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南“五项机制”为实现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2009-07-15 16:40:4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山东莒南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扣“三保”主题,把健全完善维稳工作机制作为整改落实阶段的重要工作,着力主攻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大力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为实现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把化解基层矛盾作为第一突破点,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工作机制。全县结合整改任务的落实,按照“党政统一领导,综治信访合一,政法资源整合,工作重心下移”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联接、联调、联处机制和三级调解网络,整合了乡镇综治、司法、信访、法律服务等部门,突出抓了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情况报告制度、调处反馈制度、督查通报制度、案件评析制度、责任查究制度等10多个制度的建立完善,制定形成了由“排查-评析-调处-例会-通报-考核”六个环节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全县18个乡镇普遍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723个村(居)委会设立了综治办,县公安局一线警力占总警力的86.89%,其中派出所警力达到80%。县综治委成员单位、县城各中学均设有专门综治办。乡镇普遍建立群众工作站,加强充实了村调解委员会人员和治安巡逻队成员,推广了“十户联防”及村居联防,建立了处理时效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把提升农村社区治安防范水平作为重要切入点,建立平安创建联带工作机制。县委把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维护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强化了对重点项目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农村社区治安防范案件的打击侦破力度,在全县全面启动了“平安创建联带”活动,县公安局专门制定出台了《莒南县公安局关于服务“招商引资年”保障全县经济发展的意见》,其他政法各机关纷纷开展“帮百企走百村访千户服务‘三保’任务”主题实践活动,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问民计、排民扰、解民难、护民权,创建“零差距、零距离、零干扰”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县组织1000名县乡机关干部承担起平安特派员任务,结合“县带乡联村结合”工程联系帮带驻点村,以确定的268个薄弱村为重点,集中开展为期2年的平安联带示范活动,确保把以综治组织、队伍、任务、制度、工作程序、设施标准、矛盾纠纷排查、普法宣传教育、治安管理和治安防范为主要内容的“十联带”工作带进村,使全县村居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达到“六加一”工作水平,也就是建设一条主题突出、使用规范的法制宣传街、一处设施齐全、标准规范的办公场所、一套内容全面、版面规范的规章制度、一间功能齐全、标准规范的调解室、一支切实履职、管理规范的站岗执勤队伍、一套材料齐全、分类规范的综治档案,条件较好的村居还要安装一套监控到位、平安互助技防平台;通过实施“平安创建联带”活动,两年内使全县村居达到平安创建示范村标准,98%以上的家庭达到平安家庭标准。
把扩大平安创建覆盖面作为改革着力点,健全平安行业创建机制。县委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围绕创建工作总体目标,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关于开展平安行业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平安莒南建设的意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系统抓、抓系统”的原则,坚持注重长效、注重落实、注意提高、注重创新,在广泛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小区、村居委会、社区、学校、单位、企业、乡镇等创建活动的同时,将创建活动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他行业、系统和领域延伸,在全县20个重点行业部署开展了平安行业创建活动,进一步拓宽和谐平安创建的覆盖面。全县共聘用治安信息员960名,配备专业保安员1300名,看楼护院队员2000人,设立巡查点108处,重要机关、金融网点、宾馆、超市等重点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与110指挥中心联网,并继续推进治安后进村居、道路交通秩序、建筑市场秩序、校园周边秩序、医院周边秩序、金融市场秩序、烟草市场秩序和专业市场秩序等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延伸。
把严格落实创建责任作为基本立足点,强化领导责任落实机制。县委进一步加强了对稳定工作的领导,坚持每月一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和谐平安莒南创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排查解决新的重点问题。推行县综治委领导及成员单位挂点帮扶督导制度,每位领导、每个单位分别挂点帮扶一个村(社区)的和谐平安创建工作,建立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县综治委成员抓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的实绩档案,将维稳工作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增强党政领导抓和谐平安建设的责任意识。同时,完善维稳工作机制,明确建立创建责任机制,制定完善了全县平安创建《考核实施细则》,通过月督查、季检查、半年“回头看”、年终总评等方式方法,把和谐平安创建的目标任务细化到各个乡镇、部门和单位,确保创建质量和工作效果明显提升。
把提高服务水平和实战能力作为第一亮点,建立健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县委针对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活动为契机,以莒南县法院获“全国优秀法院”为切入点,结合第十一届全运会安保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政法综治队伍对敌斗争和应对复杂治安环境的实战能力。一是强化教育机制建设。建立完善与新时期的形势任务相适应、与政法干警的素质相适应、与新的执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对干警意识形态、思想现状、实际问题的科学分析评价机制,使每个执法干警切实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法律法规、基本制度规范、基本业务知识、基本执法能力,特别是要紧密结合执法实践,定期组织开展以案析理活动,增强干警执法综合素质。二是强化能力培训机制建设。结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大接访、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等,广泛开展大练兵、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加快实施人才强警战略。三是强化监督机制建设。建立督察通报批评督促整改机制,组织专门人员明察暗访,直接深入办案一线和基层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整改。今后还要进一步拓宽渠道,探索建立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能为的监督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完善内外结合、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汇报工作、征询意见,自觉将接受监督贯穿于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过程,树立政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徐虎 曹德岭)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