双带”的魅力。该县突出抓拓展求创新,从保民生、构和谐、创品牌等方面,提升工作内涵。针对金融危机影响,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和致富能人进行创业,以创业扩大就业。引导致富党员和能人“致富思源”,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加大专业协会建设力度,以协会联动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做强做大“双培双带”基地。全县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农民产业协会38个,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双培双带”的成果,该县建立了“1+X”结对帮扶机制,通过组织引导致富党员和能人与贫困户、贫困党员开展“一帮一” 、“二帮一”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达到“树立一个、带动一群、致富一片”的效果,引领群众走上富裕道路,在“双培双带”工程的带动下,全县有567户村民得到帮扶,并逐渐走上富裕之路。
搭建发挥的平台
大部分农村党员无职无位,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缺少发挥作用的舞台,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为有效解决了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问题,发挥无职党员的模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该县制定了设岗定责制度,实行因人设岗、引导履岗、公示明岗、竞争上岗。各村按党员的特长,编成信息服务、宣传教育、民主监督、民事调解、社会事务等18个岗,将农民党员编到各个岗位上,使其有位有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岗党员8400多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3216对。去年以来,党员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1926条,推广开发新品种项目1166个,推销各类农产品18万多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000人次,技术培训2万多人次;民事调解员化解民事纠纷660多起,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740多件,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000多万元。
发挥示范的作用
掌握了一定致富实用技术的党员和农村致富能手,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或采取“结对帮带”的形式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结对帮扶;或积极创办、领办致富项目,带领、带动周围群众致富,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双带”的示范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带动效应。许岭镇殷雪平他于2005年初在江苏省苏州市创办了一个中型养猪厂,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科学养猪经验,2007年回乡投资600万元,创办了“雪龙养殖公司”,专门从事养猪生产。目前,共建有猪舍12栋,总建筑面积达56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达8000头。目前,公司共吸纳家乡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户30余人就业,每人年工资收入达15000元以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共发展了6个规模养殖户。通过典型引路,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周发勤)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