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仪征:“阳光信访”筑牢社会稳定根基
2009-07-15 16:48:08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该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以“为了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为原则开展信访工作,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有反映自己意愿的地方,有表达自己心声的地方,有随时能查询自己反映问题处理进展情况的便捷渠道,打造阳光信访服务平台。上半年,全市群众重复来信、来访总量同比下降16.5%,全市去省集访1批5人次,同比分别下降33.4%、50.6%,没有发生赴京集访和个访,信访工作呈现稳定可控的良好局面。
突出“三性”,营造阳光氛围
突出针对性。公开信访工作政策规定,公开信访人的权利义务,让群众明白应当向谁反映问题,怎样反映问题,帮助和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制定全市信访工作意见,就群众来信、来访定期排查、信息报告、急事急办、调研督查、检查通报等制度提出规范化要求,对重复信、重复访办理作出“及时交办不拖延,认真转办不敷衍,自觉直办不推诿,适时催办不间断,强化督办不放松”“五不”公开承诺,接受群众查询监督。讲究直观性。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以及宣传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布信访机构、工作制度和诉求以及阳光查询电话,使群众对信访工作机构、程序和自己反映问题处理进度查询方法等一目了然、一看就会、一听就懂。注重全面性。在乡、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信访联系点,聘请联络员、代理员,宣传阳光信访操作程序,收集和反馈信访信息,同时在接访、办信、查案以及走访、回复过程中开展流动宣传,现场为群众释疑解难,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始发地,解决在萌芽状态。上半年,共上报各类信访信息46期,其中《今日集访》30条,有领导批示26条,批示率达86.7 %。
开辟“阳光通道”,方便群众信访
完善信访服务平台。在诉求功能、查询功能、转接功能、建议和留言功能以及值守功能等方面不断进行完善,打造阳光透明,便捷高效的信访服务平台,使信访群众通过信访诉求服务号、短信、触摸屏等,实时查询信访事项的办理进度和结果。凡50人以上的初信联名信全部立案交办;对反映问题重大、签名人数众多、涉及面较广的初信联名信、初访集体访立即报送分管市领导阅示,并交相关部门办理;对处理意见不满意的信访人进行“回头看”,确保“案结事了人息诉”。上半年,共立案交办群众来信来访70件,到期结案率达100%。规范接待程序。在各级来访接待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立阳光台,有条件的设立触摸屏,实行挂牌接访,预约接访等制度,逐月公开接访领导和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让信访人与领导面对面,增强接待效果和接待领导、工作人员的责任,促使信访问题快速办理并得到有效落实。定期将来信和来访转交相关单位办理,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将办理情况回传,以掌握每一封人民来信、每一次人民来访的办理流程和进度。对统转的来信、来访,要求各承办单位必须按规定给信访人出具《告知书》,待案件办结后出具《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确保群众信访问题及时得到妥善解决,以取信于民。落实阳光信访责任。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出台《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信访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建立信访问题突出地区定期通报制度和谈话制度,推动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信访案件化解年专项行动,市领导干部主动带头包办62件信访重点案件,形成“一个信访案件,一个帮调小组,一名包案领导”的工作合力,着力化解疑难复杂的信访积案,有效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实施“阳光操作”,做到公正、公开
公开办理过程。坚持做到公开受理、处理程序,公开调查方法步骤、时间和应遵循的原则,邀请信访群众的代表参与信访调查,给群众以知情权,打消群众的怀疑,维护信访机关的权威。制定出台信访配套措施,规范信访受理、办理程序。同时,重视信访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建立市级信访数据中心,实现了与上级家信访部门联通,提高信访工作效率,畅通群众方便、快捷、低成本进行信访维权和监督的渠道。公示调查结果。对带共性和带典型性或突出信访问题的调查结果,采取张榜、会议、通报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既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又达到查清事实、辩明事非、息诉息访的目的。坚持人性化处理。对待时间跨度长、矛盾复杂、处理难度大等一类信访矛盾,特别是一些信访老户、缠访户反映的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热情接待、耐心引导、不厌其烦地指导和帮助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同时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跟踪了解重要问题的处理情况,协调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在全市全面推广应用信访代理员制,转变群众到政府上访为委托镇、村(社区)信访代理员代访,免去信访人来回奔波之苦。
责任编辑: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