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顺庆区:“四管齐下”促进失地农民创业就业
2009-07-09 16:55:0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针对当前失地农民较多的情况,顺庆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创新投入机制保障、搭建发展平台带动等措施,促进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目前,全区8万多失地农民走上了创业就业致富路。
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结对培训。整合区内农业科研机构、涉农服务部门等培训资源,按照“区级部门+农业合作社+失地农民”的思路,从区农业局、区畜牧局、区农机局、区蚕桑局、区蔬菜办等部门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政治素质好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失地农民结对,开展果树栽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栽桑养蚕、无公害蔬菜生产等种养技术“结对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种养技术,发展农业产业走上致富路。目前,55名专业技术人员对550名失地农民进行了结对培训。定向培训。确定南充工大、潆溪职中等8所职业培训阵地,构建高、中、低档和长短期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需要结合起来,实行“订单、定岗、定向培训”,集中组织开展电器机修、厨师、美容美发、家政等专题培训。目前,免费培训5000多名失地农民,有3000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异地就业或本地创业4000多名。转移培训。发挥公共教育资源在实现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主力作用,定期举办服装培训与加工、农村能源建设、专业机防、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专业培训班,对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实行“转移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创业就业技能。目前,举办34期专题培训班,已完成5000人失地农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总平人均月收入增收330元左右。
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开设征地农民参保绿色通道,确保应保尽保,进行岗位补贴、医保补贴等补贴,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目前,已对1455个一、二类参保对象,42个三类参保对象办理了参保手续,共结报门诊、住院人次41084人,补偿失地农民医药费1155万余元,实际补偿比例31%。“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创业也不怕失败,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了。”荆溪镇张碧秀,在区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办完养老保险手续后高兴地说道;出台《顺庆区关于大力推进失地农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对创办家庭作坊式小型工业、加工业企业的失地农民,五年内免收一切规费,所应缴纳的税收均按先征后奖的方式返奖给纳税失地农民。并放宽注册限制、冠名限制、地域限制,促进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目前,共计减免各种证照类、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8余万元,扶持了1.3余名失地农民创业就业。“政策帮了我很大的忙。”大林乡大林寺村周贤伟开心地说,政府扶持失地农民的政策是相当的优惠,推着你去创业发展,从去年8月到今年6月,我靠养鸡纯收入已达到3万元。
创新投入机制保障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出资500万元成立小额信贷担保公司,为失地农民贷款担保,以放大3到5倍的比例进行放贷,可提供每人最多10万元贷款,并贴息两年。目前,失地农民通过小额信贷担保公司向金融机构信贷1500万元,保障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我是残疾人,女儿也有病,建一个蛋鸡养殖大棚需要12万多元,没有担保公司的帮忙,我想都不敢想。”如今已成为养鸡大户的大林乡大林寺村周圣永说,由担保公司担保,他从乡信用社贷款7.5万元,建起了一个年出栏蛋鸡5万只的养殖场,去年一年就赚了4万余元;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形成项目投入和财政投入等多渠道投入,保障失地农民创业。目前,全区项目投资和财政投资共1亿多元,保障了10万多失地农民创业。潆溪镇大坪山村失地农民杨明军,通过政府投资55万元实施的“畜禽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发展生猪养殖,现年纯收入9万余元。
搭建发展平台带动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发展“失地农民创业园区”。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主、金融支持”等模式,连片发展蛋鸡、蔬菜、生猪、食用菌等创业园,带动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目前,在15个乡镇发展了45个创业园,吸纳1000名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入园农户年均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打造失地农民“创业一条街”。在4个中心集镇和3个近郊街道办事处建立失地农民创业街,带动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目前,7个创业一条街吸引了3万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华凤街道办事处筹资30万元,依托西华师大高校经济圈,打造“创业一条街”,开辟了300多个摊位,带动3000多名失地农民经营小百货小商品、餐食、美容美发等就近创业。实施“百村四带”工程。在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国道212线”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示范产业带、“潆新线”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沿江线”建设优质蔬菜产业带、“城郊线”建设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带,带动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目前,该项工程带动7000多名失地农民创业就业,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曾松林 邬谨)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