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兴城:抓住三大关键点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09-07-15 16:27:2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辽宁省兴城市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兴城市教育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正朝着均衡的方向健康、快速发展。
抓硬件建设,促进办学条件均衡发展
兴城市共有普通中小学205所,其中小学教育部分有179所,初中教育部分有28所。全市专任教师总数4147人,在校学生总数56770人,中小学共设有1771个教学班。近年以来,兴城市从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问题出发,共累计投入近亿元资金用于学校硬件建设。全面实施了四大工程。一是实施布局调整工程。2003年,市委、市政府以“适度集中、扩大规模、优化资源、提高效益”为原则,科学、合理地调整兴城市农村学校结构布局。2003年以来,共计撤并村级小学27所。改造学校55所,消灭D级危房43024平方米。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其中寄宿制一型学校4所,二型学校5所。这样就达到了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兴城市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效益差等制约兴城市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二是实施村级小学建设工程。从2006年起实施了村级小学建设工程,全市共计投入800多万元用于村级小学建设,已经完成60家村小打造工作,约占村小总数的45%。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村级小学建设工作,真正实现在家门口的学校都是好学校。三是实施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兴城市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各校建起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农村中学和中心小学均实现宽带接入,部分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较2003年提高了5倍,各种教育资源库校均达到350G以上,是2003年储备量的7倍。2007年又争取到价值1000万元的远程教育设备,每一所农村学校都安装了卫星接收设备,使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了和城内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四是实施学校环境艺术化工程。兴城市累计投入800多万元用于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全面启动了校园绿化、硬化、美化、净化、亮化的“五化”工程,让校园的环境不土气、不俗气,有品位、上档次。目前兴城市农村最漂亮的地方是学校,最人文、最洋气的地方也是学校,现在的农村学校大有赶超城内学校之势。通过四大工程的实施,兴城市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育人环境得到优化,可以说兴城市农村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历史性跨越。
抓师资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2008年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在师资建设上再挥大手笔,追加财政投入1500万元,用于解决毕业生分配、民师转正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兴城市城乡教育队伍均衡化发展。一是在教师分配上向农村倾斜,优化农村教师结构。兴城市委、市政府克服财政压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现两个100%。即:师范类毕业生100%分配,专科毕业生100%面向农村分配。从2003年起,兴城市师范类毕业生全部分配,458名专科师范类毕业生面向农村分配,使兴城市农村教师队伍得到有效补充。二是在政策待遇上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首先是通过考试将民办教师全部转正,结束了兴城市存在民办教师的历史。其次,拨付专项资金提高了班主任津贴标准,增强了一线教师岗位吸引力。第三,协调相关部门给予农村通勤教师车票半费优惠,让农村教师安心工作。通过对农村教师政策上照顾,待遇上倾斜,提高了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让农村学校也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兴城市农村教师队伍建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三是在智力支持上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近年来,全市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加大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目前兴城市送教下乡活动已经进行到了第7轮,通过送教下乡等活动的开展,使兴城市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升,缩小了城乡教师水平差距,促进了城乡教师均衡发展。
抓体制改革,拉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管理体制改革是兴城市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一是实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扩大农村学生升学比例。从2005年开始,提高了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公费生中定向生的比例,优惠政策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2006年一高中公费生名额的80%定向到校,并且可以按分数线降低50分录取农村初中的定向生。通过提高高中定向生比例,充分发挥了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评价和导向作用,促进初中和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让每一所学校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实施学区划分管理,解决学生择校问题。兴城市制定了《兴城市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中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和切实保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些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学生择校的问题,科学合理的调配了生源。三是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不失学。在未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以前,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口号,决心让全市的孩子都有受到优质教育的相同机会,政府出资资助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后,因贫辍学的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兴城市控辍保学工作成绩斐然。2007-2008学年度兴城市城乡小学入学率为100%,城市初中入学率为100%,农村初中入学率为99.8%。城乡小学学额巩固率为100%,初中学额巩固率为98.7%。控制在省定标准之内。
目前兴城市农村学校规划布局趋于合理,城乡教师素质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校园活动秩序井然,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工作运转畅通高效,工作氛围风清气正,精神风貌昂扬向上。农村学校办学效益不断扩大,学生择校率不断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基本上形成了城乡学校并驾齐驱的良好格局。这一切都充分的说明兴城市教育均衡发展已经从“矛盾凸显期”转为“发展黄金期”,为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蔡立生 李彪)
责任编辑:张武